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福州,微风拂面。
午后的街头巷尾、公园茶馆,总能看见几人围坐,茉莉花飘香四溢。
茉莉花茶贯穿着福州人生活的日常,就着花与茶的香气,
啜一口入喉,品味的是扑鼻的芬芳,也是来自岁月的醇香。
伴着花香,所有的浮躁都被融入在茶水之中,潜入平淡的日子里。
茉莉花作为福州的市花,千年以前便在榕城大地生根发芽,在岁月滋润下散发清新的芬芳。
当花与茶相遇,
茉莉的香中和了茶叶的苦,
清甜纯馥的味道便从
舌尖沁入心底,
苦
中带甘,也正如
人生之味。
千朵茉莉窨茶骨,
万缕花香一口茶。
茉莉花茶的芬芳萦绕在每个福州人的心里,就算
远离了家乡的熟悉街巷,
那清幽
的茶香仍旧会在记忆的梦里悠然飘荡。
「闽江口边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福州,自古以来就是茶香、花香弥漫的土地。
这里地处
闽江入海口盆地,盆地四周山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日照短,云雾缭绕,
无论在光、温、水、热等方面均为茉莉
花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生态环境。
茉莉花可分为单瓣、双瓣和多瓣,
单瓣茉莉
花则是福州所独有,其香气浓郁悠长,是双瓣和多瓣茉莉花不可比拟的。
福州这片土地孕育出了芬芳清幽的
茉莉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福州人则
创造性地将其与醇香怡淡的高山绿茶相结合,制作出了茉莉花茶。
福州茉莉花茶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宋代,至今已逾千年。到了清咸丰年间,更是作为宫廷贡茶,尤其受到慈禧太后
的喜爱。当时的福州,也由此成了全国
茉莉花茶生产中心,而如今,福州茉莉花茶早已远销20多个国家与地区。
著名福州籍作家冰心从小跟随祖父喝茶,对茉莉花茶也是情有独钟。
她在《我的父母故乡》中曾这样写到:「福建华侨,遍于天下……在他们家里、店里,吃着福州菜,喝着茉莉花茶,使我觉得作为一个福建人是四海都有家的。」
茉莉花茶足够「列作人间第一香」的关键,在于其古老的「窨制工艺」。
窨制,即是将茶坯与茉莉均匀拌合,一层花,一层茶,层层铺叠,让茶与花的香味互相融合渗透,直至茶香与花香最终融合。
在窨制的过程,一簇簇茉莉仿佛在茶中盛放,茉莉吐香,茶叶吸香,花香随之一点点浸透茶骨。
古法窨制为纯手工,要经过茶坯处理、鲜花养护、茶花拌、堆窨、通花、收堆、起花、烘焙、冷却、转窨或提花、匀堆装箱等数十道精细工序,极为繁复,不容取巧。
完成窨制过程一次叫一窨,重复一次叫二窨……每复窨一次,香气就愈加浓郁,工艺难度也随之翻倍增加。
目前国内许多茉莉花茶在一、二窨就结束,然而福州传统茉莉花茶工艺则要求达到四窨以上。
如此反复多次窨制,约万朵茉莉花才能制成1斤花茶,实属珍贵难得。
「只闻花香不见花」是茉莉花茶区别与其他花茶的一大特色。
经过窨制之后,茶叶早已把香气「吸收」,将花与茶分离出来,也是为了避免放久了的花瓣对茶滋味的影响。
茶中注入了花魂,茉莉花由此蜕变成了茉莉花茶,茶味浓醇,香气浓郁。
春日饮茶正当时。傍晚的一缕霞光斜照窗台,微风拂起帘幔,将动人的春色收入杯中,花香从梦中苏醒,随着空气弥漫在一方天地,「万物复苏,春天到来」的味道便会扑面而来。
「梦里芬芳」
——将花之馥郁、茶之清野倾洒而下,在落盏、注水、冲泡之间香醒了你我的一场梦。
它的包装也独具特色,灵感来源于民国福州女子的形象。头上的「三条簪」是旧时福州女性特有的发饰,它曾是福州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在当时是劳作的需要,也是防身之备,是她们辛勤劳累、可敬可钦的实证。如今,饮上一盏清茶已不再是一种奢求,我们可以喜悦自我,也可以与众人畅享。
传统的茉莉花茶以绿茶为坯,
茉莉红茶
则创新性地将传统窨制工艺与红茶工艺结合,四窨一提造就茶柔花香。
茉莉花轻灵飘逸的香与红茶厚实稳重的醇缱绻缠绕,回味悠长。杯中汤色深红明亮,一改茉莉花茶的「清汤白面」,抿上一口,在唇齿间回转,香而不浮,鲜而不浊。
条索紧直、两端尖细的
茉莉松针
,采用六窨一提,每一次冲泡,都仿佛茉莉花在眼前盛开,在品味之前,鼻腔先涌入了一阵芬芳。
花香透过茶汤弥散,构建出一个「香气世界」,懒了一个冬天的身子也在花香茶骨的「浸润」下慢慢苏醒起来。
八窨八制的
茉莉银针
则更为上乘。茶芽肥厚匀嫩,根根如针,经过八次窨制、反复烘培后,香气愈加浓郁,渗入茶骨,花与茶也得以中和,趋于温和养人。
虽不见花,却花香满溢,泡上一盏,当沸水翻滚过茶芽,无需几秒,便会满室芬芳,经久不散。银针的鲜爽配上茉莉的清香,犹如清波带残雪,让人沉醉在春日的惬意之中。
送君茉莉,请君莫离。
伴着花香的清风,何不暂别忙碌的日子,徜徉在花与茶之间,寻得向往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