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SegmentFault思否
SegmentFault (www.sf.gg)开发者社区,是中国年轻开发者喜爱的极客社区,我们为开发者提供最纯粹的技术交流和分享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程序员小灰  ·  清华大学《DeepSeek学习手册》(全5册) ·  昨天  
OSC开源社区  ·  升级到Svelte ... ·  3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成人玩偶 + ... ·  3 天前  
待字闺中  ·  DeepSeek 爆火带来的大变化 ·  1 周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李彦宏自曝开源真相:从骂“智商税”到送出“史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SegmentFault思否

线上四台机器同一时间全部 OOM,到底发生了什么?

SegmentFault思否  · 公众号  · 程序员  · 2020-01-15 11:45

正文

本文转载于 SegmentFault 社区
作者:子非鱼




No.1

案发现场



昨天晚上突然短信收到 APM (即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的简称,我们内部自己搭建了这样一套系统来对应用的性能、可靠性进行线上的监控和预警的一种机制) 大量告警。

画外音: 监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发现问题的手段,没有的话一定要及时建立哦

紧接着运维打来电话告知线上部署的四台机器全部 OOM (out of memory, 内存不足) ,服务全部不可用,赶紧查看问题!


No.2

问题排查



首先运维先重启了机器,保证线上服务可用,然后再仔细地看了下线上的日志,确实是因为 OOM 导致服务不可用


第一时间想到 dump 当时的内存状态,但由于为了让线上尽快恢复服务,运维重启了机器,导致无法 dump 出事发时的内存。所以我又看了下我们 APM 中对 JVM 的监控图表

画外音:一种方式不行,尝试另外的角度切入!再次强调,监控非常重要!完善的监控能还原当时的事发现场,方便定位问题。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从 16:00 开始应用中创建的线程居然每时每刻都在上升,一直到 3w 左右,重启后 (蓝色箭头) ,线程也一直在不断增长,正常情况下的线程数是多少呢,600!问题找到了,应该是在下午 16:00 左右发了一段有问题的代码,导致线程一直在创建,且创建的线程一直未消亡!查看发布记录,发现发布记录只有这么一段可疑的代码 diff:在 HttpClient 初始化的时候额外加了一个 evictExpiredConnections 配置


问题定位了,应该是就是这个配置导致的! (线程上升的时间点和发布时间点完全吻合!) ,于是先把这个新加的配置给干掉上线,上线之后线程数果然恢复正常了。那 evictExpiredConnections 做了什么导致线程数每时每刻在上升呢?这个配置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加上的呢?于是找到了相关同事来了解加这个配置的前因后果


No.3

还原事发经过



最近线上出现不少 NoHttpResponseException 的异常,那是什么导致了这个异常呢?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 http 的 keep-alive 机制。

先看下正常的一个 TCP 连接的生命周期


可以看到每个 TCP 连接都要经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后才能发送数据,要经过四次挥手才能断开连接,如果每个 TCP 连接在 server 返回 response 后都立马断开,则发起多个 HTTP 请求就要多次创建断开 TCP, 这在 Http 请求很多的情况下无疑是很耗性能的, 如果在 server 返回 response 不立即断开 TCP 链接,而是复用这条链接进行下一次的 Http 请求,则无形中省略了很多创建 / 断开 TCP 的开销,性能上无疑会有很大提升。

如下图示,左图是不复用 TCP 发起多个 HTTP 请求的情况,右图是复用 TCP 的情况,可以看到发起三次 HTTP 请求,复用 TCP 的话可以省去两次建立 / 断开 TCP 的开销,理论上发起 一个应用只要启一个 TCP 连接即可,其他 HTTP 请求都可以复用这个 TCP 连接,这样 n 次 HTTP 请求可以省去 n-1 次创建 / 断开 TCP 的开销。这对性能的提升无疑是有巨大的帮助。


回过头来看 keep-alive (又称持久连接,连接复用) 做的就是复用连接, 保证连接持久有效。

画外音: Http 1.1 之后 keep-alive 才默认支持并开启,不过目前大部分网站都用了 http 1.1 了,也就是说大部分都默认支持链接复用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虽然 keep-alive 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握手/挥手操作,但由于连接长期保活,如果一直没有 http 请求的话,这条连接也就长期闲着了,会占用系统资源,有时反而会比复用连接带来更大的性能消耗。所以我们一般会为 keep-alive 设置一个 timeout , 这样如果连接在设置的 timeout 时间内一直处于空闲状态 (未发生任何数据传输) ,经过 timeout 时间后,连接就会释放,就能节省系统开销。

看起来给 keep-alive timeout 是完美了,但是又引入了新的问题 (一波已平,一波又起!) ,考虑如下情况:

如果服务端关闭连接,发送 FIN 包 (注:在设置的 timeout 时间内服务端如果一直未收到客户端的请求,服务端会主动发起带 Fin 标志的请求以断开连接释放资源) ,在这个 FIN 包发送但是还未到达客户端期间,客户端如果继续复用这个 TCP 连接发送 HTTP 请求报文的话,服务端会因为在四次挥手期间不接收报文而发送 RST 报文给客户端,客户端收到 RST 报文就会提示异常 (即 NoHttpResponseException)

我们再用流程图仔细梳理一下上述这种产生 NoHttpResponseException 的原因,这样能看得更明白一些


费了这么大的功夫,我们终于知道了产生 NoHttpResponseException ** 的原因,那该怎么解决呢,有两种策略

1. 重试,收到异常后,重试一两次,由于重试后客户端会用有效的连接去请求,所以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不过一次要注意重试次数,避免引起雪崩!
2. 设置一个定时线程,定时清理上述的闲置连接,可以将这个定时时间设置为 keep alive timeout 时间的一半以保证超时前回收。

evictExpiredConnections 就是用的上述第二种策略,来看下官方用法使用说明

Makes this instance of HttpClient proactively evict idle connections from the
connection pool using a background thread.
调用这个方法只会产生一个定时线程,那为啥应用中线程会一直增加呢,因为我们对每一个请求都创建了一个 HttpClient! 这样由于每一个 HttpClient 实例都会调用 evictExpiredConnections ,导致有多少请求都会创建多少个 定时线程!

还有一个问题,为啥线上四台机器几乎同一时间点全挂呢?

因为由于负载均衡,这四台机器的权重是一样的,硬件配置也一样,收到的请求其实也可以认为是差不多的,这样这四台机器由于创建 HttpClient 而生成的后台线程也在同一时间达到最高点,然后同时 OOM。


No.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