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夕
周五晚上跟初中童鞋吃饭,他现在是创业公司联合创始人+VP,他们公司在互联网细分行业中已经做到老大。但说起公司未来,他坦言更希望被收购、自己可以套现,理由有二:
一是互联网行业变化太快、竞争太激烈、太没有安全感,真正能活10年以上的公司寥寥无几;虽然当下公司发展势头不错、他也有信心,但行业属性让他时刻紧绷,焦虑感如影随形。
二是他现在在东五环有一套60平米的小房子、小孩刚1岁,创业这些年由于是创始人、拿着非常非常低的薪水,于家庭责任于自己,有改善生活需求。
他理想中的工作模式是这样:套现之后,20%的钱用来改善生活,“房-车”升级;80%的钱再投入到新的领域,去成就一番事业。
他坦言自己在物质上没太大欲望,改善生活其实主要就是想换个大一点的房子,然后抱怨北京的房子太贵、远远超出实际价值。我问他,如果你现在坐拥2套房子,开着宝马7系,还会这么努力的去创业拼搏吗?他想了想,说可能不会这么拼了。
如果是富豪,可能赚钱的动力是买游艇、买私人飞机等等,但即使真买不起也不会太影响;但任何一个人,房子都是影响极大的、最基础的需求,必须要买和升级的。再加上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房子的地位 —— 这种“生存”层面恐惧感的压迫下,才是最逼人奋进的。
所以,北京房价如果真降到人人都买得起的价位,这座城市大概就没有什么竞争力了。没有一个有竞争力的城市,房价是当地普通市民都轻易买得起的,这个结论不单中国,全世界范围内都适用。
你想过安逸的生活,只有去三、四线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