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反转,再反转。川在上任的第一天,20日,直接签署行政令,将TikTok“不卖就禁”的法律延期了75天。换言之,下一次,所谓的大限时间,就是4月初了。
我们都很清楚的是,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没有真正的放下来,这次短暂的恢复,只是一次“拖延”策略的成功。这并不意味着TikTok在美区已经完全度过了危机,TikTok依然面临着被封禁的风险。
那么问题来了,经历过这一次真正被迫店铺下线后,如果这75天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无疑,到期又会来一次TikTok和TikTok Shop的下线。而四月份,
刚好卡在了春节大促的时间点。就问,现在风险和时间点都摆在眼前,作为卖家,你怎么办?
的确有不少人在讨论这个事。
还好,我们提前在20年就踩过坑,所以现在,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说,很能理解这样的状态和恐慌。但也正因为曾经经历过,所以,就算这次TikTok真的被封,我们也有其他的后手,可以立马顶上来。
首先,肯定不是很多人说的,换地方,继续干TikTok Shop。不是转移战场到墨西哥,也不是去投奔小多同学所在的东南亚,更不是转到LS的英国或者欧洲西班牙等其他地方。
很
基础的一个
原因就是,
我们只
在美
区,有熟悉且稳定的客户群体,
有
稳定的供应链,
再加
上这几年
不断积
累
的美区垂
直市场
数据。
这是我们唯一的优势。
或者
换句话说,
我
们有且只
有在美区收获结果的运营经验
。
所以,
换个地方,
我的这一套
还真不一定适应当地的水土,真不一定
能
做得起来,而且过程里
大概率也会一次次的踩坑
。
运气好还能做起来,
运气不好也会
在
过程里就被淘汰
。
换个地方东山再起?成本太高,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
那么,想继续留在美区,怎么办呢?
19日,即使知道TikTok可能就这一两天就会恢复。我们也没去干等。当店铺下线后,美区运营团队第一时间做的动作就是把当日TikTok上的部分推广预算转移到其他渠道,加大其他渠道的投放,即使知道可能会有点贵,但也得先把当天的流量给顶上来。
当天的注意力更多是在
想
如
何把现有的底盘DTC给
经营
好,让当天的销量不
要有太大的波动。
而国内,像小玖他们更多的就是及时和客户
对接好,
安抚好
。我和飞翔
因为正好出差跑工厂
,所以,更好面对面的解决
问题。
被单个平台或者单个渠道的变故而影响整体效益,甚至是整个买卖崩掉?类似的问题只要有过一两次的经历,总能提前准备好后手的。
当然,如果你做的是铺货模式,当我瞎说。
如果你走的是自己有个基础的独立站,或者也有布局多平台,多渠道。那你大概能理解我们为啥不会那么急。反正流量平台还有IG,有油管,有其他平台的达人……只不过得想办法去控制这一个周期内会上涨的成交成本,别踩过红线
。
所以,上一周跑了一圈工厂后,我们对今年,更加有信心和底气。
工厂为啥愿意一直合作?最简单的原因就是大家都能赚钱。当人家都在恐慌的时候,你有底气去和结算上一个周期的货款,同时检查下一批要发出的货物,确定发货的时期。另外安排好年后的生产,确定年后第一次见面的时间。就说,有这样底气的时候,工厂当然原因一直好好合作啊。更别说有的工厂还是飞翔自己家的企业。自己人不骗自己人。
我们更多谈的,是如何在年后能按照预定计划把产品发出去,赶上春季的各个平台大促,同时也能赶上因为美区这几波变故,注定在春季会对某一类商品需求量大增的商机!别说这是趁火打劫。按照规则干活,不丢人。
当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自己的客户上,挖掘出他们需要而且可以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周期内产生有效价值的产品,同时还能够尽量减少被各种变故,各种不可控因素影响流量和数据。机会也好,商机也好,都会被你自己找到。
即使真的TikTok在75天后,又一次遇险,那也
不过是再一次的
流程重复操作。AMZ有过封店,TTS有过封店,Shopify有过抬价玩不起,IG有过达人跑路……
类似的
事,经历过了,也就那样,习惯就好。
TikTok的用户跑到Lemon8,小红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