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企业家杂志
多年来持续关注企业家阶层的生意与生活。打造最快捷高效的商业资讯交互平台,实现您的商业梦想与精神追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areerIn投行PEVC求职  ·  突发!蔡崇信的家办 刚刚入局一家潮奢运动鞋品牌 ·  3 天前  
人力资源管理  ·  年末,请将家里负能量打扫干净 ·  4 天前  
HR成长社  ·  这哪是员工手册,简直就是宝典!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企业家杂志

80亿票房“小孩春晚”诞生记

中国企业家杂志  · 公众号  · 职场  · 2025-01-31 18:23

正文

11年后,《熊出没》还想继续火下去。

|《中国企业家》记者 陶淘

编辑张昊

头图来源|受访者
方特动漫出品的《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俨然成了春节档的“钉子户”。
截至1月30日17时,该系列的第十一部——《熊出没·重启未来》,票房突破了2.17亿元,这一IP电影的系列票房之和更是已超过79亿元,在中国动画系列片中位居榜首。从单部票房来看,国产动画影史票房前十中,《熊出没》也占据了半壁江山。

灯塔专业版数据:国产动画票房前18

系列电影的票房佳绩,也为母公司华强方特的财报增色。华强方特的核心业务包括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和文化内容产品及服务两大板块,方特动漫主要负责的是后者。
2024年上半年,华强方特实现营收达32.67亿元,同比增13.80%;扣非净利2.1亿元,同比增长36.32%。其中,数字动漫收入5.37亿元,增幅45.77%,主要因为《熊出没》票房收入大幅增长——从2023年14.95亿元上升至2024年的19.83亿元。按猫眼数据预估,所有片方去年分账比例约38.9%,分账金额超7亿元,方特动漫为其中第一出品方。
而且11年来,这一IP正在打破大众对动画电影的固有偏见:目标受众只是儿童,票房天花板只有1亿多元,动画电影无法在春节档立足……
“从第一部开始,我们一直定位最大的动画市场——合家欢。”华强方特集团执行总裁、华强方特动漫董事长、《熊出没》IP出品人尚琳琳告诉《中国企业家》。
市场正在出现明显的结构变化。拓普数据显示,2015年~2023年,我国动画电影各个年龄段供给失衡显著,还是以低幼类市场为主,全年龄段动画只占7%。而在动画票房高企的美国、日本市场,这一数字分别为52%、22%。
但过去10年来,国内动画电影出现的几个爆款,均是突破了全年龄段才得以实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三万里》等影片,最高票房冲至50亿元以上。相较于这些受众更宽泛的题材,《熊出没》能达到现在的状态实属不易。
得到市场公认的是整个系列影片的稳定质量,背后则是年复一年,方特动漫在内部对故事征集一直的开放。“所有员工都可以提交策划案,上百个点子征集到一起、内部赛马,直至胜出,才能走向大银幕。”尚琳琳说。
也包括敢于突破内部阻碍、去搏春节档第一个动画席位的勇气,这也是票房产生质变的核心原因。
当然,院线电影迈进第11个年头的《熊出没》,离像迪士尼旗下那些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国际IP之间,还有着不小的距离。但它越来越具备一个“长青IP”的状态:年龄范围越来越宽。当一个IP能稳定陪伴粉丝超过十年,它就构成了这个群体的“青春”。
虽然,在一些网友眼中,《熊出没》故事中,存在一些其他作品的“影子”,作品的内容原创度还需进一步提升。但它的每部作品还是有固定的票房保障,每年新片上映,都称得上“小孩春晚”。
IP运营方面,《熊出没》的商业领域正在扩大:联名产品、乐园等业务反哺了内容影响力。不过,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对《中国企业家》表示,“方特需要创作更多IP,并转化到乐园体验中,来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就像不断更新主题区域的迪士尼一样。”多个IP之间互相提携,也可以进一步放大《熊出没》的影响力。
这也是下一个十年,尚琳琳和团队最重要的事。一方面,《熊出没》如何才能继续火下去,内容需要突破和创新,“升级打怪”难度越来越高;同时,他们还需要去寻找下一个“熊出没”,这是成为“中国版迪士尼”必须要捅破的天花板。
赛马

《熊出没》讲述的是生活在丛林中的熊大、熊二,还有原是伐木工人、后来成为导游的光头强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
成为大电影其实是一次“偶发”事件。
在此之前,《熊出没》只是一年一部、52集每集13分钟的动画片,在儿童群体里是连续多年的爆款。2013年,央视少儿频道发出邀约——希望方特动漫做一部适合儿童观看的电视动画电影,时长为60分钟,春节期间电视台播放,不在院线上映。
动画行业都清楚,这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方特擅长的动画连续剧通常具有较长的篇幅,叙事结构较为松散,会有多个情节线索和故事单元;而动画电影叙事结构相对紧凑,一般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明确的起承转合。
如何把现有的短内容能力,捏合成适配长内容的能力?团队的解法是集思广益——动员全公司员工头脑风暴。这种类似于共创的模式,对于一个有些“陌生”的急活,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有些员工可能不太懂怎么写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只要有好创意,对我们的故事也会很有启发。”尚琳琳说。

华强方特集团执行总裁、华强方特动漫董事长、《熊出没》IP出品人尚琳琳。来源:受访者

从过程上看,团队先是成立了一个“智囊团”,由多个导演和公司核心管理人员组成,负责遴选搜集上来的创意,经过初筛,对故事的梗概再进行初步开发。
创意数量进一步淘汰至3~4个后,由公司编剧、导演和提案人等组成小分队,同时推进几个方案的扩写,直到最终锚定一个,拓展成电影剧本。
“前期有点内部赛马的感觉,但到了核心故事的推进时,都是团队协作推进,大家都在紧密合作。”尚琳琳介绍。
为保证电影创作不偏离主线,在《熊出没》开发的各个节点,都还设置了一个绿灯会审核机制。智囊团会去审核每一个阶段的故事、分镜,提出问题和建议,主创团队据此去进一步商讨、调整和修改。
更关键的是,内部赛马不是“为爱发电”。所有为电影出谋划策的员工,都会给予绩效奖励,前几名还会拿到现金奖励。
随之而来的,是《熊出没》试水的第一部电视电影,就创造了央视少儿频道自2003年开台以来最高的收视率。尚琳琳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个数字是3.85%。《熊出没》就这样在电视台打响了第一炮。
这自然放大了方特动漫的野心:2014年,它打算再进一步,趁势推出一部动画电影打入院线市场。毕竟,从小屏走向大屏,是所有动画公司的终极梦想。
尽管彼时,动画电影市场比较薄弱,国产动画唯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票房过亿元。但前一年市场的正向反馈,给了方特动漫很大信心。当年,央视少儿频道继续邀请方特制作《熊出没》IP有关的贺岁片。于是,2014年就成为了《熊出没》IP最特殊的一个年份——一年做了两部影片,其中,《熊出没之年货》在央视播出,而《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在院线上映。
成绩又是爆表。二者在豆瓣上的口碑分别达到8.6分和8.1分,后者更是创造了2.47亿元票房,刷新了国产动画票房的最高纪录。
搏春节档
在许多人印象中,《熊出没》系列从来都和春节档绑定在一起。但起初,和绝大部分动画电影一样,它没敢往这个全年竞争最激烈的档期里挤。
2017年之前,国产动画电影除了寒假档和暑期档,几乎没有别的想象空间。这一时期,票房的两个天花板也来自这个时间段:2015年7月上映的《大圣归来》,2016年7月8日上映的《大鱼海棠》。
直到2017年,方特动漫才下了竞逐春节档的决定。前一年,《熊出没》系列院线电影的第3部票房稳中有升,接近3亿元。
虽然国产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的竞争力还有显著差距,但和好莱坞动画之间的市场表现已日趋接近。2017年之前,在国内动画影史中,《疯狂动物城》和《功夫熊猫3》的票房位居前两名,分别为15.34亿元和10.01亿元,《大圣归来》位列第三,票房9.56亿元。出现了几个爆款之后,国产动画从业者的信心也开始初步建立。
彼时,方特动漫在动画电影上的团队化创作流程也已经逐步形成。到了动画、建模、组装、合成的高峰期,一个项目的团队人数高达300人左右,彼此各司其职,以此保证按时完工。
一个客观情况是,《熊出没》之前的制作周期是基于寒假档来延展的。寒假档离春节档很近,前几年的电影上映经验暴露出一个问题,上映释放周期没多久,就会被春节档的热度削减。尚琳琳就想要不干脆搏一下春节档:“春节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合家欢电影在春节档应该有生存土壤”。
《熊出没:重启未来》海报。来源:受访者
当时四家出品方共同探讨档期,两家赞成春节档,另外两家反对。“总要试一把,不是我,也会是别人。大不了失败了退回寒假档。”尚琳琳看起来有那种不管不顾的拼劲儿。
结果,《熊出没·奇幻空间》第一次出征春节档,就以5.22亿元的成绩,突破了自身系列IP票房的“天花板”。
成功者可能总需要这样一种“盲目乐观”的精神,去接受一些“不可能的挑战”,就像方特动漫当初的决定一样。
合家欢

多年来,春节期间看《熊出没》,已经成为一些家庭的固定“仪式”。
80后妈妈若忝,已陪伴孩子去影院看了10年的《熊出没》。她的大儿子14岁,今年春节,还是和很多影院中同龄孩子一样,把这部影片当作了对童年时代的回忆。7岁的二儿子也在逐渐懂事后,喜欢上了《熊出没》。
林焕杰每年也都会带孙子看这部动画:“寓教于乐,每部作品涉及亲子、环保、友情、勇气等不同话题。”
能持续地“取悦”儿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方特动漫天然就拥有对孩子的友好属性,这来自创作团队一堆成年人长期与儿童观众之间保持的高频互动。
在方特动漫,有孩子的员工组成了一个结构松散的《熊出没》父母后援团,在企业开放日,公司会组织家长带孩子到单位看系列片,主创常与他们聊角色的人物设计、服装设计,作为创作参考。在看片过程中,主创团队也会通过孩子们的表情变化,观察他们对不同情节的喜好程度。
除了内部员工家庭之外,交流还会走向幼儿园、小学,方特动漫也会邀请粉丝到公司参观。
B站ID为“咕噜一口小三胖”的UP主,在介绍《熊出没》系列的视频中提到,导演在做动画时,把视角机位放在了孩子的高度,用第一视角展示画面。尚琳琳表示,这是为了从孩子的身高去丈量世界,“那个世界跟成人很不一样。简单来说,就是‘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去看’。”
幽默可爱的角色,对儿童来说也是抓人眼球的关键因素。在第10部《熊出没·逆转时空》电影中,“小章”的角色就是制片团队专为孩子们而设计。小章是一只做饭做得很糟糕的章鱼,常常把一堆不相干的食材一股脑放在一起乱炖,让客人们吃得难以下咽,承担了影片中的很多笑点。
制片团队还很在意影片故事对孩子的启迪。比如主角是光头强作为城市打工族的《熊出没·逆转时空》,在尚琳琳看来,是对孩子“逆商”的培养。“未来,孩子在成年之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电影中的困境,希望是给孩子们的人生路演。”
随着早期粉丝年龄增大,影片也开始注重对成人观众的友好属性,尤其体现在世界观设计上。
2021年的第7部作品《熊出没·狂野大陆》是科幻题材,也是这一IP“科幻5部曲”中的第一部。影片的故事基底是人类可以通过基因技术自由变身为各种动物,小朋友享受欢乐剧情,大人们则思考“快乐的意义”。
在豆瓣上,有不少网友在评价中提到“成人视角的思考”“社会现实的希冀”“对人工智能觉醒的思考”等。
尚琳琳回忆,从调研来看,正是从科幻系列开始,《熊出没》系列不带娃的观众比例开始增多,购票和社交平台上能看到很多观众类似的评论,“没想到今年最好看的一部科幻电影,竟然是《熊出没》。”
下一个十年如何走?

11年来,《熊出没》IP的角色一直在成长:光头强从伐木工到具备环保意识、成为导游,与熊大、熊二之间化敌为友,人物弧光显著。
背靠华强方特的科技实力,《熊出没》系列动画的技术也一直在进步。在11部作品的时间坐标上,熊大、熊二形象经历了从无毛发到有毛发的设计转变;第10部时,最后一场高潮戏,几百个角色大战,涵盖多爆破、烟、火等特效,很多镜头特效分层近百层,合成节点400多个,单帧渲染时间长达几十到几百个小时。
尚琳琳还介绍,《熊出没·重启未来》的场景量比去年更大。由于新片世界观设定——地球遭遇巨大孢子植物侵占的故事,没有以往形象作参考,设计不停推翻又重来,耗时很久。影片中的母孢模型达到2000万面以上,其结构复杂,并且在模型的每片单体上还附着有大量触须。母孢喷发出的粒子数量更是达到亿级规模,致使一个灯光镜头迭代的过程版本,渲染时长累计可达上百小时。
当然,IP之长久,关键还在于内容不竭。最初的赛马机制被保留下来,每年会诞生一些创意遗珠,过几年再打捞出来,结合新概念和想法,有时就会成为一个新故事。
以第9部《熊出没·伴我“熊芯”》为例。这部电影讲的是科学家研发了机械熊妈妈,来照顾熊大、熊二。与孩子们相处时,熊妈妈拥有了情感,自我意识觉醒,最后为两只小熊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尚琳琳介绍,在第9部开发前很久,团队就想创作一个熊妈妈的故事,那时曾经有一个机械妈妈故事创意点。彼时,AI热潮尚未到来,主创担忧机械妈妈的设定孩子无法接受,就暂时搁置了设定。近几年,顺应时代变迁,尚琳琳重新找出当年的机械妈妈概念,带领团队做了延展。最终,该片在2023年春节创造了《熊出没》系列电影截至当时的最佳票房——14.95亿元。
从2013年第一部动画电影至今,《熊出没》的豆瓣评分也出现过一些起伏,但完全没“烂片”,得分区间在6.2~8.9分。这并不容易实现,每年有新主题,也会加入很多新的角色和特效,观众也口味不一。
比如,2024年的第10部《熊出没》,是给粉丝的十周年献礼片,电影五百个角色轮番返场,“情怀杀”唤起不少粉丝的回忆。但也有新观众反馈,难以与影片产生共鸣。此外,该片中光头强的职业还变成了程序员,这一设定比较契合看《熊出没》长大的青少年观众,但对于一些新观众,家长表示孩子存在理解门槛。
“就像《复仇者联盟》最后一部一样,第10部确实存在粉丝向问题,同时在受众定位上也偏成人化。”尚琳琳说。在综合上一部影片意见后,今年的《熊出没·重启未来》,内容就更贴近全年龄段群体了。
质疑还来自《熊出没》系列的原创性。在一些社交媒体上,会有网友觉得《熊出没》糅合了《西部世界》《复仇者联盟》《侏罗纪公园》《疯狂动物城》等著名桥段。
尚琳琳对此比较坦然。在她看来,只要团队确定用心创作,没去抄袭任何一部作品就好:“从内容相似度来看,从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诞生到至今的2000多年,世间故事大体都已被讲过不只一遍。仔细分析每一部电影,几乎都能找到相似的影子。人类的基本情感就这些,但创作者可以把它变成不一样的表达。”
许多人都好奇《熊出没》还能火多久。尚琳琳则对未来充满信心:“米老鼠走过了百年历史,哆啦A梦也已经50岁,熊出没还不算老。我们希望它走得更长、更远。”
影视内容之外,华强方特已经开始的IP全产业链运营,也是《熊出没》走向下一个十年的动力。

方特全产业链业务构成。摄影:陶淘

除了IP在各类授权业务方面有不少探索:联名产品包括食品、卡牌、萌粒盲盒、解压玩具等。
更重要的是实景娱乐领域。2007年,母公司华强方特开始入局主题乐园领域。2012年,自“熊出没”IP诞生以来,方特将“熊出没”元素融入了其中39个乐园,又打造了3个以“熊出没”为全园主题的乐园。
《2023年度主题乐园和博物馆指数》报告显示,华强方特旗下“方特主题乐园”以8569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从全球排名第五跃升至第二位。一定程度上讲,乐园业务延续了“熊出没”IP电影上映空窗期的热度。
当然,对于一个以IP为核心驱动力的公司来说,一个IP不足以持久。
尚琳琳也曾表示,“只有一个《熊出没》肯定不够。”近几年,方特动漫对新IP也做了不少尝试,包括原创动画电影《俑之城》、与法国合拍动画电影《奇迹少女》、动画剧《赵琳的探险日记》等作品,但口碑和影响力目前都达不到《熊出没》的高度。不过,方特动漫还在不断探索,同时孵化更多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类型的动画作品。
未来,方特动漫和华强方特,还需更多其他原创作品,填补对“熊出没”这一IP的路径依赖,也借此在乘数效应带动下,朝着“国际大厂”的目标,走得更快些。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编辑:王怡洁  审校:姜辰雨  制作:董斌

→点击下图直通“未来之星全球领航计划”

关注“中国企业家”视频号

看更多大佬观点和幕后故事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