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文经济课堂
欢迎关注我们,一起学习经济学,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女子得了流感 硬扛3天变“白肺”! ·  12 小时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2月10日凌晨,抬头看! ·  昨天  
青塔  ·  时隔一周!C9高校,再发Nature ·  4 天前  
GS权益虚拟卡卷数字终端  ·  大学生副业避坑指南:为什么说"低价会员卡券" ...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949帮您问|市民反映的这些问题,有回复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文经济课堂

周其仁:农村的钥匙在城市

人文经济课堂  · 公众号  ·  · 2019-06-10 18:22

正文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周其仁


近70年前,周其仁出生在上海愚园路上。近50年前,他离开上海,之后便把每次回沪都看作是探亲。近10年前,周其仁被聘为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对于上海,在探亲者之外,他又多了一个“官方观察者”的身份。


去年6月,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专家咨询会上,周其仁又被聘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官方观察者”的观察范围一下子从上海扩展到了整个长三角。


“去年下半年,大概10月份吧,我在长三角地区转了一圈,走了好几个城市进行调研。”受聘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近一年,周其仁依然是通过从老师杜润生那里学习到的方法研究着长三角。


面对记者有关长三角的提问,这位在北京大学教书的经济学家很谦虚:“对于长三角,我还在研究中。其实受聘为长三角专家委员会委员也是给了我一个调查研究的机会,等这学期课上完了,我就来这边继续进行与农村土地相关的研究课题。”


一体化不是要变成一个行政单位


上观新闻: 经过一年的观察,您怎样理解长三角一体化?


周其仁: 如果要勾勒长三角这个区域,其实有两种画法。一种就是用行政边界勾勒出的三省一市,这是地图的画法。而另一种画法,边界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节点,长三角地区每个城市中的机场、港口、金融机构、仓储、基站等都是重要的节点。在这些节点之间,人、资金、信息、货物等来来往往,也就勾勒出了另一幅长三角图景。


这两张图画出的都是今天的长三角,但其背后所反映的却是一些深刻的变化:过去,一个行政区域的经济行为基本都发生在这个行政区域内;但在改革开放之后,来来往往的经济行为让行政边界逐渐成为各种经济要素可以时常穿越的东西。


到现在,经济要素穿越行政边界的频率越来越高,同时,穿越时碰到的困难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就要来讨论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一体化并不是把长三角三省一市变为一个统一的行政单位,而是要在原来的行政区域内去除那些妨碍经济要素往来的因素,做到“物尽其才,人尽其用”,从而形成流动的现代经济的网络架构,让“3+1”的市场变成大于4的增量。



最需要解决是服务“来来往往”


上观新闻: 长三角地区在一体化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周其仁: 既然要形成流动的现代经济的网络架构,那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去更好为经济网络中的“来来往往”进行服务。


在各地政府服务“来来往往”的经济活动的行为中,不得不提到招商引资的问题。过去,各地政府存在着各种“挖项目”的招商引资行为,这在一体化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不能一看人家好就要去挖过来,而要看到底适不适合当地。同时,各地政府还要习惯于去买其他地区的服务、产品,即“用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发挥自己之长,补他人之短”。如果长三角各地能形成这样的结构,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不然永远都避免不了重复建设。


上观新闻: 让各地政府放弃强力“招商引资”似乎是一件挺难的事情?


周其仁: 这方面,有一家叫“美的”的企业其实已经做出了一些示范。“美的”一位主要负责人告诉我,过去该企业因为各地政府的强力“招商引资”囤了很多地,但这些地并没有为企业和当地经济带来多大效益,反而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于是,大概从前年开始,企业自己开始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退掉很多不需要的地,把这些买地钱拿回来做研发,提高产品质量,从根本上增加了企业在市场上立足的能力。


从这个例子,以及强力“招商引资”的问题,可以联系到我最近听说的一件事,就是长三角最近正在做三省一市的产业和创新资源标志图。把长三角地区已有产业搞搞清楚,然后再仔细研究各个地区未来到底适合发展哪些产业,然后提出建议,我认为这是件好事,让大家逐渐丢掉小农经济的“小九九”。


编制“产业地图”并非计划经济


上观新闻: 现在说到产业地图,也总是会有人说这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您怎么看?


周其仁: 认为编制产业地图,或者编制产业规划就是计划思维,这是对计划经济很大的误解。计划经济的特征并不是做计划,而是把计划权高度集中垄断到一级去,就是只有一人能做计划。


但编制产业地图并不意味着只能按照产业地图发展,这只是一个参考,或者说是建议,能够帮助各地区在做规划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减少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因此,我们现在不能把所有需要进行计划或协调的事情都认为是计划经济思维,本来人类活动就是有计划的。



要以成为“质量标杆”为目标


上观新闻: 前面说了什么是“一体化”发展,那对长三角来说,又怎样才是“高质量”发展?


周其仁: “高质量”发展有很多方面,从经济活动来说,我认为产品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实“品质”这个词是对“高质量”的扩展:“质”就是指质量,“品”是要让别人也觉得你质量好,这就是更进一步了。


上观新闻: 长三角如何从“品质”角度去进行高质量发展?


周其仁: 长三角的产品要有“品质”,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有质量标准。现在国家有国标,但对产品来说,国标其实是一种最低标准,因为它有法律含义,就是达不到这个标准就违法了。其实现在很多优秀的企业的产品标准比国标要高,但这都属于“单打独斗”的行为,不容易形成一个地区的品牌印象。


地区的品牌印象是什么?比如说,我们如果看到一个品牌是来自于德国的,就自然认为那是高品质的;如果看到一个品牌是来自日本的,就自然认为那是精细的,这就是地区的品牌印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