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纽美国法律咨询  ·  800-685-NYIS(6947),你的美 ... ·  4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 ·  5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陆应平、肖新平、金龙提起公诉 ·  6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工作报告里,“数字元素”为何不断增多? ·  6 天前  
中国民商法律网  ·  李昊、翟旭峰:论违约获益剥夺的中国法路径|前沿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法治,应该如何被信仰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16-12-26 00:02

正文


作者:刘哲,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法律读库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喧嚣之中仰望星空,不禁要问,法治应该如何被信仰?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说得其实是法律的实质效力。法律不是抽象的教条,法律是行为的指引,而行为需要内心的确认——当然,这是我们智人的抽象。


相反,尼安德特人没有这种抽象的思维,因此他们失去了建立更高级文明的机会。

文明就是建立在这种抽象和想象基础之上的。国家、民族、法律,都只是一种抽象,是维护我们这个共同体的基石。法治也是一种抽象,简单说就是法律之治。


这还要从罗马说起。


当罗马还是城邦国家的时候,曾经派人到希腊考察,静静地旁听雅典的公民大会。最后罗马人决定采用共和政体,通过法律来治理国家,最后形成了千年的罗马帝国。


法律之治体现的是一种稳定性,是一种社会治理的理性选择,是文明稳健成熟的体现,它要遵循一定的路径和前提,本文就是想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一、良法与善治



恶法非法,是法律人的常识。但是无法更恶,这一点很多人认识的不够。电影《乱世佳人》中当白瑞德驾马车带郝思嘉逃离亚特兰大的冲天大火,路上看见了一队南方士兵,郝思嘉说:“士兵真讨厌,真希望他们赶快离开这。”白瑞德回道:“我要是你就希望他们多留一会,因为他们代表了最后的法律与秩序。”

良法确实是法治的前提,这一点已经形成了中国法治的共识。我们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历程就可以看到,保障人权的方向是多么的坚定,司法程序日益完善,辩护权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加速进行,判决书、起诉书网上公开,庭审程序日益公开透明,庭审实质化不断加强,近年来也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但是,必须承认的是,在法治发展的进程中,确实仍然有不完善的地方,有些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甚至改正,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法治的方向是明确的,前途是光明的。回首文革仅仅过去四十年,中国的法治进程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我们取得的经济成就一样,都是来之不易的。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们与法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远远没有实现达到成熟的法治水平。这一点,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肯尼迪说过,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我们是否也可以说,不要问法治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法治做些什么?



二、论法的精神



什么是法的精神,就是不但要让正义被看见,还要让正义被看清楚,就是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就是公正与效率的统一。

依法、公开、透明、高效、独立是司法的基本遵循。

现在不断强化的司法公开,使得权力能够在阳光下运行,从而促进程序正义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也使得执法问题的曝光得以最大化,使很多曾经隐藏在背后的一些问题被置于聚光灯下。对此,司法人员不适应,普通公众不容易接受。


为什么理想与现实有巨大的差距?

因为我们在路上。

因为我们还不完善。

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能掩盖司法公开的决心和勇气。现在正在开展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改革,就是在解决公正和效率的平衡问题。


“慢”是建立在“快”基础之上的,这是法治成本的辩证法。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以来,公诉人在法庭上的压力不断加大,庭审变数增加,庭审实质化增强,已经不断提高的案件质量标准正在通过检察机关不断向侦查机关传导,案件质量的传递通道正在打通,无罪、不捕、不诉的力度不断加大,从而不断倒逼侦查质量提高,
刑事诉讼法的重心正在从侦查向审判端转移。


伴随着去中心化、去行政化、去地方化的司法体制改革,除了制度之外,也是一场司法官人性解放运动,就是要打破无往而不在的行政枷锁,像实现“包产到户”用价值规律来引导人性一样,用司法规律来引导司法官的人格,从而实现我们一直期待的每一个个案的公平正义。


我们应该看到,法治的根基正在生长,但我们不能揠苗助长。



三、通往权利之路



哈耶克写过《通往奴役之路》,他秉持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的立场,批评计划经济与极权主义。不过,哈耶克在书中也提及,“对于那样的计划经济的批评,是不能与完全教条式的自由放任态度混为一谈的。”因此, 哈耶克坚持市场经济,但并不走极端。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以及同时保障权利的时候也不能走向极端。

通往权利之路,要走法治化的道路。逾越了法治红线的权利侵犯到社会和其他人的权利,因此将不再受保护。


在追求个人权利的时候,应当遵循法律程序、法治原则,才能获得法律救济。如果通过非法律渠道获得了利益,势必被效仿,法治从此将必然荡然无存。此风必不可长。

面对法律事件,我们是宣泄自己的情绪、发泄自己过往的怨恨,还是理性的思考,理性的讨论,个中选择不仅反映出国家整体的法治现状,也反映出公民个人的法治素养。

事实上,公民个人的法治素养就是国家整体法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只要不逾越法律底线的言论都是合法言论,以何种形式和方式参与法治建构是个人的选择,但是,以何种方式更加有利于法治国的建构,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通往权利的道路上,其实我们都是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