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我,今后无论你在哪里,纵使不再联系,也请保持这个群。因为……
文丨水青衣
之前,写了一篇文《
那天,我在签约作者与专题主编间做了艰难抉择
》,其间有写到我做主编的这些日子,感受到很多动人且感人的故事。我写“那些感人,首先是来自我的团队”,但却并没有细述我跟我的副编们的故事。
6月8日任生活家主编至今,短短的五个月里,我历任了生活家、创业、日记书信(原今夜日记)、文学四个专题主编,“用过”的副编有23人。160余日的时光,那些情谊太深厚,那些片段太熨心。若统统摆放进前文里,恐怕会满溢。所以,终于找了一个闲淡的时光,将我的“圆床上的菇凉少年们”逐一地来写一写。
“圆床娘家”是我为副编们建立的群。建立的当天,是小红升任主编离开的日子。当时的生活家专题有八个副编,他是第一个离开娘家,独自去闯荡的。他从生活家的编委群退出的那一瞬间,我真切地感受到,这群感情亲厚的师兄弟姐妹们,心中有说不出的难受与难舍。于是,“娘家”群应时而生。为的,就是让小红能”常回家看看“。
而“圆床”的典故,脱胎于我的编委群。当时的群名叫“生活家顶楼圆桌会议室”。工作的地方和生活叙旧的地方肯定不能再一样,于是,“圆桌”变成了“圆床”,我说,菇凉少年,在圆床上使劲蹦跶吧,红师兄从不曾离去,我们始终相亲相爱在一起。
之后,我的专题每入一个副编,圆床便多了一个身影。他们在这儿,嘻嘻哈哈各种浪,常常一不留神,就刷屏了好几百条。有疯狂,有文艺,有调笑,有认真……
七夕的时候
,小白花了一个多星期,收集了所有人的照片,制作了“圆床娘家床照”影集。当音乐响起,一帧帧画面轻轻翻过,那一个个从不曾谋面,却无比熟悉的人出现在屏上时,我完全无法再平静,思绪汹涌心潮动荡。
八月十五中秋前夜
,圆床开了第一次家庭联欢会。唱歌、朗读、绕口令、各人说家乡方言猜含义、西班牙语英语日语等等各语种送祝福,玩得不亦乐乎。一向冷清的我,也在这样的欢乐浪潮中,应他们的要求,现场说了一段蜡笔小新的配音秀,让听时惊愕的众人,听完后哈哈大笑。
九月之后
,鉴于青衣门的文学属性,他们玩起了圆床小小读书会。每周共读一本书,周六下午4点开始,说赏析、谈感受,轮流主持,每个人倾力表达。我能明显感受到,几场过后,无论是科班还是非专业,都有了不小的提升,常常分析的角度让我刮目相看。
……
我对他们说:“答应我,今后无论你在哪里,纵使不再联系,也请保持这个群。”所以,即便后来有人离开了专题——辞职或升任主编,也从不曾离去,他们始终留在这儿,任一个又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在时光中开出花朵。
【壹】最爱的花宝、远在异国的北北
花长安
是我最爱的菇凉,不仅仅因为“五岁花”的思想单纯、爱憎强烈,个性特别像我,更因为她是被调动得最多的副编。花宝是小红离开后,增设的副编。7月,我建“今夜日记”专题,她从生活家调过来支援;8月,我建“文学”专题,又将她调到文学;9月,红耳从创业转任日记主编,鉴于日记的人手吃紧,我忍痛将有着丰富经验的花宝送给红耳,于是她从文学调回日记;10月,文学专题编委紧缺,花宝再次从日记调回文学。
来来回回地折腾,刚跟每个专题的编委有了一定熟悉程度,又被调走,这其实是不太利于花宝的成长提升与团队共处的。每次,我都怀着要做思想工作的心,才刚跟她谈起一个开头, 她就笑嘻嘻回:姐姐说在哪,我就去哪。这个一颗糖就能哄开心的小妞啊,总让我心生愧疚。
役北
是副编里跟我时间最短的。不足一星期,他的申请就得到了批复,出任了“乡土故事”的主编。当时还在放暑假,留在国内的他,每天都在圆床各种卖萌、斗图,娘家人的表情包,百分之八十都来自于他。开学后,他到了西班牙,白天的欢乐调侃没了这个时差党,让我们在一段时间里特别不习惯。
之所以,把花宝和北北放在一起写,是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圆床出了第一对小情侣!感谢双十一的情书大赛,让花宝和北北决定公之于众,我记得,当天圆床里红包不断,像过节一样开心。
【贰】最不可或缺的干将
红耳
和
迷蝴庄生
小红和小糊,现在一个是日记书信的主编,一个是生活家的主编。两个都是我曾经带过的专题,交给了两个我最放心最信任的人。他俩跟我的关系,是亲人,是师徒,是战友……小红是我正儿八经收入门下的小徒弟,只是从来没有教过他什么正儿八经的文学知识,倒是每回拖拖拉拉,看心情给两句点评,还要求他拿冰淇淋来换。没什么事做的时候就怼他,有事就逮他来商量。以至于,“敢怒不敢言”的他把很多的吐槽都写进了对我的访谈《这个杀手不太冷》中。
小糊是我的写作课学员,但写文的水平已经完全越过了学员水准。在圆床一众师兄弟中,特别老实持重,就成天被娘家的姐妹们欺负。他们蹦得过了头,刹不住车,床都要塌时,都是糊师兄出来善后(修床)。
青衣门有个优良传统:在社群管理中,针对简友们发送的文章,每天都有一个时段进行编辑赏析点评。现在,小红和小糊早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团队,这个传统却还是一直传承。某天,我在日记群,看见简友对一位副编说,每天就盼着这个时间来发文,能听听你的意见。那副编开心回道:每天能和大家一起交流,我也很高兴。能得到这样高的肯定,我深为青衣门的第三代小编高兴,同时也说明小红和小糊的团队管理带得很到位。
【叁】认真又死磕的土豆和霜儿
秦栗子爱生活
申请做日记副编时,人在国外。她并没有按招募所写,简信投简历,而是选择直接找到我,陈情诉求。在没有见到一定的文字功底和潜质的时候,我婉拒了。她并没有放弃,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争取。在我告知做副编需要点评时,她说,我可以学。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达到要求,让姐姐看到的。说完,她就同时入了生活家和日记的群,每天夜里跟小红聊天,学习怎样点评。在第二次招募时,这个有心的理科学霸得到了小红的推荐。我们一直称为小土豆的菇凉,体内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无独有偶,
余霜仁
也是这样一个死磕又认真的菇凉。第一次文学副编招募,没有选上。她给我来了一封很长的简信,信里对文字的虔诚与敬畏,让我立刻就感动了。她说,其他人也许已经放弃了,可是,文学是我坚持了这么多年的东西,我很想再为招募争取一下。我的确很失落但我也会继续努力。然后,她加了我的微信,跟小土豆一样,每天都在社群里,自发地参与欢迎、关注简友文章、说感受。我始终记得,第二次招募,我第一个通知她时,她的惊喜与激动,几乎要倾泻满屏。
【肆】大师姐、大给师组、火锅师姐、三水师兄
浅浅小萝卜
和
不喜social的大给
在我出任生活家主编时,就已经是专题的副编。浅浅是圆床中,唯一的一个资历比我还老的编辑。她是名副其实的大师姐。给刚开始什么都不懂的我出主意;对有疑惑的师弟师妹进行指点。有她在,我非常安心与放心。我曾在主编群嘚瑟地发过一张截图。是我忙着出差考试,大师姐组织编委们紧急召开会议、商量对策的场景。我当时的感受就是,有我没我,专题都一样运行得特别好。
大给是上任主编招募的,才来没两天,就换成了我。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经验。在众多编委中,这丫头低调平顺,除了让我感觉大大咧咧之外,并没有太多的触动。但在我建立了日记专题,她突然提出辞职的时候,她在微信上给我写了长长的话语,我才发现,自己平时忽略了她太多。
她告诉我,感觉自己一直都是“前朝遗臣”。跟着前主编才几天,什么都不懂,又没有大师姐那么能干。所以,总是位置尴尬。她热爱生活家,也喜欢编委们亲人一样的氛围,可是,总觉得自己帮不上什么忙,就还是不拖累专题了。这些话让我很惭愧。这哪里是大大咧咧,这根本就是一个敏感而细腻的孩子。她渴望融入,又害怕自己做不到更好。我当时是满怀着极大的内疚,回复她:姐姐从来没有觉得你是前朝的,正因为你什么都不懂,我一直觉得,你就是我带出来的……
始终记得,接手生活家专题的初期,我和浅浅、大给三个女孩子,面对着之前简书开放不审稿遗留下的积压稿八千余篇,每天工作16个小时。我到后面已经很焦虑了,两个菇凉一直安慰我。这种忙碌与辛劳,一直到增设了小糊、莲儿和鸽子,才开始好转,才把“八千”这个梦魇驱除。
山有夏目
和
三水林枫
是生活家二期招募同时入聘的。生活家3群是我在简书组建的第一个群。他俩一个叫火锅编,一个叫游侠编,携手搭档进行点评。那整屏整屏的话,专业与认真常常让我都惊叹不已。火锅是专题御用的策划,她积极、热情,为了社群管理,总是想很多的活跃气氛游戏,同时,又是每次例会的御用的记录官。就算是有事没能参与例会,只要看看火锅详实又滴水不漏的记录,基本就get到当天会议的内核。火锅是第一个跟着我从生活家到日记的。犹记得,她问为什么“转行”?我回答:我们一起开始一个新秩序地建立。她像武侠里的风云榜人物一样,豪迈挥手:好啊,我要和姐姐一起来看看,这江湖到底可以能有多少种玩法?
三水话少。跟火锅的热烈比起来,简直就是沉默寡言的代表。他总是默默地点评,默默地支援各个群。他辞职的那天,我万分不舍。这是我的第一个提出辞职的副编。看着他从微信发来“因为要远赴新疆,工作初期实在太忙,没有空和精力了”,我虽然理解与 支持,但依然很久没说话。酷爱现代诗歌的三水是圆床中,唯一的一个常常分享他的简书文章的人。他的链接总是在午夜十二点忙碌完了之后传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几乎成了我们与他的一种默契。看到他发来诗歌,知道他一切安好,便好。其他的,不必再多说。
【伍】莲莲、鸽子、小镜子
穿堂风4062
是目前唯一的一个,从生活家到日记再到文学,一直跟着我的编辑。可以说,我的主编成长史中,她有着不可磨灭的一笔。而她的迅急成长,也是显而易见。从一开始怯生生、说话娇娇柔柔的生活家莲莲小师妹,到现在圆床里的干练独立的莲师姐,丫头一路也是默默付出,从没有怨言。我总是想着找个时间,好好跟她聊一聊,像两姐妹一样谈谈心。可是,总是忙,真正有时间碰在一起聊的时候,又大多说工作。这菇凉在我面前,也并不是像花宝那样粘腻撒娇。我和她,像传统的中国式家庭,对方明明是关心着爱着的家人,却总是不会恰如其分地表达。
如果说三水是话少,那被我们称为鸽子的
Split梵高不先生
,简直就是个隐形人。学设计的他,总是特别特别忙。别说点评见不到人,常常每周例会签到,他都是快开完了会才来签。但他在工作上,从来不误事。暑假兼职,他做着好几份工,又要忙着学校的设计作业。我看着心疼,告诉他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审稿就缓缓,等过了这个假期再回来。他摇头,不用。我中午不睡,就能审完。我交给他的设计,不管是我个人的访谈宣传图还 是生活家专题的周刊,他都是认真完成,到了时间节点就拿出来,根本不需要提醒与操心。
许境一
当时在圆床的年纪最小,现在却是简书第一大专题读书专题的主编。当初推荐她做主编时,我有着嫁女儿的担心。我忧心忡忡跟小红念叨:咱家自己的人自己清楚。镜子虽然能干,可毕竟还是年轻,这200万关注的大专题啊,审稿、带团队、社群……分分钟把她熔了。“知心红”一如既往地贴心:姐啊,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不是成天说,做编辑只是一程经历。当主编,让她自己独立和历练,也是经历哇,不能总拴着牵着了。
话虽如此,我还是止不住的担心。前期在私下找小糊、找浅浅、找火锅,让这些早已升任主编的师兄师姐们要多关心,时不时要记得提点小镜子。然而,事实证明,我的确就是个操心的“婆婆命”,镜子不仅做得很好,还游刃有余地每天都回娘家来浪。
【陆】
西瓜
、
云晞
、
珞寂朵
、
小白
冀林
是火锅推荐的,因为戏称火锅、西瓜与空调在夏天最配,而被我们亲昵称为西瓜编。她是圆床上为数不多的,特别特别细心,让细节控的我,都有点儿甘拜下风的人。她主动挑选凌晨1点到6点的时段审稿,每天一早,就已经做好了。就连出差在外地,也总是分毫不差。
“白云朵”是圆床的活宝。他们仨的斗嘴和斗图,是一部不会完结的连续剧。
白桦czh
跟了我大概两个星期,就升任做摄影专题主编。从此,他就开始了在圆床浪的人生。娘家若是没有他,几乎是少了一半乐趣。很多时候,我会静静地看他和姐姐妹妹们的斗嘴,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微笑起来。
这个简单得像一滴清水一样的男孩子,善良又老实,有着大观园里贾宝玉式的怜香惜玉,又像动画片里的小萌宠,总是任姐妹们调侃打趣。莲莲在他的文章下评论“挖草”,热爱园林的他一脸认真地在圆床问,莲儿你挖什么草?这个梗从开始到现在,成了小白叫“陈二”的铁证,每次他一占话语上风,就要被姐妹们拿出来攻击“智商”。小白从来都是好脾气又憨厚地嘿嘿笑。
云云和朵朵是对姐妹花。两个人来做副编的经历很相似,都是我主动邀请的。开始有一些犹豫,之后渐入佳境。两个人的性情也有很多相似,细腻、精致、热心。云师妹和朵儿师妹在简书链接的人群不少,得到的评价很高。但有时候,我总觉得她俩的内心,是空谷幽兰那样的遗世独立,虽入世,却未染纤尘。
【柒】道长、波力、童童、彭彭
檍方觉
是圆床里唯一面基过的人。在杭州线下活动中,他认真又尽职地承担了召集人与组织者工作。虽然我只是邀请他当群主,负责报名群,但他主动做了太多事,例如活动时的签到、张罗当天的晚饭与唱歌、免费提供游戏的奖品……这些品质,让我毫无犹豫招揽他来做了生活家副编。他平时的本职工作就挺忙,但审稿总是很上心。有一次开例会,他弱弱提出,这周有好几次都有遗留稿了……我当时的感受挺深。因为依着我对他的了解,若不是遗留的次数或篇数太多,他是不会提出来的。在提出之前,不知道他默默地审掉了多少。他是晚上8点到12点的编辑,在12点之后,如果还要审遗留稿件,那肯定是睡得很晚……道长师兄真是个老实人。
波力
是一只猫社群的风云人物。笑容灿烂、学习力超强。童童和我失之交臂过两次。总是我简信她,邀请做副编,她没看到或没注意。等到回复时,我已招好人。但一家人迟早总会进一家门,最终融入大集体。彭彭是教师,在文学专题的点评中,回复不多,但阅文很认真。童童和彭彭跟着我的时间都不太长,因为工作忙无暇分身而请辞。在圆床中,也几乎不说话。
但这世上,总是会有这样的人。虽然不常联系,却一直都在——他俩便是这样的人。
【捌】文学院学术担当的
雨热
和
李布波
文学专题的社群文学院中,小雨和波波绝对是最亮丽的风景。从他俩入职副编的第一天开始,每天早上的晨读分享,坚持不懈风雨无改地做了三个月,一百多期。无论有多少事,头天晚上,他俩都会把录好的音频传送到群内。
小雨的点评是每天文学院最有意思的时刻,不管是他的温暖用词,还是一把动听的磁性嗓音,总是引爆掌声。波波负责的读书会,从零到有,从粗到精,寻领读者、撰写方案、沟通反馈等等,任劳任怨,从来没有向我提出过困难。而这两个学术派的专业让我也常常汗颜,自觉去翻书。
生日快乐,青衣姐姐
上月在大理,行走于风花雪月间,我有那么一刻,想到简书上,这一群一直跟着我的人。突如其来的思念,似古城的小雨,说来便来。
我在一间小店,从19点到22点半,细细搜寻,安静书写。把感谢与想念,一笔一划落在明信片上,然后寄给了他们。正如我在圆床娘家中所说:我的菇凉少年,答应我,今后无论你在哪里,纵使不再联系,也请保留住这个群。
因为,看着你们进来的次序,我会想到,那一段段,与每个人先后相遇的时光。握着这些在简书的回忆,已经足矣。
生日快乐,青衣姐姐。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记下这一群,特殊的家人——天天快乐,我的菇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