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解码
科学原来这么有意思!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赛先生  ·  张益唐今天70:生日快乐 ·  昨天  
科普中国  ·  听过不一定见过,大象竟然也要修脚?! ·  3 天前  
科普中国  ·  应县木塔如何做到近千年斜而不倒?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解码

我国82岁院士获世界核聚变能源领域最高奖!

科学解码  · 公众号  · 科学  · 2019-10-07 23:57

正文

9月26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惯性聚变科学与应用”(IFSA) 会议上,颁发了2019年度爱德华·泰勒奖。


我国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贺贤土荣获殊荣。同时获奖的还有法国科学家Patrick Mora教授等人。


站在领奖台上,贺贤土谦逊地表示,这个奖属于集体,“我只是代表我们国家来领奖”。


每两年颁布一次的爱德华·泰勒奖是世界聚变能源领域最高奖项,由美国核物理学会设立、以“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命名。


贺贤土获颁爱德华泰勒奖

爱德华泰勒奖证书


半世耕耘激光聚变


贺贤土此次获奖,是凭借他和团队多年来在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ICF)和高能量密度物理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贺贤土就为我国的ICF研究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他为中国形成一个独立自主的ICF研究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所谓“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是实现受控核聚变的一种途径。这一领域的研究,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当时世界上,美国、欧盟、法国(单独)、俄罗斯、日本等,都在竞相拓展对ICF的认识和研究。


1988年11月,王淦昌、王大珩、于敏三位院士联名致信中央领导。不久后,ICF总体规划和立项论证专家组成立,贺贤土任组长,并执笔起草了我国ICF总体发展战略报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