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中国不同领域的发展成就展开,包括电影、科技、文化娱乐、军事、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崛起,以及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趋势。同时,文章也提到了中国品牌的受欢迎程度增加,外资品牌在中国的销售情况下降,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高渗透率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不同领域的发展成就
包括电影、科技、文化娱乐、军事等领域的崛起,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实力。
关键观点2: 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
关键观点3: 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选择
中国品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情况下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高,反映了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选择的变化。
关键观点4: 中国品牌的崛起和外资品牌的挑战
中国品牌在市场上的地位逐渐提升,外资品牌面临挑战,反映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竞争格局的变化。
关键观点5: 文章传达的自信和肯定
文章对中国的发展成就给予了肯定和称赞,展示了作者的自信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期待。
正文
01
终于,《哪吒2》票房破百亿了。
在全球影史排行榜上的位置,
也来到了前20名。
就在几天前,
还有人讨论,
美队4的上映,
会不会影响《哪吒2》的票房。
结果证明,
这担忧就是个笑话。
美队4上映首日的票房占比,
不到哪吒2的十分之一,
照这个趋势,
不是美队会不会死的问题,
是好莱坞在中国彻底没戏了。
偏偏都看好你,
偏偏也是你最争气。
有海外影评人不服,
说哪吒2的票房,
都是中国人买出来的。
但那又怎样。
用网友喜欢说的一句话:
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中国的好东西,
总有人看得明白。
前几天,
大名鼎鼎的德意志银行发了份研报。
要说平常,我会觉得,
报告这种东西有什么好看的。
但偏偏这份报告很有意思,
它想传达的核心内容是:
中国很强,
中国产业很强,
中国内部也很强,
2025年中国要爆发。
还得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哪怕是我们自己,
可能也不敢这么放话。
但这份报告的作者,
是个专业中国研究员,
人家举了很丰富的数据和例子。
就比如中国科技实力的集中爆发:
2024年初,
中国电动车卖爆,
比亚迪、问界、蔚来、小米,
中国市场上什么价位,
什么风格的车都有;
2024年底,
六代机和DeepSeek两大神器出山,
英伟达股票跟着就崩了。
德银有理有据,
中国的护城河,深着呢。
02
想了想,还真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触,
从去年开始,
我们很多领域,
很多事情的风气都变了。
网友@扎了个辫子总结,
中国半个月就有一个全球热点。
有评论回应,
感觉从黑神话开始,
一切就不一样了。
去年在steam销量第一的
《黑神话悟空》,
是中国第一款3A游戏。
3A游戏,简单来说就是
高成本、高质量、高体量。
其实和《哪吒2》一样,
都是文化软实力的象征。
能做得好,
一是有底蕴,
二是有技术,
三是走得通商业化。
光本土销量,就震惊老外。
后来刷爆朋友圈的DeepSeek,
就更有意思了,
在我们这边,
老人家写诗写对联用得开心;
而在大洋彼岸,
前脚美国科技巨头吓一跳,
赶紧讨论要防备,
后脚微软自己,
就把DeepSeek搬到了自家服务器。
毕竟它先进、开源、成本低,
比OpenAI都良心。
好东西,谁不喜欢呢。
作为一个老百姓,
我也不知道AI、六代机,
那些复杂术语是啥意思。
但我知道,
《哪吒2》不加海外市场,
已经能暴打好莱坞,
中国的电车,
快把合资豪华车都给干没了。
有这样一个视频,
是大众前CEO迪斯博士,
和中国车企蔚来的CEO李斌对谈。
迪斯对蔚来等中国车企的成绩
连声感叹,
说中国车企敢创新,
反应快、敢于试错,
“太不可思议了”。
用吴京那句知名语录:
这不都是钱吗?
有生产,有回报,那就是好事。
网友@刘迹总结,
DeepSeek代表科技,
六代机代表军工,
黑神话和哪吒2代表文化娱乐,
小红书代表互联网,
国力的崛起体现在方方面面。
机器人、无人机、新能源汽车,
处处开花。
有评论说:
中国的发展速度,
往往会超过最乐观的人的想象。
“我们,早该认识到自己的东西好了”
03
当然,
中国人向来不容易被忽悠。
至少我们自己都知道,
好东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以前是他们创造、我们模仿。
现在是我们创新,他们惊讶,然后跟随。
这种变化背后,
有很多年的努力,
有无数人的拼搏。
比如《哪吒2》,
动员了几千名动画人,
全国一百多家动画公司,
几乎是举行业之力,
用中国独立技术,
做出了世界一流的特效。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说:
可能行业最顶尖的50个人才不在中国,
但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打造这样的人才?
黑神话更是国产气息满满,
游戏画面中的古建筑,
是团队花了将近7年,
到全国各省市,
一点一点扫描出来的。
它上线的时候,
国内很多做文娱的朋友,
都在发朋友圈庆祝,
庆祝啥?
我们自己把3A那一套搞出来了,
纯国产,倍儿正宗。
这种坚韧的创造力,
是我们的优势。
文化产业如此,
高科技产业也是一样。
科技的掌上明珠,
不用多说,是芯片。
而在汽车领域,
蔚来自研的中国第一颗智驾芯片,
就要在今年3月上车了。
智驾芯片以前的霸主,
大家很熟悉,特斯拉、英伟达。
英伟达的Orin,
曾经引得中国车企疯抢。
当时的媒体都感慨,
万一英伟达有事,
我们的芯片怎么保障?
新能源汽车的国产势力,
其实对这些问题心中有数。
也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认输。
芯片研发的难度无需多言,
烧钱,周期长,回报慢。
但再难的事,
总得有人干。
04
其实,又何止芯片。
电池,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是国产;
激光雷达,
禾赛和速腾聚创是国产;
智能汽车四大硬件,
华为都布局了自研;
蔚来的ET9,
也把智能电动汽车新大三件:
芯片、操作系统和智能底盘,
都给搞定了。
中国企业顶着市场压力投钱研发,
最后成功了,
你能说只是时代红利吗?
这都是我们的工程师、企业,
奋力拼出来的。
用户需要,产业需要,
那咱们就有动力去做。
我们也能从0到1搞定它,
自然不怕卡脖子。
动画电影、3A游戏、AI大模型,
都是曾被外国“垄断”的领域。
但有人愿意长期坚持、克服压力,
直面误解和质疑,踏出一条新路,
让我们打破藩篱,
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央。
新能源汽车、文化娱乐、军事科技,
都是一样的道理。
这些消息和成果,
这些埋头苦干的人,
这些为了自己的目标,
逆风也要往前闯的人,
就是我们的信心所在。
05
这壁垒一破,
我们也不奇怪,
为什么传统外资品牌,
甚至是那些豪华品牌,
慢慢不受中国车主待见。
而我们自己的新能源品牌,
却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喜爱。
春节回家用车,
是个特别有代表的场景。
@凤凰周刊有个报道很有深意,
过年讨论回县城有多少豪车,
BBA有多大面子的言论少了,
讨论国产车体验,
和老家人分享电车配置的声音多了。
@南风窗也发现,
曾经偏爱BBA的县城老钱,
现在都开始研究换电和智能化了。
在经济稍微发达点的地区,
比如浙江、江苏的一些县城,
四五十万的蔚来ES8和问界M9,
销量甚至超过了传统豪华燃油车。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兴福镇,
估计大家没怎么听过,
一个常住人口一万出头的小镇,
居然拥有接近1000辆蔚来。
这些现象背后是什么?
是朴素的老家亲戚,
不再只认得BBA,
中国汽车品牌,
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是有的外资品牌不思进取不创新,
年轻车主体验过国产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