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江苏高院
发布司法信息 传播法治精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18岁小伙失联获救,付费8万!救援者:首次收 ... ·  昨天  
封面新闻  ·  铜梁龙马明日开跑! ·  昨天  
封面新闻  ·  铜梁龙马明日开跑!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刚刚,利好传来!事关AI→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正式实施!驾驶证申领政策有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江苏高院

聚焦物业“小案件” 守护幸福“大民生”

江苏高院  · 公众号  ·  · 2024-06-20 09:48

正文


江苏法治报2024年6月17日头版


聚焦物业“小案件” 守护幸福“大民生”

——江苏法院开展“物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政法惠民项目纪实


小区是温馨的港湾,是业主共同的家园。和谐安宁的小区带来的是优雅和舒适,还能让人感受到品味和尊严。

今年以来,江苏法院聚焦群众对解决物业纠纷高频司法需求,开展 “建立健全物业纠纷源头预防化解机制” 政法惠民项目,通过走访调研,找准物业纠纷类型、成因、特征,打造集源头治理、多元解纷、诉调对接、示范诉讼为一体的物业纠纷疏导化解机制。一季度,全省法院新收一审物业纠纷案件5018件,同比下降43.08%。


强化部门协作

实现物业纠纷联调共治

小孩子们玩着儿童滑梯,大人们在健身器材上锻炼,棋牌室里不少人在打牌下棋……走进淮安市淮阴区的某花园小区,给人感觉是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然而,一年前,这是一个有着103件物业纠纷的小区。8号楼南侧下水道经常堵塞,臭气熏天。小区居民向小区物业反映,物业说那是开发商遗留下的问题,物业无能为力。就这样,居民陆续起诉小区物业。

2023年2月,由“淮阴区物业纠纷调处中心”中的 “人大代表物业纠纷调处工作室” (以下简称工作室)将该小区情况向街道工委、人大环资委等部门汇报,一周内,人大代表和街道办、住建局等部门负责人到涉事小区调研,实地了解下水道堵塞状况,面对面听居民和物业“诉苦”,而后召开现场议政会,交办小区所属街道办负责筹措资金,并启动小区维修基金,街道办负责施工,住建局负责技术指导。施工完成后,工作室联合居民代表验收施工质量,并收集社情民意,倾听民众感受。


通过工作室的推动,该小区堵塞的140米下水管道已重新铺设。居民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103件物业纠纷从根源上得到了圆满解决。


据淮阴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洋介绍,几年前,物业纠纷呈“井喷”之势,每年的“两会”,都有代表委员关心物业纠纷问题。淮阴法院王晓峰法官牵头起草了《关于建立淮阴区物业纠纷集中调处机制的建议》,获得区人大常委会大力支持。


淮安市淮阴区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旁听物业纠纷示范庭审,代表对庭审进行评议。

2022年3月,由司法局、住建局、法院等单位联合成立 “淮阴区物业纠纷调处中心” ,并制定《关于区物业纠纷调处工作的意见》,理清纠纷调处、信访化解、督促整改等职责范围,法院委派干警指导物业类案集中调处。中心成立以来,年均登记受理案件1200起,立案审理仅100多件。

全省法院切实贯彻落实省委政法委《关于做好2024年度政法惠民实事工作的通知》和《2024年度政法惠民十件实事推进计划表》,充分发挥司法在物业纠纷多元化解中的引领推动作用,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加强与住建部门、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行业协会、基层组织沟通协调,推进多领域联调共治,协同多元化解矛盾、推动基层善治。


提升解纷能力

推动物业纠纷快速化解

几年前,仪征市民王女士购买了一套“三手房”,她满心欢喜搬进新家,入住以后却发现家中时不时会发出不明异响,怀疑自己买到了“凶宅”,惊吓忧郁之余甚至患上神经衰弱,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王女士用拒缴物业费的方式表达恐惧和愤懑,物业公司也连声喊冤:“我们也搞不清楚什么情况,即便房子真的有异响,也不是物业的问题啊!”几番“闹腾”下来,双方最终对簿公堂。

房子异响到底来自哪里? 仪征法院非诉服务中心 对案情进行了初步研判后,指导朱广龙进行调解。朱广龙参过军,转业后有机关工作经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取得了国家物业管理师资格,被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授予“物业管理改革发展30周年物业服务企业资深经理人”荣誉。2022年他受聘成为仪征法院驻院人民调解员。

朱广龙认为,要解开王女士的心结,还得先解开响声之谜。于是,他联系物业经理,一起在房子里蹲守,一直到后半夜都没什么动静,感觉要无功而返时,“咔哒咔哒”,突然传来短暂而急促的声音……朱广龙感觉面前茶几上放着的茶杯盖抖动了一下,他的背后惊出一身冷汗。

经过冷静分析和查阅相关资料,他提出,电梯运行至某段与固定的圈梁产生了共振并传导到楼板,从而导致王女士家中有了无规律的异响,可以在电梯轨道固定件与圈梁之间加上橡胶垫以减少摩擦。物业把橡胶垫装上后,异响真的消失了,老朱用自己专业的科学判断破解了“凶宅”之谜。


在仪征法院组织下,调解人员组织业主和物业公司进行调解。

“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往往涉及多方当事人,矛盾多、沟通难,搞不好就是群体性事件。解决该类纠纷,需要会说法,同时,还需要懂相关政策和社情民意,不少场合,说理的要求比说法更高,这就对解纷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仪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江厚良介绍,他们在仪征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办事大厅设置有专门的 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 ,挑选了10名驻院人民调解员,还与司法局联合,特聘专业人士朱广龙担任物业纠纷专业调解员,让“朱广龙调解工作室”这个群众“信得过、叫得响”的调解品牌发挥专业能力强、知名度高、热心调解的优势,促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今年以来共诉前分流308件,成功化解192件,诉前调解成功率62%。


朱广龙是江苏众多 物业纠纷调解员 中的一员。 全省法院联动协调房产管理部门及各级物业协会,挑选了一大批专业调解员,并针对调解纠纷中常见问题等进行专项培训,明晰调解员职能定位,提升调解技能素质。资深调解员参与诉前调解,开展示范性调解,推动物业纠纷快立快调。


据省法院民六庭负责人介绍,江苏法院还组建物业纠纷融合法庭、专业化审判团队对物业纠纷类型化审理,提高对蕴含风险隐患案件的鉴别能力和对敏感复杂问题的应对能力,提升物业纠纷化解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基于物业纠纷类型化特征,开发应用“未来法官助手”智能辅助办案系统,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现物业纠纷类型分布、变化趋势,形成动态提醒,在案件数量出现异常变化的时候,及时加强或调整治理举措,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作为提升治理实效的新动能。


坚持前端发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