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HR新逻辑
有趣有料,分享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前沿、热点、实战干货与资料,和50+万HR坚持学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智联招聘HR公会  ·  AI赋能HR,手把手教你用DeepSeek玩 ... ·  7 小时前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  用deepxseek写Power BI的 ... ·  2 天前  
HR笔记本  ·  高薪HR充电计划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HR新逻辑

65岁“华为女皇”孙亚芳:任正非背后的女人,真是个狠角色

HR新逻辑  · 公众号  · 职场  · 2020-12-15 20:06

正文



来源:Jenny乔(ID:
Jenny-Qiao-Love)

作者: Jenny乔主创团
推荐:HR新逻辑-HRLogic



正当北风起,杏叶一地黄。

今年的冬天,真冷。

这种冷,不单单是指天气的寒冷,更是各方面遭遇的压力、变迁与寒冷。

前不久,荣耀从华为剥离出去。

任正非在送别会上说: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也处在一个最艰难的时期。


我们本来是一棵小草,这两年的狂风暴雨没有把我们打垮,


艰难困苦的锻炼,过几年也许会使我们变成一棵小铁树。


铁树,终会开花的。


有人说,接连面临国外的制裁与打压,华为真的挺难,也许今年冬天是华为最最寒冷的冬天了。

事实上,还真不是。

按照任正非的想法,华为一直都在冬天里艰难求生。

这背后,是数十万人的坚守与死磕。

华为成立33年来,经历过无数次断臂求生。

而几乎每一次,都离不开一个女人的谋划和拍板。

这个女人就是: 孙亚芳。

她被尊称为“华为女皇”,是任正非的最强搭档。

《2018中国最杰出商业女性排行榜》上,孙亚芳打败董明珠和李庆萍,登顶榜首。


围绕在她身上的标签很多:

华为花木兰和“国务卿”、华为的救命恩人、全球50大最具影响力女性……


不过,以上所有都抵不过这一点:

孙亚芳是“最懂任正非的女人”。

左边是孙亚芳,中间是董明珠


01

善解人意的女皇

“让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孙亚芳比任正非小11岁,都是贵州老乡,但两个人起初并不认识。

1987年,任正非在深圳龙岗,筹资2万块成立一个小公司。

而那时的孙亚芳,正在北京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当工程师,工作安稳,手捧“铁饭碗”。

任正非创业初期很困难,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孙亚芳。

并且,在孙亚芳的帮助下,任正非筹到一笔资金,好不容易渡过了当时的难关。

打过一次交道后,孙亚芳了解到华为的运行模式,觉得很有前景。

慎重考虑后,她摔碎铁饭碗,辞掉北京的工作,南下深圳,加入华为。

彼时是1992年,孙亚芳37岁。


一个中年女人,放弃北京的优厚待遇,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企业,这份勇气和胆识,注定了孙亚芳不是普通的女人。

而且,孙亚芳毕业于当时八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毕业之初,孙亚芳分配到国营无线电厂当技术员。

第二年就调到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做老师。

两年后,升到北京的一家研究所。

短短3年,完成三次跃迁,再到加入华为,足以说明孙亚芳是个喜欢不断挑战的人。

很快,孙亚芳的主见和果断也在华为得到印证。

初期的华为,为了拓展市场,大多都是赊销,这导致公司常常资金紧张。

最严重的时候,员工几个月都没有发工资,到处充斥着不满和埋怨。

某一天,收到50万元货款,管理层为这笔钱应该先做什么产生了争执:

有人觉得应该先付给供应商,否则供应不足;


有人觉得应先投入生产……


任正非也拿不定主意。

关键时刻,孙亚芳建议,应该先给员工发工资,供应商可以再找,要是员工都走掉,公司就真完了。


一番话,让任正非暗暗对这个看似文弱的女人,产生了敬佩感。

当这笔钱给员工发完工资后,果然士气大涨,研发进展也有了新的突破。

这一次,孙亚芳的和风细雨、善解人意,给华为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02

雷厉风行的孙总

“小胜靠智,大胜在德”


“小胜靠智,大胜在德。”这是孙亚芳在一次内部的干部会议闭幕式上提到的。

无论是德还是智,在孙亚芳这里可都可以理解为,对企业的忠诚,对追随者的真心。

2003年左右,任正非压力特别大,全球TI产业泡沫破灭,华为第一次出现收入下滑,大家的信心瞬间跌至冰点。

同时,思科电子指控华为盗用思科的部分源代码,思科副总裁还专程来中国,要求华为立即停止销售,并赔偿。

更重要的是,思科出巨资肆意抹黑华为,要致华为于死地。

这压得任正非几乎喘不过气来,徘徊在抑郁症的边缘。


为了排解心中的痛苦,任正非就经常给孙亚芳打电话。

一方面因为她女性独有的细腻温婉,另一方面也因为孙亚芳比一般人更懂任正非。

在孙亚芳的建议下,华为采取迂回战术对抗思科,跟思科的对手合作,聘任最厉害的律师事务所,邀请他们来华为的工厂参观。

参观以后,律师们被华为的研发实力震撼到了,他们相信华为一定是清白的。

给到反击的唯一方式:告思科垄断。

孙亚芳很快采用这个建议,同时借用网络造势,打出华为是民族企业的感情牌。

僵持一年多以后,思科私下主动找华为求和,最终达成和解。

对外这一战虽然胜利了,但内部的种种纠葛,依然让任正非压力重重。

好在,不管什么时候,孙亚芳都坚定站在任正非的后面。


任正非母亲出车祸的时候,任正非正在伊朗出差,得知消息后,他心急如焚,但转机飞回来至少需要十几个小时。

第一时间,是孙亚芳赶去照看。

可以说,任正非的许多重要事情都离不开孙亚芳的陪伴。

有一年,任正非癌症需要做手术,但不敢走漏风声,害怕传出去对各方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事就只有孙亚芳一个人知道。通过她的安排,任正非从飞机上一下来就直接到医院,做完手术后,整个病房冷冷清清的,连一束花都没有。

病床前,也唯有孙亚芳静静地陪着。

孙亚芳曾说:

“不像普通员工生病,至少还有人来看望,有一束鲜花,任总就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



做事业,历来需要付出,需要牺牲。

任正非这种拼尽全力的投入,无形中也影响着孙亚芳。

孙亚芳20多岁时,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后,此后再没有结婚,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华为。

在华为内部,流传最广的一个词叫: “左非右芳”。

简简单单四个字,直观明确地概括出孙亚芳在华为的地位,和员工心中的份量。

在华为人的往来邮件上,所有领导都要出现全名,只有任正非和孙亚芳才能被称为“任总”、“孙总”。

被称为孙总的孙亚芳,那时身为华为董事长,自然也有严厉的一面。

曾经,有下属拿一份资料给孙亚芳看,她问某部长是否看过,对方回答,应该看过了。

孙亚芳立即非常严肃地说:“不能是应该,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几乎所有华为人都知道,如果忘记在展会上打领带,被孙亚芳看见的话,铁定挨批:

“个人形象就代表华为形象,你领带都不打,公司还要不要混......”


执掌着千亿企业,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孙亚芳的压力特别大。

她的严厉背后,何尝不是一番苦心和对企业的热爱。

就像任正非说的那句话:

“要敢想敢做,要勇于走向孤独。不流俗、不平庸。”


03

铁马女战士

“惶恐才能生存, 偏执才能成功。”


孙亚芳最喜欢韦唯唱的那首《心愿》,里面有句歌词:

“燃烧的永远是热血,不朽的永远是信念!”


这句话,恰好是孙亚芳对华为,付出多年努力的最好诠释。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孙亚芳,才是推动华为狼性文化的那个人。

1996年,华为自主研发的数字交换机在市场上反响不错,收益大幅提升。

但问题也很快暴露出来,员工腰包鼓了,干劲大幅下降,尤其是中层干部,准备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看到此情此景,孙亚芳坐不住了。

她认为改革势在必行,先跟相关管理人员沟通,但大部分人不赞同改变。

于是孙亚芳牵头,带领市场部7000多个员工,向公司递交两份报告:

辞职报告和述职报告,在华为掀起了“先辞职、再竞岗”的风暴。

任正非说,我只会在一份报告上签字。

最后,这场变革撤掉了6位办事处主任,营销队伍也有30%的人离开。

这一战,标志着华为从“公关型”向“狼型”的转变。

也让任正非对孙亚芳的信任,再次提升。


任正非曾说:“维持现状就是落后,满足现状就是等死。”

这一点,孙亚芳应该比任正非更有感触,更有危机感。

当确定以“狼性文化”为基调后,孙亚芳斥巨资引进了IBM的咨询公司,为华为量身定制人才管理体系。

这一套体系,在孙亚芳的运筹帷幄下,逐渐演变为华为独特的选、育、用、留四个人才体系模块。

也就是华为“狼性文化”中强调的,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

曾经,有一则传言:

看看那些出差“呼朋引伴”一大波人的,肯定是华为公司的业务员;


而出差只有“孤身一人”的,是中兴公司的业务员;


不出差谈业务,“坐等上门”的,是北电和大唐电信的……


在孙亚芳看来,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使命感。

她说: “什么叫使命感?要真正拿心去做,才是有使命感,心中装着客户才叫有使命感。”


所以,华为市场部人员外出谈业务,可以等客户一个星期。

常常是,还没到上班时间,华为人就已经在客户的办公室门外候着。

客户一来要忙着开会,销售人员就去会议室门口等。

会议开完,客户要约人吃饭,华为人笑着说自己可以再等。

一个多小时候后,客户吃完饭回来,一出电梯门,就看见华为人还在那里,一问根本没吃饭,惊诧之余,这才跟销售人员谈起业务来。

就是靠这样的“华为式训练”,华为销量猛增,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曾经,很多人认为华为的“狼性文化”有些偏执。

但孙亚芳的解释是:

“惶恐才能生存,偏执才能成功。”



04

外柔内刚双面人

“我们没有对手,

我们的对手就是自己”


在每年的年终会上,孙亚芳的总结发言,一定会让人眼前一亮。

她不用惯常的汇报、总结、反思、展望这样的模板。

而是,以她自己的独特方式进行讲述。

这些发言总结,最后都会刊发在华为的内部刊物上。

而且,任正非不止一次公开引用孙亚芳的发言,也多次表示,她对华为的贡献,功不可没:

如果没有市场部大辞职所带来的对华为公司文化的影响,任何先进的管理体系在华为都无法生根。



孙亚芳的多次主动积极,和敢于担当,让任正非对她的信任感达到一百分。

1999年,华为公司需要一个董事长,任正非建议孙亚芳为第一候选人。

最后,孙亚芳全票当选。

这让任正非很欣慰,他迫切需要孙亚芳这样聪慧干练的“臂膀”。

事实证明,这份放心与重托,没有被辜负。

2001年,任正非最信赖的华为副总裁李一男,带着一批技术骨干离开,成为华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李一男,曾在26岁就成为华为副总裁

人才的储备又一次成为焦点,任正非召开讨论会。

会上他说:“现在的华为太虚弱,需要大量招兵买马,引入外部人才。”

说完,要求大家对“新兵”的培训、派遣,拿出具体方案。

参会的几位核心人物思考后表达看法,想让孙亚芳再来一次几年前那样的全体辞职。

但是,孙亚芳却极力反对:

华为不能成为人才集散地,我们必须想办法留住华为想留住的人,让‘狼群'在矛盾和平衡中不断奔跑。



她深知任正非想要“饿狼”,但任何人来到华为两三年,都会成为“饱狼”,到那时,真正的人才被埋没,还会增加很多成本。

如今正在逐步完善体系,应该建立一种更加弹性化的机制。

从此以后,所有管理干部实行能上能下,又一次推动华为快速发展。

对内,孙亚芳敢于跟领导“正面硬刚”;

对外,孙亚芳总是和风细雨,举止优雅。

华为的许多重要接待活动,几乎全是孙亚芳出面,包括英国文化大臣的来访,G20峰会期间对印尼总统介绍华为手机等。

她的亲和力、气场和独特魅力,让人如沐春风。

尤其是,孙亚芳的全英文演讲,让无数人倾慕。


任正非也曾夸奖孙亚芳在百忙之中,还要抽时间学习英语。

《财富》杂志曾这样评价孙亚芳:

她口才和风度俱佳,但行事低调,


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奠定了华为高效的执行文化,


更以女性追求细节、完美的天性,推动华为内部管理精益求精。



05

智慧女舵手

“烧不死的鸟都是凤凰,

从泥坑中爬起来的才是圣人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