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790篇原创
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到底适不适合创业?
我觉得如果你能控制好规模,走小而美路线,甚至做的生意可以你一个人就能完成,那有机会当然值得试一试。
今天这篇来自我粉丝群的Jess,她在广州经营一家小而美的软装公司,到今天已经10+年了,去年在辞去最后一名员工后,她成了传说中的“一人公司”。
Jess分享了3点感悟,我个人觉得这3点对职场里心心念念想做点副业,或者想创业的普通人来说会很有帮助,大家一定要认真看完。
如果觉得好可以打赏,打赏的钱都会给到Jess。
如下是正文。
大家好,我是Jess。
坐标广州,来自格总的粉丝群。
我已经创业10+年,算是个老兵,应格总邀请跟大家讲讲“普通人创业”的事,希望能有帮助。
一说创业就要谈到风口,我经历过两个黄金10年:杂志黄金10年,房地产黄金10年
,都不是自己深思熟虑选择,就是时代洪流把你冲到那儿。
可以说是幸运吧。
北京城区房价不到1万的时候,知名报刊的稿酬是千字三百,勤奋的话一个月收入七八千不成问题。
房地产涨起来的时候,相关行业也很蓬勃,如果及时上车,10年房产的涨幅可能会超过你10年的收入。
这两个时段,我身边认识的人但凡敏锐一点,都在写稿子,都在讨论可以进入房产的哪一端。
他们有的给房地产公司策划活动,有的给房地产公司做杂志(我也做),有的做它的下游,比如我就进了软装行业。
创业这些年起起伏伏,大钱没有赚太多,小钱赚到一些,财务自由不敢说不过应该比大部分人自由,哈哈,关于普通人创业,我认为一定要想明白的:
1、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是什么?
这个真是太重要太重要了,说说我自己。
前几天聚会,一位女生穿着紫罗兰色的裙子,这颜色很少见人穿,衬得她很温柔。
我就跟她讲,假如我给你家做软装,会定一个“紫罗兰之恋”的主题,同时压一些浅灰,这样你的男性家人不会觉得家里很女性,住起来不舒服。
她听了感觉很欣喜,满脸的“你好懂我”。
其实我没有展开说,但脑子里马上有了大致的框架。紫罗兰色和灰色之间,还会放一些水晶类物品(比如拖鞋架、挂竿、纸巾盒等可以用亚克力的),她鞋子虽然是平跟也挺精致,整体估计会向往这样一种家居风格。
猜想她爱人可能比较阳刚,我会用灰色作为沙发,云石,窗帘的主体色……
这样的主题,几秒就出现在我脑海。
无论做杂志还是做软装,我的专业能力不敢说最好,但我近乎本能选择主题的能力就是优势。
再说一个。
好些年前我刚刚创业,就先用几个月时间做了一套400多页,共6本的公司介绍册。
比如公司内刊这本,提出的问题直切甲方痛点:
如何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
如何满足互相矛盾的几种需求?
如何快速提升企业的文化品位?
如何使内刊成为VI系统的一部分?
……
很少有人能解答这些问题,但我可以。
同时我利用之前工作资源,主动帮公司大老板圆他的采访梦,帮高管说出想对老板说的话,于是我这个小而美的公司,成功拿到几个上市公司的内刊合同。
而这一切,都源自我对“主题选择”的优势。
2、尽量零成本,低成本投入。
我总结的经验是:没钱说不定是好事,没钱你会充分调动技能,人脉去找活儿去做事。
你有钱,更可能想用钱撬动,
但一个门都没入的人总想用钱来搞定一切,很可能输到渣渣都不剩。
说一个惨痛教训。
之前我想做窗帘,床品,在几个源头厂家预存了近10万,因为有些货品它必须要预存,才能把产品册送给你,产品才能打折。
他们产品太漂亮了,我忍不住就存了。
另一边别家的,我也买断好些产品册,花的钱很少,这些产品质量很好,价格低廉。
后来才发现,为什么有些家要求预存?因为他家的就不容易卖出去。
为什么另一些允许买断
(我几乎没花钱)
?因为人家自信产品很好,性价比很高,不怕你不买。
后来我花了好几年时间,半卖半送,打了骨折才把剩的钱拿回来,花了钱的,都是大窟窿。
而那些买断的反而让我赚到钱。
唉,所以说,
钱有时候是个坏东西,钱会让人偷懒,让你觉得可以花钱搞定,但是做生意最重要的不是花钱,而是知道哪里该花钱,哪里坚决不能花钱。
而且花钱的时候,因为不太懂行就一定要谨慎,可以先拿便宜的试一试看效果,回头再多花钱也来得及,不然面对内行你就很容易掉坑。
说起来都是血泪教训。
3、利用好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非常迷人的一点,就是可以无成本虚拟交流,这一点我做得不多,不过就我的观察,早已是趋势。
像昨天我加了一个小区吃鸡群,他家做烧鸡,烧鹅,还卖杀好的家禽,一个群400多人通过接龙下单,到他家去拿。
对赚钱敏感的我就忍不住想,每周开两次团,看他家的下单率算算这个收益规模堪比一家小店了,厉害啊。
我自己也是,互联网帮我不出门就能维护好客户关系,在圈子里接单,除设计之外的其他事我分包给前员工和信得过的熟人,我还看供应商朋友圈,直接微信下单。
摊子太大,我会很忙,且焦虑。
小摊子反而坚韧,我还比之前自由得多。
做实体,但不开店,真是这个时代独有的红利啊。
最后,再啰嗦几句吧。
创业这些年认识了很多创业者,一位朋友在柬埔寨和海南种椰子;一位朋友的留学咨询公司遍布发达国家;一位朋友上年底想IPO没成功,现在已调整战略走下一步。
有些人确实能赶上时代红利,但要求背景深厚,本金充足,精神还得坚韧不拔,比如前几天年度演讲的雷军。
这些我真是学不来。
普通人想切入创业,我觉得,还是尽可能发展人生第二曲线吧
,我在做杂志的同时写专栏,做活动,还为同学聚会做了同学录,一天到晚忙得像一只小蜜蜂。
这些事有的能赚钱,有的不能赚钱,但是无论赚不赚钱我都乐此不疲,有事可做且发挥自己优势本身就叫人喜悦。
没想到创业以后,这些弱连接给我带来95%的有效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格总一开口,我就同意了,多多曝光多多让别人知道你,认识你,了解你,没准儿就能链接到客户或者伙伴。
我们一起加油。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