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金融机构各出奇招,但记者观察到,评论区很少出现国外IP的客户,使得其营销目标变得耐人寻味。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本次英文营销意在抓住流量进行品牌推广,而非实质性海外获客,话题营销的色彩更重一些。
一家股份行品宣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行此举更多是一个热点跟踪。“交流无国界,新媒体平台往往更social,我们官号也需要运营,热点出现肯定要跟”。
如果说银行凭借跨境业务、信用卡业务,不排除有小概率捕获外国人的金融需求,
但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则完全可以称为“醉翁之意不在酒”。
由于国内公募基金无法实现海外开户,也几乎没有上线英文版APP,其英文营销的受众实为国内基民。
一位公募互金人士向记者表示,该公司发布的英语笔记主要受众仍是国内客户,并非近期涌入的美国用户。英文营销更多是“蹭热度”和“玩梗”的想法,意在宣传品牌、宣传产品。而深圳一家公募发布的海报长图直接使用了“Chinglish”(中式英语),其目标受众更是显而易见。
尽管英文营销更多只是玩梗,但外籍客户的体验确在引起业内重视。
记者注意到,去年4月起,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广州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深圳农商银行、上海银行等相继官宣上线英文版APP。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或为响应央行推行的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工作。
(部分资料来自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