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系
:根据内科系科室特点:内科治疗、内科治疗+介人治疗区别评价。
内科治疗科室
重点评价:诊量、收容量、收治疾病难度。
内科治疗+介人治疗科室
重点评价:门诊量、手术量、手术难度系数、收容量收治疾病难度。
外科系
:重点评价:门诊量、手术量、手术难度系数、收容量、收治疾病难度。
医技系
:根据工作点数法和岗位难度系数测算工作量,即工作量=岗位难度工作点数x实际工作量。
特殊岗位
麻醉科
:采取岗位难度工作点数、手术时长、麻醉分级难度等方式测算工作量。
内镜室
:采取内镜手术量、手术难度系数等方式测算工作量。
口腔科门诊
:区分亚专业,采取岗位贡献率、岗位最低工作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量化打分。
科室专职从事科研、教学人员
:同级别人员工作量平均值x0.8-1的岗位系数进行量化打分。
个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
个人综合绩效评价得分采取综合量化计分法进行量化打分,并根据人员岗位分类不同,设定不同岗位权重系数,调节得分。
科室主任综合绩效评价得分
=科室绩效评价得分x权重系数+个人绩效评价得分x权重系数x主任岗位系数
科室副主任(病区主任)综合绩效评价得分
=科室绩效评价得分x权重系数+个人绩效评价得分x权重系数x副主任岗位系数
一般人员综合绩效评价得分
=科室绩效评价得分x权重系数+个人绩效评价得分x权重系数
评价运用绩效体系
评价主要运用于科室绩效分配、科室及个人评价、科室资源分配
(医院经费、设备各种有利资源等对科室的投入量)。
绩效评价环节逐步升级。
主要岗位基本已实现主流绩效评价框架。
科主任评价尚未独立,不过国内独立评价的医院相对较少。
整体较为侧重临床发展,结合前面的科教及社会满意等环节,整体绩效框架较为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