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行走中的建筑学
普及建筑美学,提供全球建筑旅行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行走中的建筑学

特别发售|作者签名版《胸中丘壑:中国园林与山水画》

行走中的建筑学  · 公众号  ·  · 2024-07-14 10:2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七位来自建筑、园林、艺术、文化等领域的中外学者

七篇中英双语的深度论文

跨学科探讨

园林与山水画之间密切、复杂的关系


有方书店现特别发售

其中两位作者 ——

葛明、顾凯签名版


《胸中丘壑:中国园林与山水画》

HILLS AND RAVINES IN THE HEART

Chinese Gardens and Landscape Painting

出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语言:中文/英语

尺寸:18.5 x 26.5 x 3 cm


点击图片即可选购


本书源于2017年11月29日在伦敦南岸大学卡克斯顿学院举行的为期一天的“胸中丘壑 —— 中国园林与山水画”研讨会暨展览。


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国研究项目”的赞助下,研讨会得以使为数不多的国际学者聚集在一起,探讨园林与山水画之间密切、复杂的关系。


研讨会上四分之三的原始论文都收集在了本书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生动讨论的细微之处,这得益于参会者和其他学科研究方法上的多样性。



七位中外学者

——

XU Yinong

许亦农


许亦农教授,爱丁堡大学博士,现任伦敦南岸大学卡克斯顿中国研究与交流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跨文化、跨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建筑史、城市史和园林史。

CHEN Wei

陈 薇


陈薇教授,执教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并任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是该学科学术带头人。在中国园林史方面著述颇丰。


Antoine GOURNAY

顾乃安


顾乃安教授,在巴黎索邦大学远东艺术和考古学任教,研究领域为中国建筑史与园林史,其他相关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山水画、陶瓷和家具的制造与使用,以及东亚宗教崇拜考古学。

GU Kai

顾 凯


顾凯副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现任教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


Alison HARDIE

夏丽森


夏丽森博士,迄2015年担任英国利兹大学中国研究高级讲师,目前为该大学名誉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华帝国晚期的社会与文化史,在中国园林史方面翻译和著述颇丰。


Minna TÖRMÄ

米娜·托玛


米娜·托玛博士曾在赫尔辛基大学研习艺术史与戏剧史;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研究北宋山水画(“作为视觉叙事的景观体验”);现任格拉斯哥大学艺术史讲师,赫尔辛基大学艺术史兼职教授。最新著作为2020年劳特里奇出版的《北欧个人收藏的中国物件》。


GE Ming

葛 明


葛明教授,博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与园林设计、建筑理论,主要设计作品有微园、春园等。



七篇深度论文

——


生活在六朝山水间

Living amid the Mountains and Waters of the Six Dynasties

(translation by ZOU Chunshen)

陈 薇



Landscapes for Travelling, Sightseeing, Wandering or Dwelling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山水 (梁洁 译)

米娜·托玛



Jingye : Crafting Scenes for the Chinese Garden

景冶:中国园林中的造景技艺 (顾凯、叶聪、严佳 译)

顾乃安



“知夫画脉”与“如入岩谷”:
清初寄畅园的山水改筑与十七世纪江南的“张氏之山”

“Knowing the Painting Vein”and“Being Like in a Ravine”:
Jichangyuan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in Early Qing and“Zhang’s Mountain”in 17th Century Jiangnan

顾 凯



Gardens Real and Imagined: Gardens, Landscape Painting, and Biehaotu

真实的园林与想象的园林:园林、山水画、别号图 (顾凯、查婉滢、戴文翼、应天慧、董茹、刘玲玲 译)

夏丽森



Hills and Ravines in the Heart: A World without “Space”

胸中丘壑:一方没有“空间”的天地 (韩阳 译)

许亦农



园林六则提要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Six Approaches to Garden

(translation by GE Ming, GU Kai)

葛 明



序(节选)

——

许亦农

韩阳(译)


人们早已普遍认识到,至少自公元八世纪以来,中国园林和山水画一直交相辉映地发展。这一引人注目的现象无不为现代和当代中国园林文化方面的学者所提及。出于这个原因,本卷的主题虽憾无新意,却稳妥可靠。而这也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将不同学科领域的供稿者 —— 一些来自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的研究,另一些则致力于建筑学和建筑史的探讨 —— 对中国园林的观察和思考汇集在一起。这种学术汇合本身体现了2017年我们的初始研讨会的目的之一:促进这些现代学科在中国园林领域中的直接交流和深入对话,而这种对话的活力得益于这些现代学科在研究框架、方向、方法和重点上的深刻而精微的差异。那次研讨会的内容为这本书的出版奠定了基础。


这一特定语境下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同时带来了另一个优势,这也是当时研讨会的预期目标之一。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通过访问中国的欧洲游客—耶稣会传教士、商人、外交官、艺术家、建筑师、植物搜寻者等等—的记述,早期对中国园林的兴趣和了解已经在欧洲形成。从二十世纪初开始,欧美对中国园林的研究变得更加学术化,且更加深刻而成熟,但这些研究主要仍保留在艺术史学家的研究范围内,还有一些则为文学研究者所热衷。相比之下,中国这一研究领域的开端来自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建筑师和建筑史学家,园林的空间布局、氛围倾向和物质要素是其研究的主要议题。由于建筑院校本身的学科性质,这种学术侧重一直延续到今天,尽管研究的视野逐渐扩展到中国园林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等方面。 学科之间的对话同时也因此带来中西方学术文化之间的对话。


本书收录的七篇文章在主题关注和研究方法上相当离散;的确,它们如此离散,以至于整本书乍看起来缺乏连贯性。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把这些文章联系在一起的共同线索不得不来自园林和山水画这两种艺术和文化传统之间众多错综复杂的联系。


这里只需提几个: 它们分享大量术语、概念和评价标准;它们具有某些历史时期的平行或相关的变化轨迹;它们都传达了强烈的存在媒介的意识,通过这种媒介,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得以建立或维持;它们同样建立在“被构想出的”或“被创造出的”自然的基础上,并邀请或要求观者或访客参与,因此它们的意义既来自它们的创造,也依赖对它们的诠释;在自我表达、观赏与体验方式,以及思想、文化、文学上的关联等方面,它们相互共鸣。 本书的每篇文章都至少涉及这些联系中的一个方面,甚或多个方面。


点击图片即可选购

《胸中丘壑:中国园林与山水画》


常见问题

如何支付、退款?

挑选商品,进入【我的订单】或【购物车】即可结算。

退款前请先联系客服告知原因,非质量问题有方商品不予退换。如有特殊情况,请与客服协商。

关于特殊情况退货:

退回的商品请您包装好,不影响二次销售。如退回的产品由于包装发生破损,导致商品损坏,本店在收到该退回的产品时检查发现不符合退货的要求条件,则本店有权拒绝退款。


如何开具发票、更换快递及运费、更改收货信息?

有方书店仅支持提供【电子普通发票】,下单时备注【发票抬头+税号+电子邮箱】。

本公司发票一经开出,拒不退换,请仔细填写开票信息。

不包邮商品,发票金额不含运费。

注:电子发票可长期保存,是税务局认可的有效收付款凭证,与传统纸质发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直接打印电子发票用于单位报销。


店铺默认发顺丰快递。港、澳、台地区不包邮,运费需联系客服更改。

订单地址或电话有误,请拨打客服电话或联系卖家及时告知。


由衷感谢您对有方书店的支持:)



摄影 / 郭嘉 李菁琳

视觉 / 饶安林 校对 / 李菁琳

本文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




























以“在看”分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