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松蔚
湖畔贩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钱江晚报  ·  “我举报我自己!”网友:后怕 ·  11 小时前  
算法爱好者  ·  他借助 ChatGPT 杀疯了!做了 3 ... ·  13 小时前  
钱江晚报  ·  巨头宣布:永不合作!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松蔚

国家不再认证心理咨询师了丨心理学怪谈

李松蔚  · 公众号  ·  · 2017-09-16 11:00

正文

最近,圈子里在流传一个重磅新闻:

人社部取消了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认证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级、三级咨询师)

今年11月,是最后一次心理咨询师资格统一考试,

之后……之后怎么样,不知道,

反正这个考试肯定是没有了。


因为事情来得太突然,而且,太大,

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反应。


有人很惊恐,因为心理咨询的圈子已经很乱了,

国家撒手不管,这个圈子还会乱成什么样?

当然,也就有人摩拳擦掌,

觉得这是天赐良机,正好可以重新洗牌。

还有人焦急地观望,

想知道接下来应该抱哪一家的大腿。


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首先要理解:

国家的「职业资格认证」,究竟意味着什么?


本质上,一切认证都是为了买卖交易的市场服务的。

我想买牛奶,市面上有好多人卖牛奶,

不知道该买谁家的,毕竟是健康攸关的东西,

我又没有能力鉴定各家牛奶的好坏。

我犹豫不前,卖牛奶的眼看着也开不了张,


这时候有一群人,长得权威可信,站出来说:

「我告诉你们啊:这家,这家,还有这家……

他们的牛奶我检验过,符合我的安全标准。」

相信他们的话,我就可以放心掏钱了,

那几家被认证的牛奶就卖得风生水起。

其他卖牛奶的一看,不行,我们也要接受检验!

——这样,市场开始了良性运转。


所以,「资格认证」这件事,是市场的需要,

它是买卖双方之间,相互喊话的一个工具。

买方需要用它鉴别商品的好坏;

卖方需要用它帮自己的产品质量背书。


但是,资格认证者也可能会失去它的公信力。

还是拿买牛奶打比方:

有一天你去买牛奶,惊讶地发现,

市面上有一百万个卖牛奶的人,都有资格认证,

你又一次不知道谁好谁坏了。

听说有人喝了认证过的牛奶,也闹了肚子……

而且你还看到,有人在卖没有认证的牛奶:

「我们卖的不是牛奶,只是牛奶味的饮料!」

居然还有不少人排队去买……


这时候,这个「资格认证」,从市场功能上,

也就名存实亡,失去了意义。

因为买方用不上它,卖方也用不上它了。

取消或者不取消这个名字,对市场中的各方来说,

已经没有什么差别


这是我对取消心理咨询师认证这件事的理解。

很多人关心的,是「国家」两个字:

国家为什么取消这个认证,

国家是要扶植新的认证体系吗?

我能不能抱国家的下一个大腿?

国家帮我们管一管呀……

而我关心的,是这个市场上的咨询师和来访者:

来访者用什么来判断一个咨询师是否可信?

咨询师用什么让来访者相信,自己是可信的?


我猜,以后会有各种各样的「认证」出现,

学会认证、社团认证 、商业机构认证……

只要市场还存在买卖服务的意愿,认证就是刚需。

它不会是唯一的,也不需要再是唯一的,

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提供不同的认证服务。


如果我有野心,我也可以组建一个:

望京地区心理咨询爱好者联合会, 花家地分会

(名字是不是很霸气!)

出台一套《花家地标准(征集意见版)》。

只要有人愿意为了通过这套标准的咨询师买单,

就会有咨询师愿意接受这套标准的认证。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如果有一百种,一千种认证标准出台,

大家都试图向市场证明,我的标准是最信得过的。

(而不是向「国家」证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