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预售证号:
蓉预售字第51010620200716号)
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属于
金融城
吧,因为就在“鸟巢”附近。
每天早上,为了不被堵在路上,我基本上
六点半
就会开车出门,
花半小时左右
到公司,如果某天晚出发三四十分钟,
路上的时间至少会乘以3
,而且,等电梯的队伍会排到南极洲。
下班的拥堵则无论如何都躲不过去,每天回到家,天已经全黑——真是备尝了披星戴月的滋味。
在早高峰地铁上,人的肉体有时是离开地面的,被挤成奇怪的形状,灵魂有时是离开躯壳的,在车厢里漂浮。
即使闭着眼睛,你都能知道挤上来的是男是女,穿丝袜还是光脚。
所以那时候,特别渴望空旷的地方,一有机会,我就会出城一路向南,到
天府新区
去。
印象中,过了
麓湖艺展中心
,就只剩下一条无比直无比宽的大道,两侧,是堆起来的红色土山,上面挂着不算密的青草,人工痕迹明显,露出一种改天换地的急切。
天气好的时候,越往南,路边停靠的车辆越多,大都是想去看
兴隆湖
的人们。
可是兴隆湖离开放还早,工程车和围挡扎断了道路,和周围的土丘一起,形成了一个臆想中的低洼。
每次,我都会在尽量靠近“兴隆湖”的地方停下,然后爬上土丘,极目四望,周围空空荡荡,仿佛能看见世界尽头,可依然看不见“
兴隆湖”
。
我倒是喜欢上了一个土丘背后的景象,夏天将尽,小水塘边长满了半残的蒲公英,剩下的一半漂浮在空气中,水边堆满了塑料瓶,表示此地常有人光顾。
一个农民模样的人,坐在水边垂钓,他说,有鱼。
那么小的一片水面,居然也被寄予了希望。
沿湖一圈,布满了高低起伏的建筑,上面缀着一看就很厉害的企业名字。
一个打捞水草的工人站在船上对我说,你往里面走,那边更大。
他本是
煎茶镇
的居民,但语气中,满是自得和对我少见多怪的不屑。
于是我看见了更大的湖面,也许有
几千亩
,不过也不一定,空间感在这里失去了约束,变得散乱起来。
很多桥、很多路、很多建筑掩映在山花草树里,人像蝼蚁,在湖边行走忙碌。
我像个过客,漫无目的,一直走到脚脖子酸胀,也看不完湖的全貌。
兴隆湖可能和杭州西湖一样大,但西湖有无数画船游人、名胜古迹,可以慢慢悠游。
这里太新了
,就像天上落下来的一样,周围各种新奇现代的建筑,只显出
国际化的野心
,催促人的脚步。
那一刻我明白了,
兴隆湖本就不属于成都人
,它是标示天府新区核心的
地标
,也像一块磁铁,吸引来自四面八方“有为之士”,并以此为基点,铺设
一座全新的城市
。
天府新区之于我的疏离一直未曾消失,感觉离我最近的一次,是因为我哥——
他所在的单位,在兴隆湖旁边建了几栋住宅,他也分到一套,价格极为低廉。
我问他具体位置在哪,他却讲不清楚,只说离湖大概一两公里,算是很好的位置。
像我哥这样单位福利优渥的土著,也许是天府新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只是这套房子的
账面意义
大过了
实际意义
——
他不会去住,因为无论孩子教育还是社交亲友圈,都离得太远。
而那种下楼围着湖跑步,到超市需要开车,一次采购一周食物的生活,还是太科幻了。
后来我曾经很多次去到天府新区,却始终无法把这里真正串起来。
它不像
成都老城
,经过某地我就知道下一个地方是哪,哪里东西好吃,哪里有我的朋友,就像一个盘子,看上去平滑无痕,岁月打磨下,实际上有纹理可寻。
但天府新区不同,它是
全新
的,既没有承载我的过往,也不太可能安放我的未来。
每一次我看到的天府新区都是不同的,被放置在一个一个不同的
全新地名
和
全新建筑
上,兴隆湖、秦皇寺、锦江生态带、中央公园……
对于我这样一个成都人,我知道这些名称下面,流淌的是
金钱,希望,未来等美好
的字眼,但感受不到属于成都人的脉络。
我看到的天府新区是一团一团的,被施工车辆和建筑工人一团一团围着,不分昼夜施工,联接他们的,是无数笔直的道路和空旷的场地。
然而这样的场景可能已经改变,毕竟我已经几个月没去了,而天府新区的变化是以分秒计。
有一次,我去到一个工地,那里即将拔起摩天高楼,但和其它所有地方一样,这里照例先卖住宅,销售人员描述未来的时候,列举了几十个显赫的企业名字来衬托,仿佛这里,就是未来,也只有——
未来
。
如果说,过去天府新区属于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那么现在和以后,天府新区可能只属于
人才
——
从最近的几次土拍中,我注意到,天府新区的地价基本已经悄然筑牢了底部,几乎
不再可能低于一万以下
了。
天府新区已经是成都的魔力石,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无数人削尖脑袋都想往里钻。
以至于很多人视为
魔幻的
视高
,也因为和天府新区的牵连,走出了不可思议的楼市行情,有多少人贬损它,就有多少人为之着迷。
我只去过一次视高,从东二环出发,走高速,里程显示是7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