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央国企重要动态
1.1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国企改革深化行动部署
2023年12月25日至26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总结2023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
2023年中央企业价值创造导向更加鲜明。根据会议信息与财政部统计,2023年1-11月实现利润总额2.4万亿元,央企利润总额与全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之比从2019年的50.1%提升至58.2%。
随着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的启动,2023年央国企现代化产业布局全面加速,有效投资大幅增长。2023年1-11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万亿元,同比增长9.1%,显著高于全国国企的5.8%累计增速及中国整体的2.9%累计增速。其中,2023年1-11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6万亿元,同比增长31.8%,增速创2019年以来新高。
央企负责人会议披露部分“一利五率”指标最新数据,细化2024年央企的“一利五率”考核体系,突出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
2023年央企考核体系从“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除利润总额外,此次会议也披露了部分考核指标的情况。2023年1-11月,央企年化净资产收益率6.8%,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77.3万元/人、同比增长3.8%,研发投入强度2.53%、同比提高0.17pct,整体资产负债率64.9%。
2024年央企总体保持“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不变,具体要求调整为“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即中央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协同增长,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同比改善,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持续提高,整体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风险。相比于2023年“一利五率”考核体系,2024年的考核体系不仅要求利润总额保持增长,净利润与归母净利润也需协同增长,形成更多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对利润的增长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科技创新上,不仅通过研发投入强度考核投入情况,还以结果为导向新增科技产出效率指标,引导央企重视科研产出。
根据央企负责人会议,2024年央企改革发展重点工作体现为质量效益、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国企改革、战略支撑、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领域的“六个着力”。值得注意的是,多个着力领域的工作部署均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密切相关。央企负责人会议还提出,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打造专业化科技创新孵化平台。2024年相关领域的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值得期待。
1.2央国企宏观数据分析
11月份国有企业主要效益指标继续保持增长,回升向好态势逐步稳固。
近两周,财政部公布国有企业主要效益指标,2023年1-11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实现762285亿元、41215亿元,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9%、7.0%;相较于全国工业企业,今年1-11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累计同比增速高2.9pct,相比1-10月的差值较明显缩窄;今年1-11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高7.0pct,较1-10月的差值缩窄。2023年11月末,全国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4.9%、57.6%,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0.4pct、0.1pct。
1.3其他重要动态
1.3.1国资监管
(1)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股东履职工作座谈会召开
12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资本局召开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股东履职工作座谈会。会议充分肯定了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在健全制度体系、规范股东会运作、强化股东协同、加强履职支撑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改进和加强股东会工作提出有关要求。
(2)公司法完成修订并新设“国家出资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一章
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公司法,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公司法新设“国家出资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一章,明确了国家出资公司的概念,新增了党组织在国家出资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国家出资公司内部合规治理机制等内容。
(3)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国企社会责任系列蓝皮书集中发布
12月22日,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国企社会责任系列蓝皮书集中发布活动在京举行。其中,《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3)》重点对中央企业2022年度的责任实践、责任管理、责任报告、责任指数和责任案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总结;《中央企业海外社会责任蓝皮书(2023)》回顾了一年多来中央企业海外履责实践;《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2023)》主要从地方国资委社会责任管理及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两大方面,展示了近两年地方国资国企社会责任工作开展情况。
1.3.2相关产业政策
(4)《“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即将公开印发
12月29日,国家数据局召开媒体吹风会,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表示,国家数据局会同有关方面起草了《“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即将公开印发。据透露,先期选取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后续将不断补充、推出新的应用场景,研究组织“数据要素x”试点示范工程,探索研究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一些具体落地举措。
1.3.3专业化整合
(5)中国宝武入股山钢集团49%股权
12月28日,中国宝武与山东省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及相关投资协议,中国宝武战略投资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49%股权。此次合作将促进中国宝武和宝钢股份完善沿江沿海“弯弓搭箭”战略布局,提升其在北部沿海区域产业引领能力。
(6)中国船舶与中国宝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2月21日,中国船舶集团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在上海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不断扩宽合作领域,在共同承担国家重大战略、打造产业生态集群、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7)中国稀土集团拟实控上市公司广晟有色
1月1日,上市公司广晟有色公告称,间接控股股东广晟集团拟将其直接持有子公司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的100%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稀土集团,导致中国稀土集团间接持有公司38.45%的股份。本次划转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仍为广东稀土集团,实际控制人将由广东省国资委变更为中国稀土集团。
1.3.4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8)中国铁建牵头成立深部地下空间利用创新联合体
12月26日,深部地下空间利用领域技术论坛在北京举办。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由中国铁建牵头联合19家中央企业、14家高校、4家机构共同组建“深部地下空间利用创新联合体”,旨在发挥成员单位各自优势,共同推动未来产业关键技术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攻关,打造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平台,为高效推进深部地下空间未来产业任务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9)中核集团牵头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
12月29日,以“核力启航 聚变未来”为主题的可控核聚变未来产业推进会在蓉召开。会上,由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聚变公司(筹)举行揭牌仪式,第一批未来能源关键技术攻关任务正式发布。会议系统布局了重点技术、典型场景、重大工程项目,立足“开新、扩围、提质”打造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推进设立可控核聚变专业化公司,为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0)中交集团发起成立智慧港航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
12月27日,由中交集团发起,涵盖中国港航产业科研院所、高校、知名企业和学会协会的智慧港航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联盟旨在携手打造全面自主可控的产业发展全链条,推动我国港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11)国机重装助力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运
12月25日,据国机集团官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国机重装依托全产业链极限制造优势和高水平科技创新研制团队,系统掌握了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成套锻件研制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并提供了蒸汽发生器全套主锻件,助力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建成并投入商运。
(12)国家电投境外装机超1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70%
12月26日,随着国家电投巴西Panati 292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的新光伏板并网发电,国家电投正式迈入境外在运装机超1000万千瓦的新阶段。截至目前,国家电投境外在运装机超100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达70%,境外业务涵盖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4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38个。
1.3.5产业链融通发展
(13)通用技术集团与安踏集团在纤维新材料等领域达成战略合作
12月28日,通用技术新材与安踏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纤维新材料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同时聚焦纤维新材料产业化技术研发、纤维新材料应用和新产品开发、标准检验及技术服务等创新研究方向,探索新合作领域,深化战略合作协同。
(14)中国移动-宁德时代信息能源联合研究院正式成立
12月20日,“中国移动-宁德时代信息能源联合研究院”揭牌。双方将携手打造国内新能源和通信领域的绿色合作标杆,加速推进我国能源低碳转型。未来,“联合研究院”将在储能数字化、能源低碳化、能量信息化等方面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在数字能源技术、储能产业标准体系、虚拟电厂运营方面形成突破,以打造国内通信和新能源领域的融合产品及运营体系。
1.3.6地方国资动向
(15)多家民营上市企业变更为地方国资实控
12月20日,微创光电(430198.BJ)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军及其一致行动人卢余庆、李俊杰、王昀、童邡、朱小兵签署了《关于一致行动协议之解除协议》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同时,湖北交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拟通过集合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不超1%的微创光电股份,并与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一控制下企业湖北交投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的方式取得微创光电控制权。微创光电实际控制人由陈军拟变更为湖北省国资委。
12月21日,红旗连锁(002697.SZ)公告称,原实控人曹世如及其一致行动人曹曾俊将其合计持有的6.91%股权转让给四川商投投资。同时,永辉超市也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10%股权转让给四川商投投资。上述交易完成后,四川商投投资合计持有红旗连锁2.30亿股,占公司总股本16.91%,控制表决权为21.32%。红旗连锁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四川商投投资,实控人变更为四川省国资委。
12月21日,三峡新材(600293.SH)公告称,公司的控股股东已变更为当阳城投,实际控制人已变更为宜昌市国资委。目前当阳城投和当阳建投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三峡新材24.49%总股本比例;当阳城投拟自12月25日起12个月内,增持三峡新材不低于1.5%、不超过3%的股份。
12月28日,三友化工(600409.SH)公告称,唐山国控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三友化工的间接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情况将由无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唐山市国资委为实际控制人。此次收购目的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服务唐山市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强市发展战略,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
(16)多地新设立产业基金
12月19日,石家庄国投集团分别与多家企业、机构合作,设立了空天信息产业子基金、海通京津冀高质量发展子基金、石家庄吾同同福食品产业子基金、中电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子基金等4支子基金,总规模为45亿元,同时与华民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共同开启合作的新篇章、新征程。
12月19日,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二期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广东粤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广东粤财投资控股、东莞市新兴战略性产业投资合伙企业、中山市产业投资母基金、广东粤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出资额110.01亿人民币。
(17)苏州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12月25日,苏州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李方玲,由苏州市国资委全资持股,注册资本达50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企业总部管理、股权投资、创业投资、融资咨询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等。
二、上市央国企市场表现
2.1市值及涨跌幅
2.1.1 A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A股上市央企总市值24.3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29%;其中,国资委体系下的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5.7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19%。
在央国企主要指数中,近两周央企现代能源表现最优,涨幅3%;今年以来央企创新表现最优,涨幅4.8%,相对同期沪深300高16.1%;2023年央国企主要指数较沪深300均取得超额收益。其余指数:国新央企综指(近两周0.9%;今年以来-3.9%)、央企现代能源(近两周3.0%;今年以来1.4%)、央企股东回报(近两周-0.2%;今年以来0.3%)、结构调整(近两周1.4%;今年以来0.0%)、央企创新(近两周1.5%;今年以来4.8%)、央企科技引领(近两周0.4%;今年以来-7.0%)。
在总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中,易普力(涨13.8%)等10家企业近两周涨幅居前,中航电测(涨326.7%)等10家企业今年以来涨幅居前;安道麦A(跌9.8%)等10家企业近两周跌幅居前,中国中免(跌61.0%)等10家企业今年以来跌幅居前。
2.1.2港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港股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0.9万亿元,占港股整体比重21%;其中,港股上市央国企总市值8.7万亿元,占港股整体比重17%。
在总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央国企中,东方海外国际(涨15.4%)等10家企业近两周涨幅居前,中广核矿业(涨112.3%)等10家企业今年以来涨幅居前;中国东方航空股份(跌1.7%)等10家企业近两周跌幅居前,中国中免(跌66.4%)等10家企业今年以来跌幅居前。
2.2估值表现
A股央国企的估值处于相对偏低位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央国企PE(TTM)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41.0、26.0、24.9倍;与A股整体相比,央国企市盈率仍相对偏低。央国企PB(LF)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2.7、2.0、2.0倍;与A股整体乃至各类企业相比,央国企三个口径计算的市净率均相对偏低。在主要指数的估值上,央企现代能源的PE(TTM)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分位数13.1%),央企科技引领的PB(LF)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分位数4.7%)。
A股央国企分行业估值,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低:钢铁、农林牧渔、银行。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高:轻工制造、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低:房地产、银行、环保。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高:汽车、轻工制造、煤炭。
2.3成交活跃度
近两周,中国移动等10家A股央国企净主动买入额居前,深科技等10家A股央国企净主动卖出额居前。中国海洋石油等10家港股央国企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居前,中远海控等10家港股央国企净主动卖出额居前。
2.4股东回报
2.4.1 A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A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1.4%、3.3%、0.8%,均高于A股整体及其他各类企业。其中,中粮科技、中国神华、鲁西化工等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于4%。
2.4.2港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港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5.0%、7.7%、3.9%,均高于港股整体上市公司。其中,东方海外国际、中国建材、中远海发等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于4%。
2.5 AH股价格对比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相较于所有采用A+H方式上市的企业,A+H上市的央国企 AH溢价率略低。其中,南京熊猫等十家央国企AH溢价率最高,中海油服等十家央国企AH溢价率最低。
三、A股上市央国企资本运作
3.1股权融资
近两周,央国企股权融资合计募资额58.91亿元。其中,国新健康、航天智造、中国稀土三家央国企完成定向增发,分别募资7.9亿元、21.0亿元、21.0亿元;中国航发资产管理完成可交换债的发行,募资9.0亿元。此外,宝武碳业审核状态变更为上市委会议通过。
3.2并购重组
近两周,中直股份等三家央国企的重大重组发生新进展。
3.3重要股东增减持
近两周,央国企重要股东合计增持规模4.2亿元,比重为11%。央国企重要股东近两周合计减持规模0.8亿元,比重约1%。
3.4股份回购
近两周,英力特等多家央企完成股份回购,合计完成回购8.7亿元。招商南油等央国企公告预案拟实施回购或继续实施回购。
风险提示
国企改革相关政策的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或后续政策方向发生变化;报告中列示上市公司不涉及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