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1
月
19
日曾撰文,论述了东欧目前存在的一个残酷现实:青壮年劳动力的出走和高级人才的不断流失。
4
月
11
日该杂志推出了姐妹篇
“
东德人口危机
”
,指出
30
多年后东德仍未走出统一后经济不振的
“
阵痛
”
,而且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的加剧造成的人口危机已经可以左右政坛风向,文中还谈及为何难民的大批涌入未能有效缓解东德人口萎缩的紧张局面。
东德莱比锡市北部原有两个小城,比特尔费尔德和沃尔芬,
2007
年合并成了比特尔费尔德
-
沃尔芬市(
Bitterfeld-Wolfen
)。今天,如果不是还能在废弃的建筑墙上看到凌乱的涂鸦,你还真感觉不到这里还有年轻人生活的气息。
几个药房、物理疗法手术室、还有卖花园土地神的商店在死气沉沉的街道两侧一字排开。要知道在经济鼎盛时期这里可是有着生机勃勃的化学工业。
比特尔费尔德-沃尔芬市(Bitterfeld-Wolfen)的地理位置
一个在晨光中散步的当地老汉告诉作者:
“
这里的空气变得更干净了,我们甚至都可以把洗好的衣服拿出来晾晒。
”
他指了指前面一排养老护理院,那里之前曾是一所学校:
“
很多工作机会都没了,留下的孩子们也寥寥无几。
”
虽然在过去的两年中德国涌进了
120
万的难民,但德国的总人口仍面临着近乎不可逆式的下降边缘。根据
2015
年联合国的预测,到
2050
年五分之二的德国人都会超过
60
岁,这个欧洲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到时人口总数会从
8200
万下降到
7500
万。从
70
年代开始,德国的死亡人数就已经超过了出生人数。
比特尔费尔德-沃尔芬市某居民骑自行车路过一个废弃的涂鸦建筑
对于大多数富裕的发达国家来说,低出生率和老龄化总是个棘手的问题。但具体到德国,问题还要尖锐,该国的出生率比英法两国都要低。
如果说德国的人口问题给了其他国家一个警示,那么在德国国内,东德又给了西德一个警示。如果东德还算
“
一个国家
”
的话,那它将是全世界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合并之后
30
多年过去了,东德仍然没有从
“
统一的阵痛
”
中缓过劲儿来。数以百万计的人群(主要是年轻人和妇女)涌到了西部。而这群人就是创造最低出生率的那批人中的主力军。
威斯巴登市有一家智库名叫
“
联邦人口研究机构所
”
,研究员弗兰克
·
斯威亚兹尼(
Frank Swiaczny
)说:
“
出生在
1990
年代的孩子极少,本该出生在
1990
年代的这批人也不可能在
2010
年代有孩子,这就是恶性循环。
”
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统计,东德的总人口估计要从
2016
年的
1250
万,下降到
2060
年的
870
万。特尔费尔德
-
沃尔芬市所在的萨克森
-
安哈尔特州,目前就在人口曲线从高峰到下降的关节点上。
1955-2010
东西德出生率对比,东德(蓝色曲线)在90年代中期生育率曾大幅降低。
德国联邦政府以往很少关注该地区的这一现象。但是地区人口的变化情况已经开始左右政局变化。在
2016
年
3
月份的州立大选中,民粹主义政党
AFD
(德国选择党)在比特尔费尔德坐上了头把交椅,在沃尔芬也排第二。
今年
9
月将迎来德国大选,到时候这些地区的票源流向是很重要的,预计选情将会很焦灼。比特尔费尔德
-
沃尔芬的人口数量从
1989
年的
75000
人骤降到今天的
40500
人左右。即便是政府部门后来实施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工作,造房留人,到今天还有不少断壁残垣还在等待破碎球(一种拆迁设备)的彻底清理。五分之一的民居区还是空空如也。市内曾有个美轮美奂的斯大林时代范儿的文化宫如今彻底被废弃。
1990
年以来,当地三分之二的幼儿园和超过一半以上的中小学
“
关门歇业
”
,初中毕业人数相比
1990
年下降了一半。企业雇主们苦撑着招工以填补岗位空缺。
服务行业的学徒工和新手尤其难以招募。这里养老护理业倒成了
“
朝阳产业
”
,老年护理医学家、护士和护工成了最紧俏的行业。为了平衡这个行业的供需比,一家名叫
“
欧洲学徒
”
(
Euro-Schulen
)的养老培训机构把目光瞄向了越南。在越南首都河内已经有过德语培训经历的
16
名年轻的护理学徒,本月将开始上岗,另外还有
20
名也将迈入这个产业流水线。临近的德绍市(
Dessau
)也将和中国某地达成类似的合作意向。
主打养老产业的Euro-Schulen项目团体。
期以来德国都是要靠外来移民来弥补被本国人口出生率的不足。近年来爆棚增长的外来移民较为反常地能抵消本土出生人口的不足还有富余。但是欧盟内部本来那些产出外来移民的国家,比如波兰也在面临着老龄化问题。
移民的增速会降低,而争夺劳动力的竞争则会加剧。德国联邦统计局的工作人员奥里加
·
波策施(
Olga P?tzsch
)则认为,德国的人口预计到
2020
年开始将加速减少,这需要远比现在更多的移民以抵消掉人口缩减。
比特尔费尔德-沃尔芬市的秋天,某蹒跚而行的老妪在遛狗。
比特尔费尔德
-
沃尔芬当地的官员乌维
·
舒尔策(
Uwe Schulze
)说难民的接收根本无法填补劳动力的短缺。
2015
和
2016
年当地共接纳了
2600
名难民,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注册时注明
“
有工作能力
”
,到今天找到正儿八经工作的只有区区
40
人。比特尔费尔德
-
沃尔芬的市长阿尔敏
·
申克(
Armin Schenk
)坐在他那间带有木镶板的办公室里(这间办公室的新古典风格建筑曾是全欧洲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的所在地)接受了采访,他认为问题主要出在语言障碍、工作能力和难民稳定性方面。
养老业目前在东德是最火爆的产业之一
问及像前面提到的越南护工培训计划,能否在叙利亚人和阿富汗人中间开展,
Euro-Schulen
计划负责人莉亚妮
·
米希尔丽斯(
LianeMichaelis
)坚定地摇了摇头,指出教育背景、宗教和种族文化分歧让这些人被养老护工行业拒之于门外。
她还提到:
“
那些一旦拿到合法居留身份的难民很快就会离开本地。
”
根据经合组织(
OECD
)的统计,在东德注册的难民中,有一半以上的人一旦拿到居留许可就马上移居到像汉堡之类的西德地区。
特尔费尔德-沃尔芬市宣传手册的封面
虽然人口问题的前景不容乐观,但比特尔费尔德
-
沃尔芬市至少在为未来努力奋斗。申克市长正目前要把该地打造成旅游观光地,他向作者展示了这些年是如何把一个矿区改造成了一个带有小艇船坞和湖边漫步大道的观光湖的。他强调了该市未来的希望:
“
打造和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品质和休闲渡假区。
”
在城市宣传手册上印刷着孩子们甜美的笑容、游艇和网球场,还附有这样的说明:
“
全德国最年轻的城市
”
。
但就算这样努力的公关宣传都阻挡不了年轻人离开的脚步(直到
2015
年,移居到该地的人数才首次超过移居出走的)。每年该地区死亡人数是出生人数的两倍。
无独有偶,遍及全欧的郊区城市的市长们都面临着这个头疼的问题:考虑是否要把难以为继的学校们改造成老年公寓。还有远比德国更糟的,到
2050
年,希腊、意大利、波兰、葡萄牙和西班牙都要面临着严峻的高级人才流失问题,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以人口中位数来计,他们的老龄化到时候估计比德国还要高。
即便对于涌入德国的难民来说,其中的很多人也不愿意留在东德,西部和南部才是他们向往的目的地。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分析,老龄化和外出移民会加剧这些国家的经济困境。按照
IMF
的模拟,到
2030
年,相比于没有老龄化的外出移民的理想状态,上述几个国家的
GDP
将低
3-4%
。
人口问题带来的负面后果在德国要更敏感。作为一个强劲的经济体劳动力市场却处于紧缩状态,雇工在招工方面已经捉襟见肘。按照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
BCG
)的计算,到
2030
年德国的劳动力将减少
500
万至
700
万。
莱比锡经济研究机构分析师奥利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