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成都
你脑海里闪现过的
是
春熙路上高颜值的美女
还是
趴在
IFS
上的那只屁股圆润的熊猫
?
△ 成都茶馆
一张木桌子,四根小凳子,外搭一瓷碗的粗茶。
这是成都茶馆的模样,闲散的调调老早就传出了些名堂。
______
以前人民公园、鹤鸣、宽窄巷子都是爱喝茶的成都人扎堆堆的好地方。
但现在你去看看,坐那里正儿八经喝茶的,十之八九都是外地慕名前来体验成都生活的人,巴头巴脑地左顾右看。
成都生活体没体验到不知道,喝茶的姿态倒是摆得足足的。
而那些真正的老成都们
已经转移了喝茶的阵地
△
成都老巷子里的茶馆一角
真正飘逸着地道成都“闲”味儿的茶馆,不会是上面那些人众皆知的景点,而是要转个身去逛逛那些老旧的居民区
。
______
有经验的本地人都晓得,要找茶馆,低头看手机地图没得用,你得抬起头,看看树最高、荫最密的地方,那八成就是老大爷们喝茶吹龙门阵的根据地。
在绵绵午觉乍醒时,或是在清早的晨露未晞时,就是喝茶大军集体出动的时候了。
他们走进这些树下随意搭起的茶馆,细细品味一口苦涩回甘,消磨上一盏茶的光阴,把最平淡的日子也能打磨出幸福的光泽。
还有一种闲,有着更大的发挥余地,比如匿在老街中的菜市场。
说是菜市场,其实称它卖菜摊更加恰当。就像是娇子音乐厅背后的巷子菜市。
△
娇子音乐厅前
△
娇子音乐厅
这个地方离繁华的太古里不足3公里,离光鲜的成都也只有一座建筑的距离。
卖菜的摊子和巷子外不远的家乐福对比起来更显寒酸:
一辆辆停靠在街角巷尾的木板车,上面摆的是还带着水珠的应季小菜,量很少,种类倒是齐全。卖菜的老板绝不会吆喝,更不会着急,只是闲闲地斜靠在车上,眼睛微阖,下一秒好像就能站着睡过去。
买菜的大爷大妈执着得令人心生敬佩。或走路、或骑车,从家到菜市两三公里的距离仅仅被他们当成一天的热身运动。
只为了买到比超市便宜上几毛的菜,这似乎能带给他们一种微妙的满足感。
但菜市里的“闲”沾染了几分成都人的精明。
买菜不会是单纯的买菜,还必须得和老板还上两句价。
会不会更便宜我不知道,但买菜卖菜双方却往往可以就此打开话匣子。
从菜价说到天气,从东家聊到西家,以及那些后来的加入者,心照不宣地将附近的八卦在这木板车旁秘密交换完毕,直到有人恍然大叫一声,“哎呀该煮午饭了!”,才会仓忙结束。
有人说现在的成都像是一条繁忙的路,前头向着未来在延伸;后头又想抓住旧日的光景不放,而我们永远也闲不下来的当下,就在中间匆匆地流淌而过。
但真正的成都绝非这样。
它特有的“城市性格”滋养出一种成都“闲”,给每一个想要融入这座城市的人带来一种归属感与幸福感。
只要你放慢每一天通勤的脚步,或是偶尔转移开在电子屏上的目光,你就会看到:
推
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