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秘书工作”微信公众号
写领导讲话稿是
我们常遇到的任务,也是不少人发怵的工作。回顾往事,有一
些体会,与大家切磋交流。
刚参加工作时,一次给秘书长起草大会秘书处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讲话稿,其中有句话,我写的是“下面,我谈几点看法”,秘书长审阅时改为“下面,我提几点要求”。这次大会由办公厅牵头筹备,在这种场合,秘书长作为筹备工作的负责人,如果仅提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显然不合适。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写领导讲话稿,需要站在领导的位置来思考问题,想象自己就是领导——正在讲话,应该讲什么、怎么讲,兵为帅谋、身临其境地想问题,才能写什么像什么。
与此相关,讲话稿要符合领导一贯的讲话风格,谁来讲,就是谁的风格。动笔之前,要尽可能多地收集、阅读、品味领导同志以往的讲话,从中把握领导讲话的文风和习惯。
点此加群
此外,还要与领导同志或领导同志办公室多沟通,问清楚怎么写。不同的领导同志有不同的指导方法。
有的领导同志喜欢放手让工作人员起草,不告诉提纲,只告诉会议主题。对起草者而言,好处在于相对自由,可以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弊端在于可能会遭遇颠覆性修改,不得不另起炉灶。
有的领导同志会给提纲,我们就应问清楚,照着提纲来写,重写的可能性很小。
还有的领导同志不仅给提纲,而且给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甚至给观点和事例。那就要严格遵照领导意图来写,否则,哪怕一个词用得不准,后期都可能需要纠正。
如果讲话稿由领导同志秘书或写作班子来把关,同样需要细致沟通提纲,并且尽早交稿,给秘书或写作班子留出时间来审改。
同样的会议主题,出席范围不同,讲话内容就不同。因为知悉范围有别,这是从层级上讲。即便层级相同,面对分管部门和非分管部门,讲话内容也不同。“自己人”可以明确提要求,对“客人”得客气一些。同样面对“自己人”,有时候需要“动之以情”,有时候则重在“晓之以理”,必要时还需要把“戒尺”亮出来,勿谓言之不预。
无论对什么人讲,都需要通俗易懂。尽量用鲜活语言、用大白话讲深刻道理。即便面对满座的专家学者,也要通俗平实,班门弄斧很难让人信服。
搞清楚讲话目的非常重要。讲话的类型、立意、逻辑、内容、框架等都与此密切相关。
十几年前,有一位退休领导同志出版了一本书,有关部门准备召开一次出版座谈会,一位现职领导同志准备在座谈会上讲话,让我执笔起草讲话稿。我把书稿读了三遍,从中梳理出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又升华出几个更具普遍意义的观点,并逐一展开阐释。这篇稿子领导同志没有使用,而是紧急指派另一位同志起草新的讲话稿。那位同志没有在书稿的基础上升华、发挥,而是分类梳理了书中主要观点。这篇讲话稿的特点就是如实道来,但读起来很有分量。相比之下,我起草的稿子自己的观点太多,掩盖了领导同志本来的思想。这个教训一直记在心里。
点此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