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方式。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

你很好,何必复制别人的人生

十点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9-28 21: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 | 夜奔


我从小就喜欢那些特别有自己的主意,我行我素,不容易被别人影响的人。


所以我特别欣赏杨丽萍,一直为自己而活,从不妥协将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去生活。如今年近60,依然少女般纯净。


印象中的杨丽萍总是穿一身民族服装,留长长的指甲,只为了更好地展现舞蹈;


不跳舞的时候,她住在大理洱海边的月亮宫,种花、种果蔬、养动物、跳舞,连见多识广的鲁豫都对她艳羡不已。



面对采访,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总是一笑带过,绝不寒暄客套,遇到感兴趣的话题,则敞开坦白。柴静说,采访这样的人,挺痛快的,不粘不滞。


这样的底气,来源于杨丽萍在艺术上的绝对追求和自信。


其实杨丽萍不是科班出身,没进过舞蹈学校,不像其他孩子五六岁就开始接受舞蹈培训,她小时候的时光在大山中度过,而大自然也给了内心细腻丰富的她一生的养分。


和科班一板一眼的舞蹈动作不同,杨丽萍的舞蹈很有灵性和原创,一招一式都是她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灵感, 看到火是这么烧的,树是这么摆动的,鸟儿是这么飞的,所以我这么跳就对了”。


从最开始的《雀之灵》,到《月光》,再到《云南映象》,杨丽萍把大自然的美演绎得美轮美奂, 创造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民族舞风格。



在排《云南映象》的时候,她还找来真正在云南寨子里的农民来跳舞,她排练的舞蹈充满了最原始的民族的东西,舞蹈界以前从未出现这种原生态的形式,投资方也被吓到不敢投资。


真正的开创者在开始出现的时候总是会遇到怀疑,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用作品证明自己。面对这种情况,一向不拍广告的杨丽萍不惜打破底线去拍广告、走穴赚钱,也要把《云南映象》排出来。


2003年,《云南映象》公演,没想到演出一炮而响。



观众们才发现原来中国原创的大型舞蹈也可以这么好看,如此有生命力。《云南映象》开始代表中国舞蹈走到国外,台湾人民大受震动,巴西、阿根廷等以舞蹈见长的国家也为云南少数民族舞蹈中蓬勃的生命力感动。


《云南映象》让世界知道,中国除了功夫,除了有大熊猫外,还有深厚的、来自自然的、情感复杂多变灵动的美的舞蹈。



在乱象丛生的演艺圈里,成龙是一位让人佩服的演员。


在香港,他被称为大哥,在好莱坞,他被视为继李小龙之后,第二位“中国文化”的代表。


他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动作片类型,把中国动作片提高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也让国际社会见识到了中国武打片的魅力。


在接受某媒体采访的时候,成龙曾说,不论是鬼片、科幻片还是爱情片,“我们都不如老外拍的好”,要想突出重围,打入国际市场,我们唯有拍外国人拍不到的东西,那就是拍中国式的动作片。


不是用高科技和特效制作,而是卖命的、真功夫的中国电影。



成龙以敢打敢拼闻名,有真功夫傍身的他拍戏从不用替身,再危险的动作也亲自上,因此被称为唯一一个拍电影从来不找替身的国际动作巨星,唯一一个敢从高空直接跳活火山而破吉尼斯记录的人。


成龙的电影,不单只有实打实的动作风格,他更重要的创新在于,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电影风格—— 一种融 合幽默、武打、杂耍于一身的喜剧武打电影。


剧情上,主人公多是普通市民,性格不是好莱坞式的英雄,比较平凡,甚至有些自嘲和讽刺,很贴近真实。


招式上,不只是中国传统武功,而是融合了现代散打、跆拳道的招数,他还特别喜欢结合椅子、窗户、钢丝等道具设计动作,打起来灵活、真实。



90年代,成龙进入好莱坞,这种实打实的武打风格一下子震惊了美国观众。


《红番区》中有一个镜头是他从高楼一跃而下,要跳到对面阳台上去,没有吊威亚,成龙亲自上阵,观众看到这个镜头都惊呆了,原来武打戏还可以这么拍。


因为《红番区》,成龙在美国一炮而响,此后凭借《尖峰时刻》系列,更奠定好莱坞一线巨星的地位, 好莱坞无人不知道Jackie Chan,奠定了中国功夫片在好莱坞的地位。



2016年,奥斯卡为成龙颁发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为世界电影所做的贡献,这是亚洲第四次,华人第一次获得这个奖项,可谓实至名归。



那天偶然间看到ofo小黄车创始人戴威的采访,感受到和成龙、杨丽萍的经历一样的触动,这是一个因坚持自己的爱好而正在改变世界的年轻人。


年仅26岁的戴威,最大的爱好就是骑行。大学期间因参加了学校的骑行社团而爱上骑行。在他看来,单车是完美的交通工具,它环保,能够锻炼身体,并且易于维护。


但单车同时面临着成本高、丢失风险大、携带不便、无法实现随时随地等问题,正是这些不便导致人们越来越少地使用自行车。


创造就是解决目前不能解决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摸索,戴威想通了,丢车怎么办?干脆没有一辆车就没有丢的风险了。携带不便?干脆不用携带不就好了。


既然有这么多不便,那就做一个分享自行车使用权的模式。中国有6亿辆的自行车存量,戴威想做的事,便是以共享的模式连接这些自行车,把自行车真正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他把这个全新创造的模式取名为共享单车。



一开始,这个模式并不被看好。身边的朋友觉得这个创意听起来不太靠谱。网友说“信不信过几天,车子就会全部被偷光”。这样那样的声音曾一度让戴威陷入迷茫,甚至有点怀疑自己。


但最后戴威想,与其过分关注外界的声音,不如把精力放在做自己的事情上。他深信共享单车是一件真正对社会、对用户有价值的模式。只要坚持做这件事,时间会证明一切。


短短三年时间,ofo小黄车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它的价值。它迅速进入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让中国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再次流行起自行车。


北京因为共享单车的出现,机动行驶量下降了10%;堵车的现象也有所缓解;假日骑单车出游的人也越来越多。


现在ofo小黄车已经从中国走向世界,全球13个国家都在享受这种来自中国的出行服务。外媒甚至把共享单车评价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十一前夕, ofo小黄车特别联合成龙、杨丽萍、张国立、郎 朗等原创的代言者 一起为中国原创发声,正式宣告created in China时代的来临,鼓励还在路上的中国原创者共同勇敢前行,一起把来自中国的创造带向世界。




从改变城市出行到让“世界没有陌生的角落”,从中国原创到全球最大、估值最高的共享单车平台,作为中国原创的ofo小黄车,已经不只是一种商业模式,不只是一款共享单车,它也承载着我们国家原创力量的崛起,我们从made in China 到created in China的蜕变。


互联网发展迅速,中国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原创品牌。而我们正在通过中国创造,一点一点影响世界。


只有越来越多的原创者不断努力,拿出自己的智慧和激情,让中国有原创不再是一句口号, 中国才能用自己的力量影响世界。


中国有原创,在你我每个人的手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