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住院部医护人员通常会在护士站区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简单的检查及询问等,故该区域光环境(光照度及光的显色性)应满足一定的要求。
那么目前综合医院护士站的照明设计得怎么样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各选择一家三甲医院进行了测试,分别是南方的E医院和北方的A医院。
水平照度测点示意图
垂直照度测点示意图
人工照明现状
E医院住院部护士站所在建筑平面位置、空间构造及采光形式均相同,特选取17层心脑血管部护士站为样本,该护士站层高3.3m,成“U”型分布,护士站所在区域光环境完全依靠人工照明,无自然采光。
该区域照明设计由局部照明和专设照明相结合布置,光源均为条型荧光灯。专设照明以光带和光梁的形式分别设置在护士站后上方吊顶处及工作面台正上方1.7m处,灯具均选用透光磨砂玻璃进行防眩光设置。部分医护人员因工作需要在工作台面上方安置局部照明(条形管状荧光灯)。
照度测试结果
测试数据显示,该护士站水平照度值介于401lx与1087lx之间,照度总平均值666.58lx,护士站工作台面水平照度值远远高于标准值300lx;垂直照度(柱面照度)值介于289lx与703lx之间,照度总平均值519.86lx,均匀度0.556。通过访谈得知,该工作区域水平照度值与垂直照度值均满足医护人员需求。部分医护人员反映,因工作面照度值偏高,在此区
域长时间工作易感到视觉疲累与不适。
眩光
该护士站光环境由人工照明设备提供,因其照明光梁设置在工作台面正上方,故与医护人员视觉无法形成直接眩光夹角,照明灯具采用透光磨砂玻璃进行防眩光设置;照明光带设置在护士站后方吊顶处,灯具同样采用磨砂玻璃作为防眩光材料,所以通过现场调研,可知照明光梁与光带对医护人员均无眩光影响。
部分医护人员因工作需要安置的局部照明设备,大多采用直接型灯具并未做防眩光处理,因其位置处于医护人员视线水平下方,易与视线产生直接眩光夹角,对医护人员产生眩光影响。
其他光环境质量
护士站区域水平照度值过高,造成能源浪费,同时医护人员在该区域长时间工作会导致视觉疲劳甚至视觉损伤;工作台面上方光梁照度值过高,身后光带照度适中,导致工作区域空间光照不均匀,视觉转换时易造成短时间不适;光源色表选择为暖黄光色,区域空间氛围温馨;工作区域柱面照度值高,满足视看需求。
局部照明为普及使用,但缺乏重视;护士站照明灯具做了防眩光措施,透光面选用磨砂材质,值得借鉴;通过照度实测,护士站工作区域光照均匀度满足标准值0.60。
自然采光现状
该医院住院
部护士站所在建筑平面位置、空间构造及采光形式均相同,其位于建筑中心区域,病房位于护士站四周分布,采光口
(1200mm×1800mm)位于走道尽端,与护士站相距11m,故该
区域自然采光相对匮乏。
人工照明现状
该区域护士站具有专设照明设备:照明天棚。照明天棚设置在护士站工作区域正上方,并与工作台面相距2m,光源选用条形管状荧光灯,设备采用透光磨砂玻璃进行防眩光处理。
照度测试
根据测量数据,可知该区域护士站测点照度值介于140ux与152lux之间,照度均匀度0.96,护士站工作台面水平照度值远远低于标准值300lux;垂直照度(柱面照度)值介于41lux与54lux之间,照度均匀度为0.89。通过访谈得知,该工作区域水平照度值与垂直照度值均不满足医护人员需求。部分医护人员反映,因工作面照度值偏低,在此区域长时间工作易感到视觉疲惫与不适。
计算机模拟分析
根据现场光学模拟,该样本护士站所在区域自然采光系数介于0~20%之间,平均值0.7%。护士站工作区域自然采光系数介于0~1%之间,平均值0.11%,其数值远低于采光标准2.0%。
眩光
该护士站因距采光口较远,导致自然采光相对匮乏,所以对医护人员并未产生自然光眩光的影响。
该区域采光主要依靠人工照明——照明天棚,照明灯具设置在护士站工作区域正上方,灯具采用透光磨砂玻璃进行防眩光处理,光源所在位置与医护人员视线无法形成直接眩光夹角,所以该区域光环境对医护人员也无照明设备眩光影响。
其他光环境质量
其他光环境质量:
护士站所在位置距自然采光口较远,所在区域自然采光匮乏;
该区域照明设备采用照明天棚的形式,空间整体照度均匀;
该区域所选光源功率小、数量少,叠加功率相对较低,工作面实测照度值偏低;
所选光源色温单一,光色偏冷,空间氛围不温馨;
所选光源显色指数高,该工作区域光环境显色性好。
护士站区域采光主要依靠人工照明设备——照明天棚,所选光源功率低,数量少,导致空间照度值偏低,光环境昏暗,工作台面照度值低于标准值为300l
x;
该医院护士站均无局部照明设置;
所选光源色表单一,搭配单调,光色偏冷,空间环境不温馨。
自然采光优化建议
在医院建筑设计之初应加入护士站光环境专题设计,自然采光系数应满
足相应标准规定;在规划设计时,建筑布局合理,后期通过建筑构造以及导光设备等技术增加自然采光量;通过合理规划护士站与采光口的位置,增加自然采光量;利用现代材质(如玻璃隔墙或隔断),有效增加护士站自然采光量。
人工照明优化建议
在医院建筑设计之初应加入护士站光环境专题设计,空间照度值应满足相应标准规定;现标准未涉及人工照明统一眩光值,建议补充;照明光源应根据显色性、色温、功率、光效合理选择搭配(建议采用LED光源);照明灯具应选择具有防眩光设置,配光应有足够的柱面照度;专设照明建议选择照明光梁;护士站空间照明设计应结合一般照明、局部照明、专设照明;应根据医护人员视看需求选定光源色温:视看需求较高的空间,建议选用色温5000k以上的光源;视看需求一般或者较低的空间,建议选用色温4000k及以下的光源;通过实地调研及数据分析,建议采光照度标准应根据不同部门照度需求进行细化要求;建议采光照度标准增加护士站柱面照度(垂直照明)标准,照度值≥100lx。
原文作者:
张迪(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资料来源: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