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济宁改革
决策智库,改革先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济宁改革

人民网+丨金乡县:产工互促激活乡村经济 “村域之家”托起家门口的幸福

济宁改革  · 公众号  ·  · 2025-04-01 17: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在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村大蒜深加工车间,村民李芳正麻利地分拣蒜米,脸上洋溢着笑容:“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现在村里建了工会联合会,培训上岗后月收入5000多块,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李芳的“幸福转身”,正是金乡县以“产工互促”为抓手,依托“村域之家”激活乡村产业、托起群众“家门口幸福”的缩影。
“小工会”聚合“大产业” 村域联合会串起分散企业
金乡县是全国著名的“中国大蒜之乡”,拥有1800余家大蒜企业,但大多分散在乡村、且“小而散”,存在用工零散、培训缺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蒜产业现代化升级的短板。为破解这种格局,金乡县总工会审时度势成立“村域工会联合会”,以崔口村为示范点,将辖区内100多家小微企业纳入统一管理,联动思想引领、创业就业、维权服务、文体活动等服务板块,形成职企“共建共享共赢、岗位互通、资源共享”等协作机制。
过去企业招工“各扫门前雪”,现在工会整合需求,在“村域之家”设立就业服务站,收集就业意向、精准推送岗位,并提供就业指导、上岗帮扶,统一调配用工,效率翻倍!还有效解决了农民工工作空档问题。鼎昱农贸三月份订单多、人员少,东宁公司的小包装马上发货,可调部分工人过去……”在崔口村“村域之家”的会议室内,崔口村工会主席韩金龙正与企业代表和村劳务公司商讨着用工计划。
据悉,近年来,金乡县总工会组建村域工会15家,联合人社等部门为企业和农民工牵线搭桥,开发分拣、质检、冷链管理、电商、快递等岗位300余个,帮助5000多名村民实现“出家门进厂门”。
“订单式”培训接地气 从“蒜农”到“技术工”的蜕变
“持证上岗就是硬气!”村民赵某通过工会培训成为弘宝公司的质检员,月收入超6000元。
金乡县总工会围绕大蒜等产业链需求,引导“村域之家”开设“产业学堂”,利用蒜都工匠学院和工友创业园联盟资源,制定产业产品标准,打造进阶式人才培训体系,根据年龄和就业意愿打造分层进阶式培训体系,50岁以上群体定制蒜头分拣、包装课程轻技能班,培训即上岗;为年轻人联合职业院校开设叉车驾驶、冷链管理等专业技术班,培育产业生力军;为有创业意愿的邀请电商专家培育“乡土主播”电商班。近年来,累计开展产业链培训28场次,覆盖2000余人次,100%参训者端稳“家门口饭碗”。
链条延伸“造饭碗” 从田间到云端的共富路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工会服务就扎根到哪里。金乡县总工会依托村域之家,实施田间、车间、云端三大工程,助力职企增效增收。田间革新,依托村域工会的省级工友创业园东运等公司推广科学化机械化种收,带动3000多户蒜农亩产提升15%;车间升级,搭建产学研平台,大蒜变身黑蒜、胶囊、益生菌片等高附加值产品,取得创新成果80多项,企业增效20%以上,农民工人均年增收6000多元;云端突围,“共富工坊”培育直播新农人近200名,带动农产品网销额破千万元。
“保障服务”暖民心 激活消费促循环
“村域之家”不仅是就业培训平台,更是农民工的暖心港湾,该县总工会整合村党群服务中心资源,搭建文体活动中心、劳动争议调解室、职工书屋、心灵驿站、职工服务中心等平台和阵地,提供帮扶救助、心理疏导、健康体检、托管托育等暖心服务,联动村职工共享餐厅,延展服务,为老人提供每日不超过10元的“爱心餐”,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服务不只看得见的,工会还通过搭台促消费润民心。金乡县总工会依托蒜客优、石店田源电商、圣亚达手造等直播平台和企业,联合推出工会会员优惠券、满减券、折扣券等促销措施,在“金乡年货节”“黄河大集”“巾帼乐购节”等“线下大集+线上带货”中发放各类消费券1000余万元,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了生产——消费——反哺生产的有效循环。
“工会既是产业发展的‘推进器’,更是职工幸福的‘服务者’”。金乡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邱敬华表示,“下一步将以产工互促为纽带,以‘村域之家’为支点,通过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新型业态,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端稳‘金饭碗’,让乡村振兴看得见技术变革,更摸得着民生温度。”(赵秀美 高凯)
来源:人民网+

20250401 第30期(总第725期)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