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类行为》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介绍了
一种截然不同的做法
(A. Orben and A. K. Przybylski Nature Hum. Behav. https://doi.org/10.1038/s41562-018-0506-1; 2019)
。作者分析了三个大型关键数据集
(两个来自美国,一个来自英国)
,其中包含了青少年幸福感、数字技术使用等一系列变量。
与那些进行一次或多次统计分析的做法不同的是,作者将所有理论上合理的分析
(各种因变量和自变量组合,包括或不包括协变量)
都做了一遍,
对于一个数据集来说,这种可能就有4万多种。
这种方式让作者能够绘制出数字技术使用与幸福感关系的变化走势图,从负相关到无关到正相关,全取决于同一个数据集的使用方式。
作者通过全面计算发现,技术使用与幸福感之间确实存在具有统计显著性的负相关关系:在参与调查的年轻人中,看屏幕的时间越长,幸福感也越差。
但是对幸福感变化的影响最多不超过0.4%,可以说小到不具有实际意义。
为了让结论更为全面,作者进一步研究了幸福感与其它变量之间的关系,如酗酒、受到霸凌、抽烟、睡眠充足、常吃早饭、常吃蔬菜、戴眼镜或常去电影院。
相较于数字技术的使用,幸福感与这些变量中的大多数都呈现出更强的相关性
(正相关或负相关)
。事实上,经常吃土豆与幸福感的负相关程度和技术使用与幸福感的负相关程度几乎不相上下,而戴眼镜与幸福感的负相关程度则更甚。
这项研究的结论并不是最终的,因为分析针对的是相关性,而不是潜在因果关系。但是,研究告诉我们,那些耸人听闻的警告并无依据。它还提醒我们,
当话题的内容具有普遍意义时,不够充分的证据往往会歪曲公共话语,
譬如那些涉及家长判断和儿童幸福感的问题。这一结论与英国皇家儿科与儿童健康学院
(UK Royal College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于2019年1月发布的有关上网对健康影响的指南如出一辙。
毋庸置疑,数字革命正在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我们需要更多更扎实的数据才能破解数字革命所带来的影响:在这个例子中,也就是使用数字媒体是否会让幸福感下降,幸福感下降是否会增加数字媒体的使用,又或者是否有第三个变量在起作用。与此同时,
这一研究结果也让我们正视青少年使用数字技术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使用稳健分析方法对社会大数据进行分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