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雅思考试官方微社区
请登陆雅思考试中文官网www.chinaielts.org 获取更多雅思考试官方信息,本网站及官方微账号由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运营,为考生提供一手官方考试动态与新鲜活动资讯,分享权威备考资料,助你了解雅思轻松备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态梦网  ·  开门红!国内行业领军企业落户滨海新区 ·  6 小时前  
生态梦网  ·  游园会!音乐会!生态城里欢喜闹元宵 ·  6 小时前  
生态梦网  ·  太火爆!生态城勇夺全市热门景区前两名 ·  昨天  
南方能源观察  ·  为解消纳难题,分布式光伏管理升级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雅思考试官方微社区

[平凡中的不平凡]3个雅思分数,4个国家,5座城,这个小城姑娘带着雅思8.5分走世界

雅思考试官方微社区  · 公众号  ·  · 2017-05-29 17:54

正文

过去的7年里,3次雅思分数,带我走过了4个国家,5座城市。一次又一次的交叠,不知不觉成长。




初来乍到

蕉风椰雨新加坡



第一次考雅思,高二,在济南市山东大学的考点。考试完的那一刻放下笔,心中释然又忐忑。随后又参加了口试,面试官是一个英国大叔,不记得说到哪里戳到笑点,我们俩都笑了,顿时内心的紧张瞬时荡然无存。不长的等待,我终于拿到了我的雅思成绩。七分!接着,高中毕业了。凭借着雅思和高考成绩我顺利来到了新加坡一所知名大学念会计。北国风光倏忽变成了蕉风椰雨。



刚来到新加坡,路痴的我不知道迷路多少次。在智能手机和谷歌地图还没有流行起来的时候,一次次一个人流连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课业跟不上时,也曾一个人在家里痛哭。英文不够好,小组讨论总有些底气不足,课堂展示只能硬着头皮说。我决定把Fortune Favours the Bold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就算心里胆怯也鼓足勇气,绝不不放弃尝试。从大一入校开始我就参加了大学的志愿者组织,曾帮孤寡老人粉刷墙壁,也曾在人来人往的乌节路为红十字会发传单,鼓励路人志愿献血。


课余,我不甘平淡,拉上老友去报名宝莱坞跳舞社,我们两个中国人跟一大群印度妹妹每周大汗淋漓的练习。到了学校表演时,穿上大红大金的跳舞服,画上浓浓的印度妆。平时性格比较文静的我们大胆地走上舞台,热烈地随音乐起舞。我还参加了自己喜欢的日本文化社,大二时,社团竞选,我如愿以偿当上了社团的市场部主管,去新加坡的日本学校交流,参与筹划各种校园活动。课余,我在学校做助教和研究助理。新加坡大学,尤其是商科院校的竞争性很强,大学同学多为新加坡华裔,从打一开始不少人就开始精心打造自己的简历,提前半年申请心仪的实习,上课敢于发言,积极表现,为在老师心中好的印象。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更是家常便饭。对于这些,我和我的中国朋友们不知道吐槽了多少次。 可是四年后,大家却都纷纷华丽变身,才知道经历的更多,才能成长的更快




美国,荷兰,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特别快




大一的暑假我跟几个好友来到了美国打工游玩,在弗吉尼亚的海滩旅馆做清洁工。干着干着活便挥舞起扫把抹布高歌一曲,一下班就去骑着一辆破烂自行车叮铃叮铃飞驰过美国小镇整整齐齐的小路。临走时,正是我19岁生日,感觉那小镇的阳光如此明媚,似乎永远在我的记忆一角闪耀。然后我们拿着打工攒下来的几千美元,痛痛快快的畅游东西海岸。大二的时候,我来到荷兰交流,最爱的是哲学课和国际关系课,听荷兰老太讲那些稀奇古怪的理论学说概念。结课了,为荷兰同学烹饪一大锅麻婆豆腐,把他们个个辣翻。顺便走马观花一般看了意大利,西班牙和西欧的几个国家。临走了,我跟荷兰交的好朋友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但是 我们总是要向前走的。我们会走向哪里?



那段忙碌充实的英伦时光


大学毕业仿佛走到了人生的第二个岔路口,我也参加了人生的第二次雅思考试。那时挣扎在应付课业,做兼职,申请工作和申请学校的重重挑战之中,我只来得及考前一星期简单重温了一下雅思考试的形式。结果很顺利,综合下来竟然有8分。看来四年来曾经令我焦头烂额的课堂展示和英文报告总算没有白费。


很快就收到了英国学校研究生项目的录取,幸运的我还收到新加坡的英国教育协会发来的一笔奖学金。看来万事俱备,就差一张机票了。向往已久的英国,我来也。新加坡的热情突然变成了冷风冷雨的英伦风情。我从一个国际大都市,来到了中等规模的谢菲尔德,又进一步来到了彻彻底底的英国北部小镇杜伦。 我发现自己那一刻燥热的心渐渐平静,通透。又可以扎扎实实的看书,写字,研究学问了。我的心里每天都是充实的。


假期还是要旅行,只是这一轮目的地变得稍微小众一点。我在冰岛的深夜乘一辆大巴追逐北极光。走进埃及的金字塔,触碰那阴暗处的墙砖。我来到土耳其,无人的海边,跟养猫的看门人喝一杯茶。我乘火车到希腊,看昔日的荣光,与今日的萧条对应。


而课余我干了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事情。包括去化学公司做会议翻译,参加杜伦奖培训,业余帮一家英国的咨询公司联系中国的业务,学法语,翻译歌谣童谣,录中文儿歌唱片,去学校IT部门做助手。当然还有:学做饭,弹吉他,犯花痴,看英国相声, 周末做火车乱跑。也许因为各种丰富的经历,毕业不久,我就拿到了一个在香港工作的offer。行业:商业情报和尽职调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