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一套英语教辅。
英语教辅是最难推荐的,因为每个省市的英语教材都可能不同。
比如说
上海很多学校用的是牛津版教材,江苏很多学校用的是译林版教材
,另外还有
人教版、外研社版
等好多个版本。
而今天我们推荐的这个版本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英语教辅,它被称为“英语四霸”,一套有4本。
分别是:
-
“听霸”是听力训练
-
“读霸”是阅读训练
-
“写霸”是写作训练
-
“文霸”是语法训练
也就是说,全面覆盖了英语应试的“听说读写”四大需求!
为什么会推荐上海教育出版社这套英语教辅呢?
因为它
针对全国主流教材都做了完美的匹配
,
难度也会比现在主流教材的难度要高一些
。
我把每个版本的教材都拿出来,特地做了一个比较。
比如说
针对上海牛津版教材
,下面这张表列举了“读霸”和“上海牛津版”教材的对比关系。
比如说
针对北京的教材
,下面这张表列举了“读霸”和“北京版”教材的对比关系。
比如说
针对重点学校的外研社教材
,下面这张表列举了“读霸”和“外研社”教材的对比关系。
因此,
这套教辅的设计初衷,就是
补齐课内所学,针对课内进行内容拓展
。
就拿三年级来说,人教版教材有一个叫做“Food”的主题单元。
它的教学要求有两个:
第一个,认识常见的食材,地点是在超市里。
那么我们这套教辅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看“读霸”这本,
它会带娃认识更多种类的食物
。
比如如何利用食材制作一个薄饼,其中孩子需要学会的食材有油,有胡萝卜,还有蘑菇等等:
还会带娃在城市里寻找好吃的快餐店,你看这个
餐牌上,就有现成的丰富词汇作为孩子可以积累的食物素材
:
你发现了吗,
“读霸”对孩子的阅读能力要求比教材高了很多。它不仅仅是超市里那些食物,而是扩展了很多生活场景,更接地气。
特别是餐馆里对食物的描述,让孩子学会怎么点“主食main”,怎么点“甜点dessert”,怎么点“饮料drink”……
无论从
阅读难度
到
实用性
,都比教材高了很多!
再看看“写霸”这一本,它则是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宽了孩子“讨论食物”的能力。
写作
最关键的是两方面。
第一方面是描述事物的角度。
那么
写霸里会教孩子如何描述事物的角度
,比如针对食物,可以从颜色,触感还有口味三个方面来进行:
第二方面是描述事物的修饰词。
那么
写霸
里用了各种词汇来教孩子学会描述食物
,比如形容词的yummy、delicious,比如量词里的“一碗”沙拉,“一杯”果汁,“两片”披萨等等:
你看“写霸”里的写作要求也比教材高了很多,实用性也极大。
这些内容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孩子不用面对陌生的内容,大大降低了畏难心理。
这套教辅还有一个特别赞的地方:
它编排是参考了剑桥英语的教学方式来的,也就是利用场景来教学。
剑桥英语考试的核心考点是
场景化
,因此这套教辅在
听力、语法、阅读和写作
四个训练维度上,都使用了大量的场景化插画。
比如我们看
剑桥英语KET考试的官方词汇表
(VOCABULARY LIST)就是按照场景来分类的:
1.Appliances
2.Clothes and Accessories
3.Colours
4.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5.Documents and Texts
6.Education
7.Entertainment and Media
8.Family and Friends
9.Food and Drink
10.Health, Medicine and Exercise
11.Hobbies and Leisure
12.House and Home
13.Measurements
14.Shopping
15.Sport
……
剑桥考试的题目也会涉及场景
,下面这个表格就是剑桥英语考试的常见场景:
那这些场景在试卷中出现的次数呢?我也仔细做了整理:
-
EDUCATION(教育):14次
-
PLACE(场所):5次
-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社交):22次
-
SPORT(体育):12次
-
Entertainment and Media(娱乐与媒体):13次
-
Hobbies and Leisure(爱好与休闲活动):6次
-
Personal Feelings, Opinions and Experiences(个人情感、观点和经历):10次
-
SHOPPING(购物):1次
-
WEATHER(天气):1次
-
FOOD AND DRINK(饮食):1次
-
FAMILY(家庭人物):5次
因此,
学习剑桥英语最核心的在于
了解它的场景
,然后
通过场景来学习单词,句子,甚至是准备阅读和写作题
!
那这套教辅是怎么利用场景化来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孩子备考剑桥考试的呢?
就拿“
打招呼
”来说,听霸会设置一些会
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有关的场景
来帮助娃学习单词和句子。
第一小节出现的听力单词有“时间”“文具”还有“水果”,这些是
发生在校园和家庭场景,讨论的是社交与问候话题
:
而到了下一小节,句子中出现了“人名”还有“班级”和“教师”,这是
发生在学校这个特定场景,讨论的是个人身份与学业的话题
:
听力里面涉及到的词语和对话都是在“打招呼”这个场景中会经常出现的,而孩子要完成题目的难度则会在一个单元的练习里逐渐增加。
《读霸》则是设置了好几个场景帮孩子逐渐深入学习不同的“
Greetings!
”:
两只小动物的对话,是
普通的“社交”场景
:
在集体面前自我介绍,是
在“学校”场景讨论有关“身份”与“爱好”的话题
:
你看,
这只是一年级的学习内容,教辅里就设置了充分丰富的场景帮助孩子讨论各种各样的话题
!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也能在语法和写作书里看到更多有关场景化的学习内容。
比如《写霸》想
教孩子描述漂亮的学校
,它就
设置了好几个学校里的具体场景来完善文章内容,有泳池,体育馆,还有图书馆和操场:
然后书里顺势教了孩子们
在校园场景能写到的话题
,
有“游泳”“打篮球”等运动话题,也有“小鸟”“树木”等动植物话题
:
这样就是对校园场景的完整学习了!
还有《文霸》,它想教孩子
“There be”句型
,它是怎么做的呢?
书里设置了好多场景和话题:
有“节假日”,有“教室”,有“天气与季节”,还有“厨房”
等等。
这不仅涉及到了剑桥考试的绝大部分场景,连描述场景的话题都一并学到了:
在英语学习中,语法知识是比较枯燥,孩子还特别容易丢分的一个大板块。为了帮娃“啃下”语法这个难点,这套教辅做了很多设计。
一个是,
每个年级的四本书都会围绕整个年级的语法难点来设置内容
,从
听说读写
四个方面帮助孩子理解难懂的语法点。
在文霸上,我们学习到了
过去进行时
,它表示的是过去某一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
于是在读霸上,我们读到了一篇关于“自行车安全”的文章,其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道题就用到了这个知识点:
它问我们:Eric was going to?
这个问题里其实就用到了上面所说的两个知识点!
孩子们要想回答出这道题,首先要理解语法,其次还要看懂原文。
在做完这个阅读训练后,孩子对于“was going to”的词组有了准确的理解
,那语法知识点的消化就顺其自然了。
书里还有很多这种“联动”的时刻。
比如《文霸》里刚给孩子讲了各种各样的祈使句
,形式多变,纯记忆也比较复杂:
也许孩子还没记清楚各种用法,但是
《写霸》里就安排了一个专门的单元叫“我们的班规”
,需要孩子来介绍自己的班规:
这里面就用到了各种各样的祈使句。
亲自写出来的祈使句就是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而专门学习语法的
《文霸》
这本书,也设置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
它每道题的设计都是图文结合,打消孩子对学语法的畏难心理
。
它会
以生活场景和丰富的例句引出语法知识点
,激发孩子的英语语法学习兴趣,让语法学习不再枯燥。
比如给孩子讲
“May I have …please?”
引入时用的就是
快餐店
的图画,小男孩来到了快餐店,他指着墙上的汉堡问“我能要一个汉堡吗?”
跟着他的脚步我们来到了
公园里
,这是一道填空题。
看见冰激凌小推车的小男孩会说什么呢?结合例子我们可以知道,他会问摊主“我能要一个冰激凌吗?”
家庭聚餐
的时候,我们面前摆着的是蛋糕,同样的句型,孩子会理解“我只需要把汉堡替换成蛋糕就好了”:
所以,
用了三个不同场景来学习同一个句型
,趣味很强,记忆也很容易!
很牛的是,
《文霸》里每一本的英语语法知识点,都是从句子中来,而书中每句话藏着的知识点都是从各大版本教材中来的。
每个小章节的标题都是一个书上出现过的句子,从句子引入枯燥的语法,会让这种藏在对话中的知识点更容易接收。
这套教辅还设计了一个其他书很容易忽略的内容,那就是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
。
中考高考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内容,所以能从小积累起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特别重要。
这套教辅的内容就很丰富,有
国内
的:
比如听霸上有一个
“In China”
的单元,它讲的是
与中国的有关的城市,历史等等知识
:
这一整个单元的内容都出现了
很多有中国特色的元素,比如熊猫,比如长城
:
在写霸里,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专题,这一个
“Great Cities in China”
单元讲的就是中国有名气的大城市:
孩子们在写作时,也需要用到
有名的中国元素,比如“兵马俑”,比如“长城”,比如“三潭映月”:
也有
全世界
的。
比如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的“
中国新年
”,书里也有很多专题内容。
低年级的书会给孩子讲“
新年这一天如何度过
”:
顺便教孩子短语写作,
学到很多新年活动的专有名词:
高一点的年级会带孩子
眼观世界,看看全世界人民如何欢度中国春节:
里面也会有专门的文章来介绍世界各地人民欢度新年的方式,各种各样的习俗真的很有趣:
还有这样的趣味连线题,五大洲人民庆祝新年的方式各有不同,特别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