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翔电子研究
国信电子行业分析师:刘翔、蓝逸翔、马红丽、唐泓翼,关注中国电子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角色的渐进式升级,致力于为A股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提供专业的电子板块股票投资咨询,为中国电子产业与资本共荣尽一己绵薄之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日报  ·  白龙马突然离世! ·  11 小时前  
赛柏蓝  ·  AI爆发,医药营销大变化 ·  5 天前  
医脉通临床指南  ·  Resmetirom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翔电子研究

太平洋电子|每日追踪20171221

刘翔电子研究  · 公众号  ·  · 2017-12-21 21:08

正文

生益科技600183:大势所趋,龙头之路通向高点!

1、行业的趋势: NTI认为2016年世界PCB产值同比下降了3%,而中国大陆同比增加8%-10%。内资PCB进入全球百强企业数从2013年的26家增至45家,产值占比从12%增至20%,行业中心地位正在确立。

许多外资百强PCB制造商陷入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尤其是传统苹果、三星供应链,除华通和台郡少数外,依赖这两家客户的日本、中国台湾和韩国的PCB制造商都出现业绩下降。反观下游为汽车板的厂商业绩(敬鹏、迅达等)继续增长,生益科技超过20%收入来自汽车市场,汽车行业属性决定了其订单可预测性强,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石性业务。


2、下游的培育 电子公司业绩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下游,无论是日美还是台湾,其PCB产业的繁荣都随着下游电子制造业的兴衰而更替。目前,中国品牌的手机总市场占有量已经超过苹果和三星电子之和,为国产手机配套的国内PCB、CCL制造商显示出产值增长。


此外,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已经涌现出蔚来等十多家自主造车公司,再加上比亚迪、北汽、吉利等传统豪强,未来对厚铜板、电源系统软板、金属基板等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内资PCB及CCL厂商凭借红色产业链上下游的相互扶持、成本和服务优势,有望在新的领域实现传统PCB巨头没有实现过的增长奇迹。


以及,我国2016年生产移动通信基站设备34084万信道,同比增长11.1%,华为等中国公司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上保持全球领先,中国将是5G用高频高速板材最先爆发的市场。而且,中国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速度全球第一,对高速、高纵深比、超高多层板及其CCL的需求不断提升。


3、 我们自己测算,生益科技目前全球市占率约10%(第二,第一是建滔约16%),是全球中高端覆铜板龙头。下游配套产业的崛起是其市占率提升、成长速度加快的核心原因。 生益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南亚(生产线灵活性差,产能利用率低,覆铜板业务毛利率比生益低)、联茂(主要对手,2015年负增长,2016年营收同比增长3%,毛利率比生益低6个pct)、台光(高度依赖苹果手机)。 覆铜板行业集中度高,原材料紧缺进一步优化格局,生益是其中最闪亮的行业明珠。


预计,2017/2018/2019年净利润10.63亿、14.30亿、19.75亿,根据2017.12.13股价对应PE17X/14X/10X,买入评级。


生益科技&景旺电子:生景会,内资兴

事件: 2017年12月18日,生益科技与景旺电子正式签约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生益科技董事长刘述峰、总经理陈仁喜、营销中心总裁董晓军、总工程师曾耀德、高级销售总监曾红慧等核心团队成员,景旺电子董事长刘绍柏、PCB产品线总经理刘羽、FPC产品线总经理邓利、首席技术官任礼君、采购总监刘海燕等高层,悉数出席,将就各个产品线的基材供应、新产品研发,资源整合等多方面开展紧密的合作。


点评:

1、双方合作基于深厚基础,并非浮于表面。 业务上,汽车用覆铜板在生益科技产品中占比最高,超20%,公司是博世核心供应商,为安全系统供货,制动系统产品突破在即,不管博世采用哪家PCB,都会优先选择生益的覆铜板;汽车用PCB主要包括双面板、4&6层板,毛利率较高,生益科技是景旺汽车板用CCL主要供应商之一。汽车板是景旺电子硬板收入的核心来源之一,根据我们产业调研,公司今年明显感觉汽车电子订单增长加快,江西工厂扩产很大一部分需求来自汽车板,这部分客户价格敏感性低,认证壁垒高,需求可长看至2-3年,我们认为,此次合作将促进双方在汽车市场继续大展宏图。


2、帮助双方发展规划更趋合理。 PCB下游对接整个电子行业的终端产品,直接导致PCB产品型号、价格、盈利能力多样化,目前行业处于需求爆发期,在产业链公司无法大包大揽布局的情况下,产能规划和产品结构规划非常重要。此次合作,能加强双方对行业需求的把握,使得在产能扩张、产品开发、客户开拓上更有针对性,把双方本就的优质资产发挥出最大威力。


3.战略意义。 过去二十年,日资、台资PCB厂的强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上下游同时做大,构筑了强有力的竞争闭环。比如日资的旗胜、新日铁化学、钟渊化学等,台资的臻鼎、联茂、台玻等,美资的迅达、杜邦等,均构成强势的战略联盟,在技术、产品、定价、销售上共同进退,导致有些壁垒中国厂商至今无法攻破(比如FPC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基本靠贸易商进口,再比如生益科技的覆铜板三大原材料,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


此次生益与景旺的合作,除了在业务上提升产品研发迭代和生产效率外, 更重要的是,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厂商的话语权。


生益是全球中高端覆铜板龙头,但是FCCL业务始终没有突破,景旺FPC业务正蓬勃发展,2016年收入1.41亿美元,全球前20, 此次合作景旺有望帮助生益在高端FCCL产品上加快研发、试产、终端检验进度,并进一步帮助中国高端FCCL奋力突围,实现零的突破 ,最终使得内资FPC产业链取代旗胜、臻鼎两大巨头,包揽爆款消费电子终端订单。


景旺是中国PCB领军企业之一,2016年收入约33亿,排名内资第三(考虑东山精密),两家公司均是中国印制电路板协会领导单位,其产品影响着行业标准的制定,其发展关系着中国印制电路行业的兴衰,此次强强联合,将进一步提升双方在技术引进、原材料采购、人才招聘与培养等方面的全球话语权,提升双方在细分行业的全球话语权,提升中国印制电路行业的全球话语权!


LED 芯片行业维持供需平衡,集中度持续提升。重点推荐产能和业绩最为确定的澳洋顺昌!

1、行业扩产告一段落,供需趋于平衡。 2017年行业大扩产接近尾声,年底产能释放使得供需关系已经由上半年供不应求走向供需平衡。接下来大半年,行业除澳洋顺昌外并无大规模产能释放,而下游需求在持续增长,海外产能继续转移到国内,我们判断整体来看供需平衡的结构将维持。

2、价格方面 ,4季度降价是三安等大厂打压中小芯片厂的策略性降价,抑制行业扩产冲动,也加快边缘芯片厂退出脚步,有利于行业良性发展,有利于大厂扩大市场份额。按历史经验,芯片每年降幅都在10%以上,这次降价完全正常。降价刺激的下游需求带动行业持续成长,2018年,因为近一年芯片价格维持高位抑制的需求将恢复,将有效填补行业新扩产能。高价格弹性使得芯片价格很难大跌,我们判断明年即使降价也在合理范围内。


3、具体来看,芯片厂中澳洋顺昌扩产最为确定 ,明年中产能达到140万片,年底冲击200万片,黑马本色不改。近期上游设备商专利权纠纷使得行业扩产已经暂时停摆,而澳洋受到的影响最小。公司加快扩产脚步,持续投入研发,开发高端客户,以期在难得的发展窗口期内更上一个台阶。我们认为澳洋的策略正确而且有效,规模实力与行业地位将继续提升。


我们判断LED 芯片行业2018年继续维持景气度,持续推荐行业一线芯片厂,特别是澳洋顺昌!



附件一:相关研究

公司报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