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一时、出尽风头的乐视遭遇了重大危机,很出人意料!
不过,这场危机,对于乐视而言,可能大到超出了人们想象!
而这个危机,也宣告了硬件免费论的破产!
▎乐视危机 宣告硬件免费轮破产
这两年,频繁见诸媒体头条的乐视,以一种意想不到方式又震惊了所有人一把,乐视掌门人贾跃亭坦诚了乐视最近确实有点问题,并间接证实了前段时间传言的供应链欠债问题,区别只是金额多少。
盛名一时的掌门人下“罪己诏”
涉及供应链的问题,极易引发生死危机
11月6日,这两年顺风顺水的贾跃亭低下傲娇的头颅,发布了一封“诚恳”的公开信,一封诚恳、又带有反思性质的公开信,被媒体成为贾跃亭的“罪己诏”。
信中,在总结乐视这些年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坦承乐视确实有些问题——扩张节奏太快、资金链紧张、组织能力相对滞后。
这种承认反思、承认错误、并要进行调整,对于一项傲娇的乐视和贾跃亭而言,都堪称破天荒,某种程度,也说明了这次危机的严峻。这次绝对不是一次小危机,而是一次大危机、甚至生死危机!
因为这其中的反思,让此前一直传言的乐视对供应商欠款传闻坐实了!
关于资金链紧张这个问题,贾跃亭在信中,明确表示“近几个月以来,供应链压力骤增,再加上一贯伴随LeEco发展的资金问题,导致供应紧张,对手机业务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涉及到资金链、而且是大金额的资金链危机,对企业而言,不是一个小问题,往往是极易引发生死危机的大危机,而且这个数目还不是一个小数字。
如果供应链欠债、矛盾扩大,双方对簿公堂,企业将面临断货、业绩下滑,直接影响正常经营,进而影响股市反应,进一步遭遇崩溃,引发系列连锁反应,将对企业形成致命危险。
资金链一旦断掉,后果不堪设想!
资金链危机,往往影响企业生死!
中国的商业战神史玉柱,就曾在资金链这个问题上载过跟头,当时巨人集团扩张节奏过快、铺的摊子太大导致资金链吃紧,更重要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在建设中的巨人大厦地基连续遭遇三个断裂带,成了“烧钱”的无底洞,以至于花了2亿、地基还没打好,而且还要从其它项目抽调资金、继续建设。
如果不是因为断裂带,当年的巨人不会导致最终的悲剧,毕竟当时史玉柱及其团队已经开始反思之前的粗放运作,业务收紧、改变之前过快的扩张节奏;同时,在项目运作上进行调整,一改之前三大战役的粗放广告投放运作,开始对市场操作进行“试点总结探索模式、然后全国扩张”的精细化运作,后来这些都在脑白金的成功上体现(脑白金时先在江阴试点、总结打法后、全国扩张),为后来脑白金传奇打下基础。
而且当时巨人的调整,已经颇有成效,资金紧张的问题已经有所缓解,而且外面合作的渠道商(经销商、代理商等)还欠了巨人2个多亿,一旦这些资金回流,后面随着大厦一层层越盖越高,那些购买楼花的消费者,也自然就放下心来。
但是,在这个关键时期,由于媒体的报道,将巨人危机放大化,那些外面的渠道商也不还巨人资金了,资金流回流成了问题,导致巨人资金链彻底断掉,巨人大厦成为烂尾,整个集团崩盘。
当时巨人集团的资金链问题还是有几个业务盈利,主要的亏损大户的就是巨人大厦,可它花的太多了,竟把所有的资金链都搞断了,引发崩盘。
而后中国商界战胜史玉柱东山再起后,对资金安全极为注重,对于渠道商、代理商制定了“先打款、后发货”的模式,一定要先打款,才能发货,避免坏账,同时巨人不再有以前的疯狂扩张、注重节奏,稳扎稳打,而在史玉柱的投资中、一个很大比例是比较安全的银行的金融股,这些调整让史玉柱东山再起后,再次成功跻身中国富豪百富榜。
商业史上,因为资金链断掉而倒闭的企业不在少数!
商场如战场,战场上打的也是资金PK(枪炮等都需要资金),商场上同样如此,资金也扮演重要作用。
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后果可想而知!
乐视危机、资金链欠债门背后
宣告了传统硬件领域“免费论”破产
这次欠供应商款项问题,基本上说明了乐视手机的免费论的破产!
一边是一年多时间卖了1700万台手机,创下新生品牌的销售记录,另一边,却是欠下供应链多达几十亿、甚至百亿的巨债。
这能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么?
乐视的财报一向是报喜不报忧,只报乐视网的收益,而有关硬件业务,无论是电视、还是手机的亏损都没有公开过,而可以查到的数字,实际上乐视整体上是亏损状态。
只看乐视网,收入和盈利在增长,但是如果合并起来,虽然规模在扩大,但是同样亏损在扩大。
硬件成本价、甚至亏损,靠内容盈利
本身就是不靠谱的模式
乐视一向打出所谓的硬件免费,硬件通过成本价、甚至亏损,而通过内容盈利的模式!
这个模式本身就是一个漏洞百出的模式,因为今天的内容消费,还没有形成那么大的产业,在营收上与硬件相比,相差悬殊。
靠内容、软件的收益,根本无法填上硬件的窟窿。
即使今天内容收益最成功的苹果,已经通过内容、增值服务的苹果,它增值内容的盈利占苹果总收益不足10%,2015年苹果应用商店收益200多亿美元,已经占到全球应用商店市场收入58%了,而苹果总收益2337亿美元。其中仅苹果手机占比超过60%,超过1500亿美元。苹果应用商店的收益不到硬件(包括iphone、imac、ipod等)收益的九分之一。
两者的悬殊,注定了内容、服务实现盈利的模式,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
包括国内最早喊着硬件+软件,说硬件不赚钱、靠软件赚钱的小米,2015年小米收益780亿,软件收益37亿,仅为4.7%。
如果小米公司让硬件不赚钱、甚至亏损,靠软件的37亿养活,小米公司早死了几回了。
内容的收入和硬件的亏损之间无法平衡,结果就是卖一台实际亏一台,卖的越多亏得越多。
这也是为什么乐视手机卖了1700多万台,销量不低,可最后却欠供应商几十亿、甚至百亿的债。
这种赔的底裤都没了的生意做法,真的是好做法?
且不说乐视亏损达到100多亿,是否真实,但绝对不是小数字。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给南都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乐视手机2000万的销量来算,每台亏损200元,乐视手机亏损共计达40亿。
手机领域如此
家电领域同样如此、汽车也如此
乐视在手机是一路销量狂奔,另一边是欠债扩大。
在它硬件起家的电视领域也是如此,一边是电视销量的上涨,另一边是硬件的亏损。
而未来,如果他要做的汽车也是这种模式,同样也只能是亏损加大的结果。
而此时,我们再回看2015年6月份知名专家刘姝威PK乐视网:潮水过后才知谁在裸泳,2015年6月23日晚,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撰写的《乐视网分析报告》出炉,质疑乐视烧钱模式不可持续。
《乐视网分析报告》提出,如果乐视网继续实施“通过销售乐视TV,扩大用户规模”的策略,那么,这种“烧钱”模式能够持续多久?乐视网的投资者们愿意为乐视网“烧钱”继续提供资金吗?在国内外,被“烧钱”模式烧死的公司已经不少了。
此观点一出,立刻引起业内人士质疑。有评论认为,刘姝威是个好学者,但是其观点暴露了两个缺陷:一是不懂互联网与智能硬件;二是不考虑乐视企业特殊情况。
但是,今天看,刘姝威教授无疑是对的!
每个业务都是亏损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相伴的是亏损的扩大不断,这真的是好生意吗?
过度的价格战,别把自己搞死、变成笑话
所谓性价比,说的直接些,就是价格战。
价格战时是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结果搞得整个行业都活不好。
为什么当年中国家电曾遭遇反倾销,就是因为这种极端的做法破坏了行业、破坏了行业生态,最终中国一些企业的做法,又影响了中国行业企业整体。
而今天,这个愈演愈烈的所谓硬件不赚钱,靠内容盈利的方式,不仅是把对手搞的不好过,也把自己快搞死了,变成笑话!
▎互联网免费论,该醒醒了
免费曾经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的标签,一些人更是把它放之四海,实际上这是一种谬误的认识。
软件领域可以免费、硬件领域无法做到
企业总要赚钱的,不赚钱、盈利,企业无法生存,某一块不赚钱,必须就要通过另一块赚过来,如果一块放弃盈利、甚至是亏损,而另一块无法支撑,注定是个赔钱的生意。
软件和硬件有所区别,单纯以硬件方式做软件是思路一条,同样单纯以软件思维做硬件也是死路一条。
对于软硬件区别,互联网行业最先理解的是搜狗掌门人王小川,王小川在3年前,就强调,免费和低价是最大的误区。硬件和软件本身的商业模式是不一样的。在互联网公司做软件时,若你的用户呈几何级数增长,成本是基本不变的。硬件库存的压力,后面的费用,并不满足这样的一个条件。同时,低价是比免费更危险的提法。“低价比免费是更危险的提法,”增加产品背后的附加值是才是核心竞争力。
而后,红衣大炮周鸿祎,在喊了多年免费后,也放下傲娇、承认错误了,为自己曾经错误表示惭愧,在今年6月15日的一次活动中,周鸿祎表示免费理论有它的局限性,不是所有都能免费,明确表示免费模式在硬件领域行不通,不能走互联网免费模式,必须要靠硬件本身盈利,也为当初喊“一切都可以免费”这个观点感到很惭愧。
免费、补贴都只是一种推广手段
即使互联网,也不是全部
免费的网盘纷纷关闭疯狂的滴滴减少补贴
即使互联网企业,他们应用免费、补贴也是一种手段,一种推广,而不是一个持久的现象,只是他们吸引客户的一种手段而已。
今天,360、乐视、UC网盘、金山快盘、新浪微盘、腾讯微云和115网盘都已经纷纷把云盘关闭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盈利模式不清,说的直接些,找不到赢利点,毕竟且有不是做公益的、天天亏损、散财。
还有网约车,滴滴、快的、优步他们2015年一年的补贴烧出去的钱多达300亿,堪称创纪录,但那都是为了做市场,今天他们的补贴都大幅降了,同样,他们也不是做公益的。
也给互联网企业敲了警钟
这些资金链问题,也给互联网企业敲警钟!
企业要考虑盈利,是对自己、投资人、员工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仅有用户,没有收益、亏损是没价值的!
优酷土豆,曾经中国视频第一网站,但是持续的亏损扛不住,最后卖给了有钱的阿里巴巴。
还有酷六网这家视频网站,在被盛大收购后,创始人李善友说过感谢陈天桥的话,在告别演讲中李善友曾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2009年我对前途完全绝望了,我真的想有人一枪把我毙了”
某种程度,如果没有陈天桥,酷六和他的创始人命运可能很惨,虽然今天李善友经常发表各种观点,各种关于互联网时代商业的看法,但是他所创立的酷六网的命运和所经营的商业实战成绩,远没有他现在的各种观点那么光彩!
而微博如果不是当年阿里入资,和阿里的电商打通,同样也是这个尴尬,用户很多,可无底洞很大。
企业赚取一定利润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只要为客户贡献价值、创造价值,带去满意的服务、体验,获取企业应获得的费用,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而是合理的事情!
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为企业自身、员工、股东创造价值!实现共赢,而不一定非要用赔的底裤都没有了方式来拉客户!
危机对乐视是坏事、也是好事
乐视能力不可否认,及时调整,未来可期
此次危机,对乐视而言,短期看是坏事,但是长期看也是好事!
毕竟乐视的所谓模式存在的问题,急需调整了,问题的坑已经存在了,如果不调整,结果必然未来越变越大,乐视将遭遇更大的危机,很可能扛都扛不多去!
此时,乐视及时作出调整,对过去的问题进行改善,未来还是可期的。
一、修复与供应商的关系
目前首要的可能是修复与供应链的关系,欠债问题、传闻已经有供应量厂家已经准备起诉了,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意味着销售和业绩很快宣告终止,将引发大危机。
二、调整战略
这是重中之重,毕竟现金流的产出、盈利还是亏损和业务直接相关!
改变以往烧钱、扩大用户的方式,这也是关键,实现每个业务的正向现金流、而不是除了乐视网好看点以外,每个硬件业务,都是越卖越亏。
几十亿、甚至百亿的亏损,乐视网那一年几亿的净利润是不够填窟窿的。再这样下去,赔的底裤可能都没了。
改变业务模式吧,同时控制扩张的节奏,如果解决不好、控制不了节奏,同样影响资金链问题,受到大影响,因为扩张节奏过快、过大一直是商业上企业的死因之一。
三、改变夸大的说相声推广模式
乐视,在业内被称为“PPT公司”,某种层面这种形象,对它未来发展形成一定不利影响,乐视造概念的能力是极强的,但不少概念都是站不住脚,这种做法会透支形象!
例如,它所谓乐视所谓的“全球首个生态UI”这个基本上是不靠谱的。
生态这个概念,并非乐视首创,所谓生态,指企业在产业上下游,以及相关产业的布局,构建一个超出某个单一产品、单一业务的庞大体系。
在国内比较早应用生态概念进行运作的是蒙牛,蒙牛自创业初期就采取了一种“公司+奶站+农户”的原料采购模式,蒙牛不仅与政府、银行合作向奶农提供低息贷款,帮助他们购买乳牛,还提供全方位养殖技术支持,与数百万奶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巨大的“乳业生态链”,通过扶持奶农致富实现驱动企业持续成长。
国内互联网行业最早开始做生态的是阿里,2007年8月,马云带领阿里巴巴的几十名高管倾巢出动,赴蒙牛乳业考察学习了一次,蒙牛的产业链建设令他们受到很大触动。
回来后,阿里人开始反思阿里巴巴生态链。之后,阿里在电商的上下游都进行了布局也业务开展,从IT、大数据、云、到金融、再到上下游产业投资如内容、社交媒体的投资,等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体系,之后国内其他电商企业、包括传统实体零售业也逐渐开始学习期生态系统建设。
在IT行业最早开始构建生态的是苹果,乔布斯带领的苹果在1999年就逐渐形成了数字中枢的思路,认为个人电脑“不会成为边缘化的副线产品,而将成为一个‘数字中枢’,整合各种数字设备,包括音乐播放器、录像机,以及相机。”苹果的数字中枢实际上是把硬件、软件、程序、服务等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构建了IT行业首个生态系统。
此后,小米、乐视跟随提出的生态,实际上都是学的苹果模式,谈不上什么首个,更谈不上全球首个。
一旦一个企业在消费者心智中构建了一个吹牛的印象,很多消费者会讨厌这家企业,拒绝这个企业,这是非常致命的!很多企业始终不明白这一点,特别是手机行业几家说相声的企业,都需要重视这个问题!
乐视的这些所谓的概念,在某些层面,同样也引发了一些消费者的反感,这些都会成为乐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当乐视出现问题时,就要为这些吹过的牛付出更大的代价,消费者此前累积的反感效应副作用就会加倍叠加。
真正传递价值、传递产品独特才是正道,过犹不及,早晚都会引发问题!
如果及时调整,乐视还是有竞争力的!
乐视过去发展,所形成的大量用户资源、网络资源,以及擅长的营销推广(现在乐视的营销推广功力基本上可以与小米并列了、运用互联网、调动媒体报道的能力极强),产品打造上也可以……
综合起来,乐视在产品、渠道(线上渠道)上都还可以,营销推广的功力很强,运作好了,还是有竞争力的,过去无论是营收增长,还是在硬件领域(电视、手机)的业绩,都已经证明了它的实力,未来可期;但是如果用的过了,方式模式错了,可能就是大问题,给自己埋了雷。
及时合理调整,更好地发展完全可能的,当初刘姝威教授的提醒是很有价值、很值得认真思索的!
否则,一切都会为自己做的承担代价!
©版权声明:除标注出处外,其余均为原创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回复“转载”了解须知
企业求报道、约采访、内容合作,请加微信:ylen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