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家本色是诗人
——《微斋诗词书法选》序
侯军
陈浩自书近日创作抗疫诗。
(三)
陈浩自书抗疫词。
要在诗意地书写(自序)
陈浩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这些儿时就已经耳熟能详的古诗名句,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伴随着我走过了大半个人生岁月,如今依然鲜活如初,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喜欢诗,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在我看来,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选词用字之洗炼精到,描绘刻画之细腻深刻,形式手法变化之丰富,意境之优美,气象之宏阔,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学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座诗歌艺术宝库,是浓缩的文学精华。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这大概是最早对诗的特性和美学功能的总体概括。古人作诗,信手拈来,或喜、或悲;或兴、或怨;或叙事、或抒怀;或清丽婉约,或豪放激荡。皆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尽人间各色生相。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思想深刻却又脍炙人口的优秀诗作,汇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别具风彩的华丽篇章,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鲜活生命之所在,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诗韵丰满的国度里,优美的诗词佳作与富有韵律的书法艺术相结合,便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古往今来,历代有成就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会写诗的,即使是到了民国时期,自书诗词也是文人骚客们的一种常态的艺术生活方式。

诗因书法而得以意境延伸,书法因诗而更具情彩。彼此互相生发,相得益彰。可以说古典诗词是书法创作表现中最常用,也是最能表达情怀胸臆的一种题材形式。中国书法的笔墨线条,如果离开了书写文字内容,就变成了一种纯形式的东西,不可能使观赏者真正引起共鸣,进而让人感动。正如世称天下三大行书名帖的《兰亭序》、《祭侄稿》和《黄州寒食诗》,各有各的情感内容和艺术表现,如果离开了各自的内容,便没有了思想,抑或成了一种笔墨游戏,而游戏从来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更不要说传世了。所以,中国书法依附于文字而存在,而文字的思想性情感的丰富性于书法至关重要。现在有人总是想把书法与文字相脱离,玩所谓的“纯艺术”,只讲线条的形式构成,打破汉字的一切限制,殊不知,存在有几千年的中国书法之所以到现在还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以书写汉字为表现形式,这与别的如绘画中线条,英文字母拼音,阿拉伯文字书写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书法因汉字而流传,是亘古不变的主题。艺术创作中的限制与自由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一旦失去了必要的限制,自由也就同时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那或许就不是我们所认知的书法艺术了。


因为书法是讲究凝炼的艺术,正如宗白华所说:“中国人的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了人心之美,也流出了万象之美。”(宗白华《中国书法的美学思想》)而古典诗词又是浓缩的精华,一个书者不懂诗,那是一种缺憾,千万不要拿鲁迅的那句名言:“诗在唐代就已经被写完了”来作招牌,恰如书法从二王到欧、褚、颜、柳,再至苏、黄、米、蔡一样,如同一条艺术的河流生生不息,各个时期都有高峰,各代有各代的创造,否则何来“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呢?正所谓“笔墨当随时代”,思想更当与时代相呼应。如果你游走在名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会让你莫名的感动;如果你处身江河湖海之滨,顿时会觉得视野空阔;如果你与老友相聚或月下独酌,无论是书斋静思抑或是夜行忽遭骤雨狂风,都会有情感的自然生发。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并驱也!”(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凡是去过余杭超山的人都看过镌刻在那里石牌上镌刻有吴昌硕的书法诗句:“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短短的十四个字加上苍劲的书法表现,不知道曾经感动了多少游客。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的诗意无处不在,书法怎么可以没有诗?我愿自己永远做一个诗的仆人,日日相随,在诗海与墨海间,徜徉其中孜孜不倦,乐此不疲。
2019年11月18日晨于见山居
附:陈浩跋侯军集印诗词十五首

荃斋侯军兄好集印为诗,开风气之先。曾作有集印诗词百余首,洋洋大观。记得癸巳之秋,余曾与荃斋侯军、篆云楼李贺忠携手举办“集印为诗——书法篆首展”亮相于深圳,翌年分别在汕头述古堂、内蒙古包头之抱云堂、天津智慧山并浙江海宁徐邦达艺术馆巡展,所到之处,观者满堂,嘉宾云集,为一时之盛也!于今五年过 去,荃斋兄热情依然不减当年,孜孜矻矻于此,且诗意焕发,艺道精进,近以新作集印诗 词十五首见示,分别以《寄怀》《赏心乐事》《笔墨纸砚》为题,或歌或咏,一唱三叹,情 动于中而发以言,丽辞情采,佳构(叠)出, 并嘱为题册页。余受此大任,不敢懈怠,顶酷暑、冒大热,解衣般礴,埋头苦干数日,终得完成此集印诗词书法篆刻册页,真可谓甘苦自尝矣!不求甚佳,唯祈得荃斋一笑耳!想荃斋以非擅铁笔者之于印,溯古寻源, 细磨深炙,并以集印诗词为之,实乃印坛之创举,其诚可鉴。诚如李长吉诗“踏天磨刀割紫云”,气盖印林,独步当下。荃斋兄雅量高怀,可钦可佩!因以小诗一首贺之:
荃斋有兴寄湖山,集印诗风境自开。我亦东篱传号角,一挥斗墨助云烟。斯以为跋。
业务联系电话:15899791715
————中国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热点,传播最及时的书画资讯;
坚守传统,打造专业书画权威平台。
投稿及广告推广合作请联系:
廖伟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经典
(直接点击标题可进入浏览)
书画高清资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倾仰情深——赵孟頫手札高清大图全集
起居佳胜——苏轼手札大全
虽远为慰——王羲之传本手札墨迹十三帖
极感远意——黄庭坚手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