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竹庆本乐
竹庆本乐在中国地区唯一授权的官方公众号。他是当代最重要的学者与教育家之一,亦是实修的成就者、书法家、视觉艺术家和诗人。 他的教学幽默清新,饱含传承自其根本上师KTGR的丰沛力量和不拘形式的原创力,深受弟子的爱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全身各系统常见病MRI诊断...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竹庆本乐

智慧的二要素

竹庆本乐  · 公众号  ·  · 2017-07-27 09:19

正文

什么真的使我们快乐



进行智慧的训练时,我们重新与自己乐学好问的心相连结。这么说的意思是,智慧并不只是能了解关于佛教的某些事实,也不是用分析来得到一个最终的答案好让我们可以安心,而是培养一颗开放而且好奇的心。


对于这一点,现代科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科学家不会在想出一个结论之后就退休了,他们不会将自己当前的发现视为最终级、最确定的答案,而是持续地研究、质疑,并且渴求知道究竟真相。


爱因斯坦曾经做出不可思议的发现,但科学家不会只停留在他已开拓的领域中。同样的,我们应该以欢欣鼓舞且开放的心,一步一步探索世界,以此达成智慧的训练。就像爱因斯坦和早期的探险家,我们应该要成为拓荒者,也就是自身实相的拓荒者。


我们要去深入检视到底是什么引发了痛苦,什么真的使我们快乐,由此得到对于实相的洞见,这就是智慧的第一个要素。


智慧的第二个要素,是探索无我和空性的实相。我们必须看到,在所有的痛苦、迷惑、无明及情绪的障碍之下,都潜藏着对于自我的攀执。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不断的引起痛苦。


如果深入探究,会发现我们是透过一种“自我感受”的运作,而形成了“自我中心”。每一件事都从“我”的焦点出发并回到这一个参考点,这种自我的感受,产生了所有主客二元的经验和所有的迷惑,及所有伴随而来的行动和反应。我们变得越来越固着于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这一切都是从对自我的攀执开始的。


因此,培养智慧最究竟的意义,即是发现自我的真正实相,而这就意谓着去看到“自我”的“空性”。换句话说,我们了解到自我并没有坚实或确立的存在,透过观禅(有时被称为“智慧的禅定”)的修持,我们认出这究竟的真谛(胜义谛)。“观”的梵文“毗婆奢那”的意义是“超然的洞见”,换句话说,我们见到了以前所见不到的,见到某种超越我们之前心态的东西。


在修持观禅之前,除了固着的自我,我们什么都看不到,但在修持观禅以后,我们将逐渐熟悉无我。




——摘自《从前有位阿罗汉》DPR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微信号:dpr_china


不多也不少,看着你的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