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妈说:
昨天看新闻说,去年12月陷入奶粉丑闻的法国乳业巨头
拉克塔利斯集团
承认,
问题奶粉污染源可能10多年来一直没有被彻底清除。
2005年,法国发生大规模奶粉遭
沙门氏菌污染事件
。2006年,发生污染事件的克朗工厂被拉克塔利斯集团收购。
也就是说,
从2005年到现在,克朗工厂生产的奶粉品牌可能一直存在污染源沙门氏菌!
去年12月,法国发现20个半岁以下的宝宝感染
沙门氏菌
,
很多宝宝出现
发烧、以及伴血性腹泻。
经调查,确认了其中13个宝宝在感染前,曾吃过产自拉克塔利斯集团同一生产地点的一段婴儿奶粉。当时大量的奶粉被召回。但是并未证实污染的源头在哪里。
而就在近日,该集团承认了,2017年发生的奶粉污染事件与2005年的事件一样:
致病菌是同类型沙门氏菌,污染源都位于克朗工厂1号干燥塔。
沙门氏菌
是腹泻的四大病因之一。大部分沙门氏菌病病例病情轻微,但有时也会危及生命。
尤其是对宝宝来说,可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
看到这样的新闻首先是震惊,拉克塔利斯集团是2017年全球乳业第三名!这么大的乳业公司,竟然在质量监管上存在这么大的漏洞!还达十年之久!
拉克塔利斯集团
然后是愤怒!此次事件
涉及销售到全世界80多个国家的大量产品
,有近“7000吨”奶粉可能受到污染。禁售的奶粉清单包括600多个批次,其中有近40批次出口中国大陆地区,
而
有多少受污染产品被小宝宝喝下,或还有多少受污染产品仍在公司的仓库中,目前仍无法确定!
所以,如果妈妈给宝宝买的奶粉如果涉及
法国牛栏(milmel)、贝果(Picot)和喜丽亚(Celia)
(后面会有具体品牌图片,妈妈可以对照),赶紧不要再给宝宝吃了!
妈妈
快自查,小心电商代购
我专门去家周围的商场看了一下,并没有发现问题奶粉,但在网络上仍可以买到。
妈妈们如果给宝宝吃的是这几个品牌,不管是哪个批次,都暂停给宝宝食用吧。
牵涉到的奶粉包括:
法国牛栏(milmel,
无棕榈油,一阶段900g)
贝果
(
Lait Picot SL
不含乳糖,一阶段350g)
贝果(Picot Pepti-Junior,
不含乳糖,一阶段460g)
另外,在去年12月,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暂停了
喜丽亚
企业的注册资格,该企业隶属于法国拉克塔利斯集团,也涉嫌“沙门氏菌”污染。这意味着,
喜丽亚品牌暂时失去通过官方渠道对华出口奶粉的权利。
喜丽亚(Celia)
除了上面说到的四个品牌,该集团同时也为在华销售的多个奶粉品牌代工,如
维达宝(Mon Petit)、法瑞康(Bebe Laita)、安琪儿(Neoangelac Plus)
等。虽然并没有被召回,但是妈妈也可以多留个心眼。
感染了沙门氏菌怎么办?
沙门氏菌其实很常见,感染由家畜动物的肠道菌引起,会使人发生
食物中毒,
症状包括
严重腹泻、腹部绞痛和呕吐,发烧。
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常见。
曾经有个澳洲7岁的女孩,在吃了悉尼某个肯德基的
鸡肉卷
后,女孩和家人都感染了沙门氏菌,女孩症状最严重,出现败血症,还并发了脑病变,导致
四肢瘫痪
和大脑受损,从此要坐轮椅生活。
不过,
大部分
沙门氏菌病
患者不需服药即可自愈,但是情况严重的宝宝,如不及时进行急救处理也可导致死亡。
如果妈妈发现宝宝有拉肚子、发烧,呕吐,都要尽快带宝宝去医院做诊断。
在平时,不仅仅是奶粉,我们给宝宝吃的食物都要
注意清洗和高温煮沸
,尤其是
生鸡蛋、生番茄、未经巴氏法消毒的牛奶
,都有感染沙门氏菌的可能。
我们购买奶粉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自从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产奶粉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从那以后,大部分妈妈会选择国外奶粉。可是出了今天这样的事情,国外奶粉也陷入了信任危机。
其实,目前国内奶粉企业在生产、管理各方面都日趋严格,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被称为史上最严奶粉政策,按规定,我国对奶粉配方的管理
由备案制改为注册制
,未取得注册的奶粉将不得在境内销售。这将使中国市场上
接近2000种婴幼儿配方产品减少至不到1000种,
所以,
用国产大品牌奶粉也是理智的选择。
如果选购国外奶粉,尽量购买通过传统线下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奶粉。
因为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海关、国家质检总局会进行相关检测;之后,在产品流向市场时,食药监总局还会对产品进行抽查,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奶粉的质量。而
选择海淘或代购就相对冒险了,除非找相熟的朋友带。
瓜妈最后说: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出这样的新闻,心里都是一阵紧张,生怕之前给瓜瓜吃错了产品。宝宝的口粮事关重大,尤其是对于小宝宝,奶粉是他们主要的食物,一旦发生问题,都可能发生极大的影响。
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未从源头上哪怕做出一点点的关注和检测,让污染长达十年之久……目前法国政府已经全面介入调查,克朗工厂的产品也已经被禁止销售。虽然有直接证据证明受到伤害的孩子是140多个,品牌方表示愿意赔偿,
但是对曾经吃到过这些“毒奶粉”的孩子的隐性伤害又该如何补偿呢?
希望这些孩子最终平安无事,也希望我们的宝宝从来没有吃到过这些“毒奶粉”,希望商家在卖产品前,能真的从人性和安全出发,而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