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本学术平台旨在发布历史学、金石学、民族学、文字学等学术资源,包括书讯、期刊目次以及重要论文等,打造覆盖港台、日本、韩国的学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古汉语研究》2025年第1期目录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 公众号  ·  · 2025-03-16 10:4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古汉语研究》2025年第1期

图片



详细目录

图片


文章摘要


“益石分部”的内涵及其所反映的中古早期语音层次

刘婕妤   杨 军

摘要: “益石分部”的内涵是上古锡、铎部字在合流为中古昔韵的进程中,章组齿音字滞后于其他声组字而产生的分化现象,从而在文献中表现为反切、押韵等情况的差异,在方言中则表现为前后元音的对立。吴、闽、湘方言中共同存在的“益石分部”现象实际上反映的是以刘昌宗为代表的中原北方士族的语音面貌和中古早期的语音层次。

关键词: 益石分部;昔韵;元音前化;中古音


官话方言知庄章组的读音类型及其历时演变的三个阶段

石 慧

摘要: 文章将官话方言知庄章组归纳为五种主要分合类型,据五种分合类型的历史来源及演变,可将官话方言知庄章组的历时演变归纳为三个阶段:1)中唐以后庄组三等字在南北音出现i介音脱落与保留两种演变方向,进而形成宋元时期南北音知庄章组两种分合模式;2)元以后北音进一步演变为合一型,开口知二庄与知三章对立型,知二庄与知三章对立型;南音演变为庄组二分型,以上四种类型基本奠定了现代官话方言知庄章组的读音;3)明清以后部分方言在以上四种类型基础上演变为新的类型,如开合口对立型。此外,知庄章组的历时演变一定程度反映了官话方言的亲疏关系以及近代官话的分化情况。

关键词: 官话方言;知庄章组;历史演变;近代官话;方言分化


道真契约文书音借字反映的清末黔北方音

邓 强   张 凯

摘要: 《道真契约文书汇编》收录的清代道光至宣统时期的契约文书中有许多音借字,它们反映出黔北道真话在清末时的不少特殊语音现象,声母方面有:泥来相混,尖团合流,知庄章三组与精组相混,遇摄合口一等匣母与合口三等奉母相混,“里”字读零声母,“在”字读舌头音声母;韵母和声调方面有:端系魂韵合口与开口相混,假摄开口三等、山咸摄入声开口三四等与臻曾摄入声开口三等、止摄开口三等相混,遇摄合口三等来母与止摄合口相混,“横”字韵母读同山摄合口二等阳声韵喉音字,阳声韵尾相混,山摄阳声韵洪音字与德韵合口入声字相混,入声消失且派入阳平。音借字提供的这些历史方音信息对于贵州方言史研究乃至其他地区西南官话的研究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契约文书;音借字;清代语音;贵州方言;西南官话


再论“请閒(間、閑)”

李冬鸽

摘要: 针对学界对“请閒(間、閑)”一词在古今形音义认识上的分歧,文章主要通过分析“閒”“閑”均有“隔开”“闲暇”的意义特点,指出这个词有两个义项:一是请求在空闲时间避开人谈话,历史上写作“请閒(間)”,现代应读qǐnɡjiàn,简化字作“请间”;一是请求过清闲的生活,不再担任现有职务,历史上写作“请閒(間、閑)”,现代应读qǐnɡxián,简化字作“请闲”。记录第一个义项的“请閒(間)”与“閒(閑)居”“清閒(間、閑)”中的“閒(間、閑)”本来有相同的意义特点,但后来意义发展的方向不一致,导致读音也有所不同。“間”“閒”在唐宋以后已经有了分化的趋势,但依然混用。

关键词: 请閒(間、閑);閒;間;閑


清华简《大夫食礼》所见部分名物、仪节研究

李卿蔚

摘要: 本文以清华简《大夫食礼》中所见的“既 图片 ”“既鼎”“觯”“盥”“脰人”等名物和仪节为研究对象。简文中记录的“ 图片 ”“鼎”之功能可与《公食大夫礼》中的“俎”“鉶”相对应,但“ 图片 ”与“俎”的名义皆有差别。文献中多以“俎”通称承托器,而“俎”地位应高于“ 图片 (梡)”“㭾”等器。简文中“ 图片 ”“鼎”对称的情况,证明彼时楚地食礼中存在以数件“ 图片 ”类礼器与“三鼎”“三鉶”配合使用的情况。简文中“觯”的功能和地位,与三礼记载相符。既往楚简中所见的“ 图片 ”字旧释为“觳”,经与出土器物对照,此字盖为“卮”。此外,简文仅言“盥”而不言“洗”,与礼书中的仪节设置不同;而文中“脰(厨)人”一职所对应的,应即《仪礼》中的“宰夫”。《大夫食礼》记载的名物、仪节,与《仪礼》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文本和用字的区别;二是仪节、流程简化;三是楚地仪节和礼器本身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 清华简;食礼;礼器;《仪礼》


从“父母合称”义词的嬗变更替看“父母”的稳固性和变异性

张海媚

摘要: 常用词具有常用性和稳固性两个显著特点,但大部分常用词从古至今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或概念换了名称,或词改变了意义,“父母”即其例。表“父母合称”,历史称谓颇多,如“父母、爷娘、爹娘、爹妈、爸妈”,其中“父母”产生最早,今书面语仍用;“爷娘、爹娘、爹妈”在“父母”后相继出现,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处于“偏宫”,均未取代“父母”成为某一时代的主导词,而今分别保留在不同的方言中;“爸妈”民国始见,与“父母”语体一分为二。“父母”从古沿用至今,是其稳固性的体现,语体由“口”到“书”,是其变异性的体现,其稳固和变异因素有三:语音优势、通用优势和语体分工。

关键词: “父母合称”称谓;父母;嬗变;稳固性;变异性


《晋书》“今宜取死刑之限轻”校诂

陆海燕

摘要: 《晋书·刑法志》所载刘颂表文中“今宜取死刑之限轻”一语存在文字讹脱,当据日本镰仓时代抄本《群书治要》校改为“今宜取死刑之恨重,生刑之恨轻”。“恨”用作程度副词,表示“太、甚”义,出现于六朝时期,经句法结构调整后由其动词义引申而来。至于《故训汇纂》所收《汉书》韦昭注“恨,限也”,实为“垠,限也”之讹。

关键词: 《晋书》;恨;限;程度副词;故训


试论黑水城出土汉文写本文献的文字学价值

邵天松

摘要: 黑水城出土汉文写本文献在文字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以《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为中心,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黑水城出土汉文写本文献在文字学研究上重要意义:一、扩充了近代汉字的研究资料;二、丰富了俗字的构形理论;三、体现了写本文献的文字通例;四、有助于大型字书的订补。

关键词: 黑水城;汉文写本;文字;价值


汉译佛典特殊译音用字丛考

韦良玉

摘要: 文章对汉译佛典中使用的4个人旁字和15个切身字等19个特殊译音用字进行考释,结合梵汉对音材料以及对音规律,详细考察其记音职能、字际关系和形体正讹。以期为佛典文献的理解和校勘、字典编纂以及汉字史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汉译佛经;特殊用字;音译;切身字;考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