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iny4Voice
一天一条来自 Tinyfool 的语音鸡汤,暖胃暖心,让我们一起在漫漫长夜里面默默前行,在死之前,没有终点,不会停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舜网  ·  阿里否认投资DeepSeek ·  昨天  
湖北生态环境  ·  交易额增长超九成!“China ... ·  昨天  
湖北生态环境  ·  交易额增长超九成!“China ... ·  昨天  
调研纪要  ·  中国拟调查“苹果税” ·  3 天前  
调研纪要  ·  中国拟调查“苹果税” ·  3 天前  
中国半导体论坛  ·  刚刚!华为宣布:收入暴增! ·  3 天前  
中国半导体论坛  ·  刚刚!华为宣布:收入暴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Tiny4Voice

“我只是没认真做”,这是人生中最愚蠢的借口,优秀的人从不找借口

Tiny4Voice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1-04-14 09:00

正文

我以前有个同事,他的口头禅是,“我只是没认真做,要是我认真做,XXX也不是我的对手”


每一次,跟他沟通,说他那里该改进,他都是这么说,“强哥,你别老提小张,我是没上心啊,下次我认真做,肯定比小张做得好”。“强哥,老李也没我学历高,我这次没认真,以后一定会更好的”。


要说态度也算是诚恳,但是问题总是得不到改进。每次都承认错误,都说自己不够认真,以后能做好。但是一直也没做好。后来,……


每次说到这样的话题,总有人说,年轻人总是会犯错的,你们那么不宽容么?


其实,我认为犯错误是难免的,职场新人也好,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也好,犯错误是难免的。做的东西,有时候达不到领导的要求也不是不可饶恕的问题。


问题是怎么面对问题,怎么面对错误,怎么成长。


三年经验的程序员一定好于一年经验的程序员么?


我们一般招聘的时候,都会看一个人在一个领域里面工作了几年。比如招程序员,我们经常会说,三年以上的iOS程序员,或者五年经验的C++程序员,等等。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标准。


这暗含着我们认为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干了几年以后,他应该有相应的级别的经验水平。往往三年经验的程序员比一年经验的程序员水平更高。但是,事实上也不尽然。


我20年的职业生涯里面,至少有10年在带团队,招聘和管理了很多很多程序员。有一半人的水平是跟从业时间比较相关的,对这些人来说干三年,比干一年强得多。


还有一半人又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只有一年经验,但是能力秒杀三年甚至五年的程序员的。还有一种是,有了五年十年的经验,但是做事情还不如一个刚入行的小朋友。


为什么呢?


还在于你肯不肯学习。


我初中刚学编程的时候,能找到的唯一的一个材料就是学习机自带的一个Basic手册。但是我极其痴迷,翻烂了那本书,每一行代码都被我打进学习机里面试验过。然而在我上大学之后,国内的互联网才开始出现兴起。那个年代你肯学就可以比其他人更厉害了。但是那个时代毕竟信息匮乏,学习起来非常艰难。


现在则完全不同。只要你肯学习,你肯去寻找。哪怕是在一个偏僻的城市甚至农村,你也可以找到北大的视频教程,你也可以跟着斯坦福的教授学习机器学习。各种各样的免费学习资料、视频、文档、教程就更是满天飞。如果你想学,不需要在一个项目里面待三年,你自己就可以学习到其他人不了解的细节。


如果你特别优秀,又进入了竞争比较激烈、技术比较牛逼的公司,成长速度非常惊人。


而那些干了五年十年混得还不如刚进职场的孩子们好的人呢?这些人往往是进入一家公司后,就觉得自己进了避风港,觉得满足公司的需求就好了,就开始故步自封不再进步。那么五年十年当然也没有任何用处。


一定要进入一家牛逼的公司才能成长么?


总有人写信留言问我说自己没本事就不了牛逼的公司,进不了牛逼的公司就没办法成长该怎么办?


其实这样的问题根本不存在。当然你进了牛逼的公司,公司成长很快,确实容易推着你进步。但是公司如果没有任何太多技术需求,你自己也是可以进步的。


我2001年大学毕业的时候,自信心不足,没敢去北京闯世界。就在天津投了一份简历进入了一家电子厂做网管。整个公司只有我一个人会写程序。那么我跟谁学?


公司也不需要做什么软件,我在公司做的几个软件,工资管理系统、食堂管理系统,都是我主动请缨做的。事实上,公司觉得还不如花点钱外包呢。


那么我怎么学习?

我业余时间还不是自己喜欢什么技术看什么技术,经常自己写一些程序做实验。不是说有人逼你做事情你才能学习。我那个时候最喜欢C++ Builder,我就天天写C++ Builder的程序。


后来,当我离开天津,想去北京求职的时候,刚好看到某家公司招C++ Builder程序员,我一去面试就成功入职了。


那家公司就是做电子词典文曲星的金远见公司。



在金远见我认真地工作,主导了PC端连接软件的整体重构。但是业余的时间,我还在研究VC++和浏览器插件系统。后来金远见遭遇大的变故,大裁员,我拿了一笔补偿金,在家里天天打游戏上网的时候,听说了265招人。他们需要用VC++,而我当时在北京圈子已经有点小名气了。就被人推荐进了265。


在265的时候,我一边做公司的事情,业务的时间在学习各种好玩的技术,比如J2me,JavaSE,等等。这个时候,我的朋友霍炬找到我,他的朋友在搞一个创业项目,找到了霍炬做技术,还缺一个技术人员。而我当时已经会做浏览器插件了,那个项目正好需要Outlook插件,行业里面没几个人会做。


霍炬问我能不能做,我找了文档一看,本质上跟浏览器插件没啥区别,于是我就答应了下来。


这就成了我参与的第一个业余创业项目。这个项目虽然后来没成功,但是打下了我和霍炬后来合作的基础。


我几年后离开265的时候,一度只靠给朋友的创业项目做咨询维生。一次跟霍炬、韩磊饭局,他们问起我在做啥,我说辞职后,就是做一个简单的咨询,钱不多,凑合吃饭。霍炬说他也刚刚要辞职,也准备做点简单的咨询。于是,我们一拍即合,成立了一下技术咨询公司。后来,我们的业务曾经涵盖了饭统、点评、ftchinese、6间房等等国内知名公司。而做技术咨询需要的技能也没有265公司当时需要的,也都是我和霍炬业余时间自己做网站,自己做项目学习的。


创业期间,我自学了Java和lucene,我们写了一套搜索系统。用它开了另外一家公司。在做这两家公司之余,我发现了安卓和iPhone两个系统都有了SDK,我都去认真学习了。后来我更喜欢iPhone,就专心学iPhone开发。


学了一个多月,有道公司一个副总找到我,他们当时在国内找不到iPhone开发者,于是我帮他们做了有道词典iOS的第一版。


后来,我和霍炬、余晟老师先后加入盛大。盛大是因为我们的搜索系统而招募我们的。但是我进入的时候说,我想把精力放在iOS上,我们的老板欣然答应了。因为那个时间点iOS人才更加难得。


就我20年的工作经验来看,我几乎换一个公司就会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技术来求职。所以,可以说,任何一个公司对我后来的一个职位的影响都不大,全靠我自己自学的技术。


我成长的要点是看准一个或者几个方向,持续不断的努力,用业余时间不断的学习尝试。


只有亲自做的经验才是经验


我在2015年开始认真的写公众号,那一年写了200多篇,30万字。写到某个阶段,就被出版社预定了一本书,后来就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也是唯一的一本书《技巧》。


从2015年到现在,公众号给我带来了非常多的收入。但是做起来也很难。一开始是最难的。我写了几篇,没多少人看。大多数人当时都说,公众号的红利期已经过了。只有冯大辉一个人说,公众号的红利期还在,现在写还是好时候。


最后,我相信冯大辉说的,因为他的公众号的阅读量一直都在上升。他也一直都在写。我2002年开始写blog的时候,就一直看到冯大辉也一直在写blog。这么多年,我们都一直在写。


而很多当年看好Blog、不看好的人,都早就不写了。很多说公众号红利已经不在的人,我了解了一下,他们根本就没写过。或者他们写过几篇,没有多少人看就再也没写了。


后来,16、17、18、19、20、21年,每一年都人说公众号没前途了。但是从我的感受来看,我从公众号挣到的广告费用并没有降低过。而且我也不断的看到有新人涌现出来,比如桥下有人,比如半佛仙人。他们比以前公众号刚刚兴起的年代流行的公众号作者们更会写,更会把握话题方向,流量更大,赚钱也更多。


但是,不管啥时候,只要你聊公众号写作的话题,总有人跟你侃侃而谈,红利期已经过去啦,价值不在了啦,新的机会是小红书啊,新的机会是抖音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