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在写作本文时,我发现中文世界并无与lost film这一常用英文术语对应的词汇,为避免整篇文章充斥着「失落的电影」这样诗意但冗长的词藻,故仿照佚书、佚名,造出「佚片」一词。
②:黑白电影胶片的乳胶中含银盐粒子,它们感光后就成为黑色的金属银颗粒,未感光的银盐则在洗印的过程中被冲掉,这就是黑白负片的成像原理。
③:当时奥斯卡奖设立了「独特艺术制作」(Unique and Artistic Production)和「杰出影片」(Outstanding Picture)两项最高奖,前者次年就取消了,后者则演变成了今日的「最佳影片」奖,《日出》当年获得的是前者。
④:这部纪录片现收录在福克斯的《日出》DVD中,也是我最喜爱的DVD花絮之一。
⑤:看上去似乎不可思议,其实这种情况比大家想象的要普遍得多,许多我们现在看到的完整影片都是这样得来的,见本文第三部分「重见天日」。
⑥:一本35mm胶片,标准长度为1000英尺,合300米,以24格/秒计,约合11分钟。
⑦:《大都会》的制片公司,因此片的巨额制作费用几乎破产,于当年4月由德国人阿尔弗雷德·哈根伯格(Alfred Hugenberg)接手。
⑧:此馆非同小可,近年来已经连续发现了约翰·福特佚片《上游》(Upstream, 1927)和有希区柯克参与的《白色阴影》(The White Shadow,1923)。
⑨:「完整」其实只是市场宣传的一厢情愿,因为即使阿根廷和新西兰两个拷贝加起来,原片的两个小段仍然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