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是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8日,是全省覆盖面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党报,在反映时代变革、引导社会舆论、关注国计民生、反映人民意愿、贴近百姓生活,以其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成为贵州的主流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州日报  ·  降温!贵州局地将有中到大雪!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贵州日报

【脱贫攻坚·春季攻势】雷山大塘镇:今年力争18个贫困村出列

贵州日报  · 公众号  · 贵州  · 2017-02-26 16:32

正文



2月16日至17日,记者在我省极贫乡镇之一的雷山县大塘镇蹲点调研,通过走村入户采访,与镇干部座谈,与县领导、贫困户交流等方式,收集贫困群众的发展愿望,全面了解全镇决战贫困的态势。


探穷根 内因外因找准症结

2月16日,记者从雷山县城出发前往大塘镇,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而上,一个个错落有致的村落逐渐进入记者的视野,不到20分钟,大塘镇到了。


大塘镇到县城不远,然而,所辖的村寨大多处于雷公山偏远的深山区,山高坡陡,最远的两洋村距镇里45公里,开车大约需要2个小时。虽然该镇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水泥)路的目标,但由于通村公路等级低,建设标准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仍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这些年好很多了,8年前,我们去县城要花上一天时间,很多小孩儿在18岁之前都没有出过村。”乔兑村村民杨胜祥告诉记者,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大塘镇很多村庄曾一度与外界“隔绝”。


“交通不畅是原因之一,耕地资源少,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层次低,长期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也是贫困的原因所在。”大塘镇镇长陈明府说。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全镇仅有3家特色黑毛猪养殖农业企业和3家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百姓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


但是。因为文化程度低。大塘镇的村民外出打工也吃尽了苦头。


据了解。大塘镇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2年。知识技能缺乏也成了贫穷的一大“罪魁祸首”。


“我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出去打工就只能干最重的活。别提多辛苦了。”今年53岁的新塘村村民任明利说出了心中的苦楚。


“长期以来。百姓思想观念落后、内生动力不足。导致全镇自我发展能力弱,因自然灾害、疾病等造成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谈到贫困原因,陈明府又讲了很多。



除顽疾 力量汇聚快速行动

面对贫困,当地干部群众也曾尝试过发展养黑毛猪、种植中药材等,但由于技术跟不上、资金短缺、市场反应不灵、交通不便等原因,进度缓慢、效果不佳。


2016年9月,一股暖风吹进大塘镇,该镇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20个极贫镇之一。省、州、县三级政府扶贫力量迅速汇聚大塘镇,强力推动各项工作快速推进。


撸起袖子加油干。负责大塘镇极贫镇帮扶的省纪委监察厅选派6名骨干入驻大塘镇,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帮扶大塘;省国资委向大塘选派了省直部门同步小康工作队,选派5名能力强的工作队员进驻该镇任“第一书记”;州、县抽调44名优秀后备干部帮助该镇……各方人员与大塘镇干部一起,组成了一支强大的脱贫攻坚队伍。


他们奔赴一线,长期不顾三餐、放弃节假日,深入村村寨寨和群众亲切交流、聆听群众心声。


同时,该镇迅速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实行挂图作战,划分战区,定点包干。记者在指挥部看到,人员、职责、措施、任务、时限等一一列在作战图上,明晰清楚。 


通过各级帮扶干部和镇党委、政府的共同谋划,大塘镇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脱贫路径规划。


到2020年底,通过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收入渠道,全镇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1456户5145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2017年计划出列18村,脱贫为1031户4141人;2018年计划出列3村,脱贫为127户404人,2019年脱贫为68户193人,社会保障兜底230户407人。


拔穷根 交通产业双管齐下

初春,正是干事创业好时光,脱贫攻坚奋进曲在大塘镇唱响。


记者来到乔兑村,村民三五成群栽种土豆。按以往,这个时候,该村村民还在忙于过年呢,可现在该村已种植土豆110亩。


“有了公司作保障,谁不积极下地呢?”村民杨胜引信心十足地说。


年初,省纪委监察厅主动协调引进贵州合力集团与雷山县大塘镇签订帮扶战略协议,第一期以“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订单采购马铃薯、南瓜、辣椒、白菜等果蔬共1100亩。


从2月9日开始,省纪委监察厅前线工作队连同县农业部门、大塘镇已共同协调马铃薯种子120吨、化肥6000公斤分发到全镇32个行政村,完成800亩马铃薯下种,惠及贫困户300余户,解决了农民种植无市场的顾虑,当地农民种植土豆积极性高涨。


“预计下种200多亩,能给30户贫困户每户带来近上万元的收入。”乔兑村支部书记杨毅说。


据陈明府介绍,该镇围绕旅游产业,积极发展茶叶产业,目前全镇可采摘茶园1.05万亩,2016年茶青产量262.5吨,产值1331万元。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黑毛猪养殖,2016年出栏黑毛猪1.35万头,产值3199万元。


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该镇交通建设也正方艾兴起。


站在位于大塘镇的九十九生态农业产业园区高坡上眺望,一条公路像漂浮在云端的玉带,串联着大塘镇十几个村寨。在园区的出口处,“苗岭天路”工程的建设者们正在紧张的忙碌着。


“我们正在着手对镇里的通村公路进行修缮、改道和拓宽,让深山里的百姓出行不再难,这个工程我们称之为‘苗岭天路’,它把整个大塘的村寨盘活了,为大塘的致富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雷山县副县长、交通局局长蒋云生说。


此外,雷山到大塘的快速通道也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建成后,县城到大塘镇的距离将进一步缩短,使大塘镇形成县、镇、村三级现代交通网络体系,能够有力助推该镇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开发,为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交通保障。


园区外,建设如火如荼;园区内,也是一片“火热”景象。


农民在辛勤修剪茶园,农技人员在手把手传授技术。


“家庭农场”的猪圈里,驻村干部撸起袖子,与户主一起砌砖盖圈。


……


“政府给2万元修建基金让我建起了猪圈,下一步我想通过‘特惠贷’,把规模扩大,养黑毛猪我有技术,销路有公司兜着,我只管把猪养好,脱贫的日子指日可待了。”乔兑村村民刘荣生兴高采烈地拉着记者参观他刚建起来的猪圈。


据了解,在省纪委监察厅、省国资委等单位的帮扶和大塘镇干群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该镇已有264户1055人脱贫。


奔富路 齐心协力迈向小康

规划明确,目标清晰,交通改善,产业发展。


自2016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并得到省领导定点包干帮扶以来,大塘镇的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斗志昂扬,整个精气神焕然一新,开拓出了发展新气象。


随着各路资金不断注入,一系列项目也纷纷开工。


全长10.3公里,总投资6.5亿元的县城(丹江水电)至大塘镇政府所在地快速通道;总里程114.5公里,总投资2.6亿元,连接‘九十九’、新塘、桥港、掌批等十多个村的通村公路;总投资2100万元,对村寨进行改造完善,包括高位水池、污水处理、消防、绿化、环境整治等美丽乡村建设;新建、改扩建略果小学、桃江卫生院等20多所(个)……


这些项目的建设,为大塘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我镇还抓住‘九十九’生态茶产业示范园区被列入省级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机遇,按照‘一园带三产’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打造‘高原生态茶叶重镇’、‘黑毛猪养殖大镇’、‘天下短裙苗文化旅游名镇’,着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大塘镇党委书记张洪智兴奋地说,有各级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大家发展的干劲和信心都很足。


蹲点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大塘镇正悄然发生变化,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越来越强烈,群众参与发展的热情不断增强,干群齐心奔富路的决心越来越坚定,大塘镇的美好明天已然不远。



撰文:贵报传媒全媒体记者 熊诚

        见习生 余光燕

编辑:晏海艳 胡莹

设计:成桂红

您还可以关注

【脱贫攻坚·春季攻势】那洒村:家家有增收项目,户户有脱贫门路

【脱贫攻坚·春季攻势】镇宁简嘎乡:交通路网建设共投入资金1.31亿元

【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定威水族乡:2017年瞄准800贫困户,分类施策产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