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略管理评论
本账号归正略钧策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所有,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行业宏观发展,企业管理案例,管理真知灼见,个人心智提升等相关信息,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wwww.adfaith.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正略管理评论

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实实在在“放管服”

正略管理评论  · 公众号  · 管理学  · 2019-04-01 07:00

正文

作者:于佳 董翔

来源:正略人力智库( ID:ZLRLZK)

本文系正略集团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上述来源号获得授权。




“放管服”是什么?“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放管服”改革成效如何,群众和企业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受益不受益是根本检验标准。



“放管服”,就是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放管服”对企业和居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你是否曾为开具证明或办理手续往返数家单位精疲力尽?是否在办事中遇到过索要“你妈是你妈”的证明?是否被各类奇葩、循环、重复证明和手续搞得哭笑不得?


举个简单的例子:2018年9月1日后,六年免检不用携带行驶证副本办理业务,由此免检自助机省去打印副本环节,实现30秒立等可取,24小时随到随办。


一句话:以后去找政府“办事”,能更高效便民。


自201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放管服”的决策部署;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提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 “放”




“放管服”改革从根本上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是一场从观念到体制机制的深刻革命。 一要改革以审批发证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管理体制,二要革除与审批发证相关联的寻租权力和不当利益,三要改变与审批发证相伴的“看家本领”。 在推进简政放权方面,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措施:


01、减少投资项目审批事项


各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等非许可审批。如浙江推进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推出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安徽为打通投资项目开工前“最后一公里”,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将从56项减少为34项等。


02、减少资质资格许可


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一律予以取消;按规定需要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改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2014年以来,先后分七批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例达到原总量的70%以上。人社部对照职业分类大典,对现有准入类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持续降低就业创业门槛,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03、减少评比达标表彰项目


国务院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和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的项目明令一律不得开展;与政府职能无关、对推动工作没有实际意义的一律不得进行;已取消的一律不得变相保留或恢复;已转交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担的一律不得使用财政资金和向企业或社会摊派费用。各地方政府、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行业中介机构举办的面向本系统、本行业或面向基层、企业的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需逐一登记,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清理,撤销各种脱离实际、与经济利益挂钩的乱收费以及加重基层和群众负担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04、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


主要是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2013年以来,中央层面统一取消、停征、减免涉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593项,地方取消收费770项以上。如广东省2014年底公布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目前已取消、免征了130多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免征收费金额达130亿元。


05、改革工商登记制度


主要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全面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开通网上登记系统,实现网上登记与窗口登记并存,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全面实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实行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不断缩减清单事项,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2018年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实现清单事项网上公开便捷查询,2019年建立全国统一的清单代码体系。



二、 “管”




明规矩于前、寓严管于中、施重惩于后。简政放权绝不是一放了之,要转变过去以批代管的思维,在放权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推进放管结合方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措施:


01、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机制


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双随机、一公开”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一种监管模式,主要是推广运用电子化手段进行智能监管,对“两随机”抽查做到全面公开、全程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包括建立并完善被检市场主体名录库和行政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合理确定抽查的比例、频次和方式,探索开展联合抽查和全面公开监管信息等工作。


02、严肃执法,综合执法


严格按照公布的行政职权目录及权责清单行使职权,充分落实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制度,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在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综合执法是一项集中管理权、处罚权的改革措施,着重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和执法队伍膨胀等问题,结合“大部门制”整合执法资源,合理界定综合执法机构的职责范围,强化综合执法的属地化管理,建立规范的公务合作制度(包括规划编制合议制度、信息与资源共享制度、联合执法制度、行政协调制度、行政协助制度等),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及时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


03、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包括政府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前提条件。公共信用体系的作用在于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和经济行为,避免政府朝令夕改、倒债等失信行为,提高政府行政和司法的公信力。企业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是企业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失信联合惩戒和黑名单制度,及时将随机抽查、监察执法结果纳入被监管单位诚信记录。结合“大部门制”机构改革,实现工商、食药监、质检、物价等方面的整合,推进诚信信息化平台统一管理、信息充分共享。企业信用信息库与个人信用信息库两个平台协同作战,企业信用信息与对应的相关自然人的个人信用信息精准匹配比对,弥补失信惩戒短板。



三、“服”




优化政府服务成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在推进高效服务方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措施:


01、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社会需求,加快织就织好一张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如扩大免费高中教育的范围, 并逐步转变为十二年制义务教育, 加快大学教育普及化进程;加快完善养老保险与老年护理体系;加快完善公共住房服务体系, 完善公共事业与基础设施体系等。第二,在非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利用市场机制,创新供给方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合理确定购买公共服务的定价机制, 强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规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立法工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