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报名
当下,资本困境是当前全球医药产业的共性问题。在外部融资趋冷叠加业绩压力的影响下,部分药企开始上演“大减负”,从2024年Q1财报中,能看到罗氏、赛诺菲、BMS等一众MNC仍延续了2023年的基调,砍管线、裁员,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于是,罗氏在更新2023年业绩的同时,也宣布了对其管线优化的决策,
其中神经学领域资产则是被放弃的“重灾区”
,不仅一次性剔除了5款神经学管线,同时其中还包含两款已经研发近20年的AD项目。
无独有偶,昨日(10月22日),罗氏又再次放弃了第三款AD药物,来自于
优时比的抗tau蛋白抗体bepranemab
。而bepranemab的最新IIa期数据也即将在本月晚些时候披露,根据优时比的说法,这即将出炉的结果是“令人鼓舞”的,但考虑到罗氏在这个节骨眼上宣布退回bepranemab,可见本次的结果并不能够让罗氏十分满意。
在本次AD项目退货之后,罗氏在AD领域的布局也只剩下两款处于2期的管线,γ-分泌酶调节剂RG6289 和Aβ单克隆抗体trotinemab。
今年7月,FDA宣布礼来的阿尔茨海默病(AD)新药Donanemab正式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早期症状性AD,包括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及患有轻度痴呆阶段的AD患者。
作为对标Biogen/卫材Lecanemab的同类新药,虽两款药物虽然均以AD领域主流的Aβ假说为基础,但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其中,Lecanemab高度结合可溶性Aβ原纤维,Donanemab则靶向结合N端焦谷氨酸化修饰的Aβ斑块。
众所周知,A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可涉及多个病理过程和假说。除了已获FDA批准的
以Aβ淀粉样蛋白过度聚集学说为主的药物之外,主流的AD发病机制还包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
而罗氏早在礼来布局Donanemab之前,就已与AC
Immune在AD领域针对以上两个主流发病机制展开了深度合作。
2006年,罗氏以2500万美元的预付款+4000万美元的里程碑金额获得AC
Immune两个AD项目crenezumab和semorinemab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
。其中semorinemab是靶向Tau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通过与Tau蛋白结合,旨在阻止致病Tau蛋白的沉积;而Crenezumab是一种Aβ单抗药物,可结合多种形式的Aβ,包括单体、多聚体。
不过在推进这两个管线的十余年间,罗氏屡遭失败。终于,当饱受罗氏期待的III期临床试验CREAD1和CREAD
2于2019年经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中期分析表明可能会错过主要终点后,罗氏便宣布终止了CREAD1和CREAD
2临床研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罗氏便隐隐有了放弃这两款管线的打算。
不过罗氏虽对以上两款管线心灰意冷,但并不意味着放弃AD领域的红利,于是在
2020年,又继续以1.2亿美元的前期和高达20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与优时比达成协议,开发AD新药Tau抗体bepranemab
。
这次罗氏却带上了附加条件,那就是先由UCB执行AD的概念验证研究,根据该研究的结果,罗氏有权继续进行该项开发或将全部权利归还给优时比。
虽具体细节没有披露,但从昨日罗氏确实将bepranemab的权益退回给优时比来看,该药物并不是罗氏理想中针对AD的有效治疗方式。
综上,从罗氏不到一年时间连续退回3款AD药物以及财报管线变动来看,罗氏正在放下“执念”,通过停掉不及预期的产品管线,从而及时止损。另一方面,在去年罗氏眼科双抗药物Vabysmo增幅高达324%,销售额突破26亿美元,成为最大的增长动力后,罗氏也进行了大幅的战略调整,
重点拓展了眼科、自免、心血管及代谢等领域
,随着新旧管线的不断更替,罗氏的管线战略也将迎来大幅变动。
2024年可谓是MNC的分水岭,尤其在以司美格鲁肽为首的GLP-1药物带领下,可以窥得未来几年间,十大畅销药或将迎来洗牌,药王也将易主。
而罗氏不停“瘦身”的目的之一,也是为进军GLP-1做充足的准备。
2023年12月4日,罗氏宣布进入最终收购Carmot的阶段
。根据协议条款,罗氏将向Carmot支付27亿美元的预付款,如果达到某些里程碑,罗氏可能会在未来向Carmot股东追加支付高达4亿美元的额外款项。
通过此次交易,罗氏将获得该公司三项在肥胖症和糖尿病领域具有一流潜力的GLP-1资产。其中口服版GLP-1受体激动剂——
CT-996的一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能够在四周内帮助没有2型糖尿病的肥胖者体重减轻7.3%(安慰剂组体重仅减轻了1.2%)
,这与礼来和辉瑞等竞争对手开发的口服版GLP-1受体激动剂的早期临床数据相当。
除此之外,
今年罗氏旗下基因泰克以8.5亿美元的预付款及其他潜在里程碑收购了锐格医药的下一代CDK抑制剂产品组合,再次刷新了由百利天恒创下的国产创新药出海的预付款纪录。
而罗氏这次的大手笔收购,不仅是对CDK抑制剂的看好,更是其建设乳腺癌生态圈的战略棋局。通过布局PD-L1、HER2、PI3K、CDK等多种靶点,覆盖了所有的乳腺癌人群(HER2+/HR+/三阴乳腺癌),打造
“人无我有,人有我全”
的战略布局。
要知道在HER2+乳腺癌治疗中,罗氏已获批了多款HER2靶向药,包括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同时还布局了双抗和小分子药物,包括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HER2/CD3双抗、潜在“best-in-class”的PI3Kα小分子抑制剂Inavolisib。
可以见得从各种小分子药物联用CDK4/6抑制剂,到补齐下一代CDK抑制剂这块不可或缺的“拼图”,使得罗氏在乳腺癌治疗的优势不断扩大。
注:资料转载自
各大公司官网、公开信息源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读者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
本公众号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