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团游到自由行,从本土文化体验再到营销旅行主题,无论哪个年代,香港总能给游客怀旧和惊喜。
作者 | 丁皓辰 加琳玮
复古叮叮车全景游路线,金紫荆广场创意动漫乐园,电动方程式赛车,光·影·香港夜灯光秀,香港迪士尼乐园计划兴建二期园区、推出铁甲奇侠飞行之旅,海洋公园推行水乐园和星级酒店……从旅游业各方的最新动作来看,2017年,香港旅游要再迎来一个春天。
▋1997快些到吧,我就可以去香港
香港有着美食之都和购物天堂的美誉,作为东西方文化交融地,曾经是北京青年倪克梦寐以求的城市。“我从小就盼着去香港玩,那会儿在电视和杂志上看到那么多摩天大楼、主题乐园、粤点西餐什么的,完全是种难以抵挡的魔力。”对从小就看港片追港星的80后倪克来说,香港是个特别好玩的地方。
在家里亲戚纷纷去过香港,带来了更多关于这个目的地的新奇消息后,2002年,16岁的倪克终于得偿所愿和同学们一起跟团去了香港旅游,欣赏了维港夜景,玩了海洋公园,还给老爸买了块手表。
很多游客的第一次香港游都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因为那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去看外面的世界。
“10岁的时候,第一次去青马大桥,觉得很壮观,因为深圳没有这样的大桥。”
“刚刚工作去香港出差,看到香港人工作的状态,感觉能者居上。”
“第一次香港旅行的记忆,觉得这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可以听到世界各地的语言。”
“印象最深的是港式街道,那些小街道、旧楼房、街巷高空侧挂出来的招牌,和港片里的一模一样。”
1997年香港回归前,赴港旅行的客人还不能自行办理港澳通行证及签注,必须通过指定旅行社。1997年到2003年,中国内地游客以跟团游为主,很多公司都将“港澳游”和“新马泰游”作为奖励公司员工的时髦活动,同时中国大陆客人也有了借工作的机会前往香港商务旅行的机会。
2003年非典之后,香港正式开放自由行,迎来了中国游客入境的历史高峰。前卫的中国游客开始选择自由行的方式,而更多的中国游客依然依靠跟团游,今天在香港的景点,已经鲜少见成片的摇旗呐喊的导游团了。香港旅游发展局表示,目前香港近90%是自由行游客,他們在港消费更倾向于采用深度游览模式,挖掘个性化的体验。
今天办理香港旅行的签注立等可取,然而张鑫记得过去10年可不是这样的。他从2002年开始,几乎每年都要去香港商务旅行七八次。每次办理签注要提前至少10天,因为需要7个工作日,不过他还是幸运的,因为拥有北京户口,他至少不用像同事那样每次都要折返老家——户口所在地办理。在张鑫的记忆中,即使是商务旅行,他和同事每次出行都会体验香港的一些特色。2002年第一次去,跟着香港同事逛景点,大家都说不可错过的是太平山夜景和兰桂坊酒吧;2004年去,同事说不要看“繁华”,于是带他们去了更有本地特色的南丫岛;2006年去了迪士尼游乐园的;最近几次,张鑫不再跑景点了,偶尔一次跟着同事去了大澳渔村,后来也跟着朋友跑过港百,才知道香港原来是个这么自然的地方。去年的香港之行,他刷了几家米其林餐厅。“我觉得我去香港的旅行需求在变,”张鑫说,“以前总想看什么,而现在只想活在那种氛围中。”
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的统计数据显示,香港这座城市常年位列中国游客出境游目的地排名之首。从1997年的236万到2002年的682万再到2012年的3491万,回归之后,内地赴港游客总量一直保持着剧烈增长,直至2014年。
四川女孩儿朱迪和倪克年龄相仿,自从第一次去香港旅游,朱迪每一两年都会到香港玩一回,十几年下来先后去了六七次,因为有不同的旅行主题,她每一次玩得都很开心。“十年前我是因为购物去的香港,当时买了很多内地没有的国际品牌服饰回来;五年前主要是为了去观光和玩主题公园,迪士尼至今也是我的最爱;但现在我去香港更多会因为去吃米其林餐厅,或者参加一场感兴趣的活动,比如艺术节或者运动赛事。”
朱迪所代表的80后、90后其实正是香港旅游消费的生力军,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有些人已经组成了自己的家庭有全家出游需求,真正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才是他们的追求所在,而不是到一个景点拍照打卡便完事大吉。
嗅到这一主力群体的新需求,香港开始用以体验为导向的深度旅游吸引游客们的目光。例如,香港旅游发展局在去年年底发布了四种不同主题的旅游全攻略,旨在帮助内地游客从美食、时尚、亲子和自然景色与地道文化四个不同主题角度,体验香港的人气活动与特色行程,最终深度感受香港的地道与特别之味。
▋带着历史故事回到人们眼中
从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底,除去香港各社会组织自行安排的活动,仅香港特区政府筹划的庆典活动就达到1000余项。其中,在香港本地的庆典活动达1020项;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日本、英国等几十个海外国家及地区所举办的活动达85项,之中,超过30项为文化交流活动;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与北京、上海、武汉、广东展开合作,在合作城市筹划了庆典。也就是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香港将以日均约2场活动的频率庆祝回归。
在全年无休的节庆盛事推动下,赴港游客总数回升:今年1-4月,访港游客总数同比上升了3.2%,其中3月份更是有8.8%的迅猛增长。这些活动为今年访港旅客的行程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而且在各类推广主题中,香港旅游局打出了“文化牌”,向希望通过本地文化向游客彰显香港魅力。在全年各类文娱活动及项目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耗资740万元打造的“旧城中环”深度游推广项目,该项目已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是香港首个通过资源整合开辟的“文化游”线路。
“旧城中环”路线将中环与上环的旅游资源串联在一起,展现的是文化特色体验。
如果你认为中环只有国际金融中心大楼、中银大厦和各个环球公司的办公楼,那“旧城中环”会充分证明你认识的片面性。中环荷里活道上的画廊总能成为消磨艺术爱好者们时光的好去处,附近的街道和墙面上画满了任性的涂鸦,和谐地完成了高端艺术与街头风格的恰接;不远处,聚集着香港时尚创意的PMQ元创方不断更新着展览和工作坊,是寻找小众店铺和趣味的好地方。中外艺术在中环碰撞,古今文化也在高楼与深巷之间寻找着它们的相处之道。当游客穿梭在中环广场的天桥之间,看着身边形色匆忙的上班族,很难想象这现代化的城市深处还隐藏着许多历史景象。留下了孙中山革命印记的百子里公园、前中区警署建筑群、19世纪遗留下来的精致庙宇和依旧保留了英殖民痕迹的水坑口街……走在这些鲜为人知的老街上,哪怕是令人脚底板疼痛的石板街,也像是被历史故事所包裹,每处建筑和每家小店都变得大有深意起来。
在深巷中,“淘宝”伴手礼也颇有乐趣。复古海报、山水字画、黑胶唱片、衣服配饰、甚至二手黄铜首饰,应有尽有。在具有文化与历史的氛围之下,这些小商品的小众化和本地化气质,比香港大商场中的国际大牌更有生机。
“旧城中环”的五条漫步游路线分别为:历史故事、艺文聚落、缤纷滋味、巷弄好店及精华路线。可以看出这是香港旅游发展局打算从最具标志性的中环,开始扭转人们对香港印象的尝试。而且由于项目将持续推广,还会加入其他新元素加入“旧城中环”中。未来,香港旅发局还有意将资源整合和推广的概念应用到其他地区,以此模式分区域展示香港的文化魅力。
通过香港特区政府在海外的文化交流活动和“旧城中环”为代表的区域历史文化展示旅游项目规划可以看出,文化将成为香港旅游业最具代表性的吸引力。而提及文化,不得不说香港一直以来围绕“西九龙文化区”中心开展的各项动作。香港特区政府自2004年提出规划,通过逐步扩大规模,将西九龙文化区建成作为未来世界级的文化与艺术公共区域。目前已有部分场馆的建设已经完成,第一阶段也预计将于2020年完工,到那时候,西九龙文化区将作为亚洲的文化艺术中心被打造,这是香港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决心。
在当前推行的西九龙文化区系列文化艺术活动规划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兴建尤引人瞩目。2016年12月,香港特区政府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签订合约,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动工兴建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西九龙文化区的西部海滨,建成后将定期轮番展览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
而要打造综合的旅游体验,民众的力量同样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香港在参考外国做法后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入美食车,将美食、旅游、民众三者结合在一起。自今年2月先导计划开始实施以来,已有部分香港市民通过承包经营美食车,在不同区域贩卖“黯然销魂汉堡”、“神级烧鲜鱿”、“魔厨捞面”等东西美食,既在平日服务于各个社区的游客和居民,又于庆典和节日期间集中提供美食这一亮丽的风景线。
运行4个月以来,香港已有14辆美食车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流动美食的便利。虽然每辆车的经营情况仍有参差,但从账目上看,将近一半美食车的月平均收入已超过10万港元,其中最高达25万。在最近的3日龙舟赛事嘉年华期间,14辆美食车汇集在中环海滨,更吸引到不少游客像“扫街”一样把所有美食吃了个遍,其中仅“豪园小食”一辆美食车,在一天之内卖出的鸡翅就达4000只。
不论是“旧城中环”深巷中的黑胶唱片,还是在不同区域呈现东西特色的美食车,或是一年到头举办各色各样的精彩活动,以及试图让你只拿手机就走遍香港的移动支付方式,可以看出如今香港更多在以贴近内地游客的方式让他们体验到别样的香港,如此看来,似乎游客的人均消费、停留天数倒也没那么重要了。“香港未来是作为优质旅游目的地来发展的,我们不会从内地游客消费方面来着眼,一家人没必要计较到底消费7000多还是700多,来了就好。” 香港旅游发展局副总干事叶贞德向界面新闻表示。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界面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