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沪漂来说,看着北漂一到周末,就往环京的“阿那亚”度假社区跑,把“孤独图书馆”和“侘寂风建筑群”当作精神高地,是令他们初感费解、继而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的事情。
有不信邪的沪上青年,周末不惜特种兵式奔赴河北,想要看看这“北漂的精神故乡”究竟有何不同。抵达后却发现,“阿那亚虽好,但除了那片海,其他的都似曾相识,仿佛飞行2小时,又回了上海。”
而今,想要一边漫步水边,一边享受沪式消费生活的沪漂,再也不必勉强自己“周末到河北”
——最近徐汇区的滨水新城区“西岸”,早就成了沪漂的“上海版阿那亚”。
岸线长约11.4公里的西岸,是上海中心城区中横空出世的大型亲水商业综合体。因为拥有宽敞的空地和丰富的休闲场所,传说中,
“一到周末,这里就挤满了2亿游客和1亿只狗。”
如果说环京阿那亚是北漂还需高铁抵达的中产样板间,
那么西岸则是沪上青年家门口的人造度假圣地。
沿着黄浦江边,每步行几
分钟就会出现一座“星美术馆”“龙美术馆”“
西岸美术馆
”……
曾经阿那亚宽阔海岸线才能容下的
露天电影、露天戏剧、露天音乐会,如今在寸土寸金的老牌富人区徐汇也
长出
了同款。
图源:贝壳呀贝壳📸️
“西岸
6
号楼
2
层的大台阶
,
是阿那亚孤独图书馆同款的网红打卡机位
,
要想拍到建筑墙体切割出的电影画幅感江景
,
你得先排队
。
”
在上海
,巨富长city walk已
沦为
最
外行
的沪上玩法,如果你还在因被邀请
过
街拍而沾沾自喜,
那
一看就是游客;
最资深的沪人,则早已涌入上海西岸,演习起
“高浓度提纯”
的生活方式——
西岸的宠物比人类还多,
狗穿始祖鸟不再是
新鲜事,遛鹦鹉
也
无人在意,更多的则是你叫不上名的狐狸、狐濛和羊驼……“在上海,一个景点的规划完善与否
得向西岸看齐
,除了停车位之外,还得具备
‘停狗位’
。”
卷穿搭和奢侈品已经落伍,只有暗中掌握了西岸免费展览的一手资讯,一分钱不花的看过空山基、波普、玛莎琼沃斯
这些最前卫的先锋艺术
,
你
才算入了精神沪籍。
当沪上生活方式成了网友戏谑的“真紧绷
、
假松弛”
,
上海青年开始
遁入喧闹的
西岸“
反向
隐居”
,
重新学习过日子。
一个事实是,上海虽然名字里有“海”,但对于大部分
当地居民
来说,看海的机会并不多。
“奉贤的碧海金沙
景区
是人造
沙滩
,踩进海水里
你
就会发现,金沙下面其实
还藏着一层
黑泥;
隔壁的渔人码头
,叫做滩涂
似乎更贴切
,顶多挖挖螃蟹。
”
于是,上海人把对大海的向往倾注到了更近的黄浦江边。
“最初你只能跟着民间攻略,寻觅四散的
江景咖啡厅或是临水下午茶
;直到西岸
这个亲水商圈
的出现,集齐了全上海的
海岛风
度假方式。”
图源:我的人生没有任务
最近气温回暖,
以前
全网爆火的“公园20分钟效应”,刮
进
上海
,
就成了
“
西岸20
分钟效应”
。
奶茶店门口
的木长椅
,
大片的草坪绿地
,
竟然被造成了阶梯式的“人体工学同款”
,年轻人两步一小坐,三步一大躺,
“别说是
上海
阿那亚
,
这都成了小夏威夷
。
”
图源:金聪明💥暴论
在秦皇岛的阿那亚社区
,
“
红苹果
”“
教堂
”“
孤独图书馆
”
是
必打卡的网红地标三件套
;
而
上海西岸也有自己的“红房子”
“西岸凤巢”
“梦中心
船坞
”……
图源:一只圆圆熊
前者
还需要较高的打卡门槛
,
买了房
的业主,或消费千元
酒店
的住客
,
才能
拿到
访客身份;
而西岸,则是
大家
都能免费进入的
开放式
社区。
这里最紧绷的恐怕只有上海爷叔和阿姨,他们把西岸探店当成退休后苦练英语的实战演习,
搞得服务员常常一头雾水
。
“人只有在陌生的地方,才敢真正做自己。
西岸自带一种
出沪
旅游的释放感,
什么穿搭焦虑、社交焦虑都没了,谁也不认识你,怎么当个显眼包都行。”
西岸全网出圈后
,
网友们开始怨声载道
:
“这里就像是曾经的阿那亚
,
一旦涌入大量游客
,
就没了原本的隐居感。奶茶店等位200单,上厕所都要排队
1
小时……”
可在不少沪漂眼中,这里的建筑与自然景观
,
依然
拥有
上海
i人最爱
的氛围。
图源:一只圆圆熊
西岸片区曾是上个世纪的上海工业聚集地
,
民族企业“上海水泥厂”被改造成挑高
27
米的穹顶艺术中心
;
民国时期装卸煤炭的“
北票码头
”
,成了上海国际花展的展览区;
相比于陆家嘴写字楼的格子间,内环租房不敢奢求的独卫,
西岸天然的工业风
,
让上海年轻人更有喘息的余地。
“沪区的经典画面是面对着轰鸣的柏油马路
,
露营椅上饮咖
;
但是西岸人再多
,
你至少抬头有阳光有江景,满眼是热带绿植。”
“而且只要你钻进那些工业废墟上建起的美术馆里
,
大家都自觉保持安静
,
就能远离人声嘈杂的纷扰
。
”
最近,汇率超前的沪币在社交平台中又有了最新定义。“加钱卖给沪爷成了最新的网络热梗,凉拌海带丝被织成中国结的造型,被网友直呼‘只有上海人吃得起’。”
但只有生活在沪上的年轻人明白,破除消费主义是他们的永久课题,“上海不花钱的好玩地方“,才是现实生活中被大家搜成百万流量的热门话题。
即便官方定义中
,
西岸的一大重要元素是商贸
,
通透的上海青年也能把这里爆改成修炼“抠门学”的营地
。
这片商区齐聚迈凯轮
、
兰博基尼和劳斯莱斯三家豪车门店
,
被游客玩成了一分钱不花的摆拍背景
;
小篮球场是轩尼诗联名的
,
咖啡吧是青山周平设计的
,
这里的一切名牌或大师同款
,
都不过是沪漂们的
0
元配套设施
。
“
麦当劳中国总部也坐落于此,又名
‘
麦当劳汉堡大学
’
,据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
麦门
之一。领导和在此培训的管理层精英们就在你楼上办公,
同等价格之下
,出品质量
还更
有
保障了
。”
29
岁的沪漂鼠鼠咪说
,
西岸不仅是沪漂的度假村
,
还是传媒圈的光明顶
、
大厂人的华东总部
——
“这里进驻了央视
、
芒果台
、
华为等知名公司
,
所以周遭的消费丰俭由人
,
它得保障高级感的商务风
,
也得让打工人吃得起
。
在
中产最爱逛的北欧家居
、
日系户外商店之间
,可能
还
挤进了
九块九的瑞幸和肯德基
。
”
不过
,
全能的西岸也暗藏雷点
。
在约会软件上,
这个片区正在成为
沪区
男女的
相亲踩坑地之一
。
“
如果ta
第一次见面就约你在西岸,
心里的如意算盘大概是想
一分钱不花,
就跟你聊遍春秋与冬夏。”
有老上海认为,西岸“蛮巴的”,是一个洋不洋、土不土的尴尬地带。
最初,这里曾在江边安置了一座巨型鹿雕塑,眼里射激光,被网友评价为“幻视希腊人攻打特洛伊”;到了晚上,徐汇滨江海事塔一亮灯,仿佛搞错了尺寸的盗版广州小蛮腰。
以前,人们常说
上海是打工人版的“楚门的世界”
,它用纸醉金迷的外表,不分昼夜地拉高着你对物质期待的阈值,直到回到出租屋里,瞬间打回现实。
人来人往的西岸仿佛上海滩的最后一片净土,
它不是一个完美的精英梦境,而是允许你偶尔出出戏,厘清现实的焦虑。
沪漂4年的Judy在被网红帖种草后,前往西岸打卡时发现,这里不只有穿搭前卫的游客,还同时吞吐着来遛弯吹风的本地中老年人,以及“国际传媒港”里风风火火的打工人。
“在上海,也许你去咖啡厅或bistro等休闲场所,如果没带个电脑或是穿搭平凡了些,会自动被揣测为游客,或是带沾点儿假装上班的失业者的嫌疑。只有在纷纷嚷嚷的西岸,根本无人在意你的社会身份是高是低。”
Judy说,互联网上的北漂,早已认清“北京赚钱老家花”的现实;广漂也开始意识到,在职场内卷面前,松弛的早茶和珠江也无济于事。”
“
只有我们沪漂,还在贪心地和上海纠缠,
一边难以舍弃这座城市的精英气质,另一边又逃不过现实压力。”
割裂二字,虽然是沪漂们挂在嘴边的高频词,好在圈地自萌的西岸商区,是真的沿江矗立。
就像Judy说的,“这里不是写字楼底商打造出的露营风、ins风、山野风幻象,你能真的花费一整天泡进去静静心,是短暂逃离都市的度假平替,也终于不再有所谓的割裂感。”
今年,西岸入驻了越来越多的买手店、面包房、快闪咖啡摊……商业氛围浓厚,游客越来越多后,有网友锐评,“在西岸做瑜伽还要抱个狗,根本就是沪上的又一处伪松弛。”
不过,变化多端的西岸,就像是曾经的无所事事压马路也能被包装成city walk,失业了就说自己是在gap——
“最开始,那些精致和紧绷其实都是上海年轻人的保护色。除了博人眼球的网红拍摄之外,
西岸的大部分人,只想找个不受世俗评判的由头,让自己的大脑放空,不问世事地吹吹风。
”
【今日话题】
你去过上海西岸吗?
封面来源:一只圆圆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