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读书
文字之美,精神之渊。关注当下优秀出版书籍,打捞故纸陈书,推出凤凰网读书会、读药周刊、凤凰好书榜、文学青年周刊、凤凰副刊、一日一书、凤凰诗刊等精品专刊。在繁杂的世俗生活中,留一点时间探寻文字的美感,徜徉于精神的深渊,安静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文汇学人  ·  陆建德 | 书签·图书馆·白芝浩 ·  2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搞抽象”,为何成为了一场狂欢?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读书

比写作更庸俗的是生活|春树专栏

凤凰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文学  · 2016-10-25 07:54

正文

凤凰读书 春树 专栏 树心旁


"傲慢蒙蔽了你的灵魂

使你不能看到光明。

你说,我们的信仰——是迷梦

而海市蜃楼——是我们的都城。"


——阿赫玛托娃


春树专栏

比写作更庸俗的是生活



似乎年龄越大,烦恼就应该越来越少。但不是这样,烦恼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少,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烦恼。只是年龄越长,就越难以表达烦恼而已。真不好意思,智慧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迷茫也是,青春期的时候常见,而成年后也时不常地就冒出来一回。


后来发现可能是因为没钱吧。有些问题用钱就能解决了。正在胡思乱想着,朋友双鱼座发来微信说她很忧伤。我打电话过去,她说感觉生活没有意义,有时候都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感觉活得很失败……


这种情绪的来源,可能真的是因为我们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巨大的鸿沟,因为我们太不接地气了,活得太虚幻,忽略了现实,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没法儿主宰自己的生活,我们真的太失败了。这种完全算是抑郁情绪吧?虽然我们没有抑郁症,但也在秋天刚来的时候或者是天黑之前想大哭一场。总有种莫名的不知道哪里来的感觉让我们很失落,让我们悲春伤秋。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我们的生活基础不够坚实?比如如果我们有车有房有事业,会不会就好一点?前提是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非常满意的选择,而非为了现实所做的妥协。


有些东西我们永远绕不过去。大概两年前,我和双鱼座朋友有过一场几乎完全一样的对话。那时候我们坐在她极简而昂贵的客厅里,两个人都愁容满面,她说起来要不要买房,早些年我们都过于乐观而挥霍,没有人想过买房子。而现在我们谁也买不起了。尤其是,我们很难降低生活标准。其实每个月她花在房租上的价格,完全可以付一套很不错的房子的房贷了。


音乐迷人,灯光幽暗,鲜花香气四溢,墙上挂着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但我们两个人却充满焦虑:怎么办呀,我们的未来一片黑暗。我们需要生活保障,我们没有存款,更没有不动产,当然我们有医疗保险,因为我们不想麻烦人。我们太有品味,与此同时又很浅薄,尤如《欢乐之家》的女主人公莉莉小姐一样,"她回想了一下法里希小姐那狭窄的公寓房间,以及里面廉价的家具和难看的墙纸。不行,她绝对受不了破旧低劣的生活环境,无法低头俯就贫困与污浊。"


生活教给我们鉴赏力,让我们有机会了解这个世界的美好之处,同时生活也充满了沉重的义务与责任,我们需要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买单,这就是我们最欠缺的地方。


,我们选择了一种比较文艺的生活方式,从而注定过上了一种不够稳定的日子。


记得我刚开始读鲁迅时,就被关于他稿费的八卦吸引了。而他看得透,拎得清,分析世事特别实在明白,总在文章里叮咛,"有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而看萧红,我总被她笔下那极端贫困的生活吓到,"向梗妈借十个大铜板,于是吃烧饼和油条。……我知道今晚连买米的钱都没有,所以起来了,去到朋友家吃月饼。"(《我读着诗篇,自己过个中秋节》)有时候看萧红真是看得痛,想使劲摇她肩膀"你怎么就不去挣钱啊!你怎么就不去打个工!"哎,想想自己,跟她一样,还不如她,也就叹口气,把我搁那个时代,恐怕更惨吧。何况那并不是女子可以随便打工的时代。我们现代人想起以前,总是自以为是,以为是人家没有尽力,这是忽略了社会背景的缘故,其实人家已经算得上是突围了。又想起台湾作家戴文采在《我的邻居张爱玲》里写她为了写张爱玲,特意与之住到了同一个公寓,然而也仅仅见了她一次。翻人家垃圾,细细写人家的生活习惯,从扔垃圾到饮食,到张爱玲窗口的那两棵棕榈树到人家读的报纸去的银行。太吓人了。因为戴文采是胡兰成的粉丝,写起张爱玲来下笔就不算公平。她在《我的邻居胡兰成》里,更是把胡夸了个够,把张意淫了个够。


不过倒是说了句平时少有人说的话"张爱玲一生贫苦几乎沦为乞丐,是不是该责怪盲目不实的剧场式崇拜害惨了她!没能过上如张恨水的文人日子?都想做她的传人,却看不见她艰苦的尴尬,谁也没有伸出尊敬的援手!这长长的半乞丐的生活该传给谁?到底是谁的错?这么多人靠书写她赚钱教课拍戏营生,多少荒谬的世相。"然而才情和过得好没有逻辑关系,君不见那个百万粉丝的公众帐号,又有哪几篇文章真让人能读进去的?我关注的写得好的文章,每每点击率才几百,而明明是东拼西凑的号,阅读量却十万+。这又上哪儿说理去?


所以说啊,文科学生在美国是最难找工作的,就是因为他们满脑子文学艺术,然而在现实面前又不太好顺从和适应吧。文科也越来越变成了家境好的学生所选的系了,如果家里穷困潦倒,估计还真没法心无旁鹜地沉浸在学术生活里。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个着名的例子,美国短篇小说大师卡佛,他被媒体称为"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家",他出身比较贫苦,是个蓝领工人,一直靠打工来养活自己和一家人,记得他说自己为什么不写长篇而是短篇,是因为随时都会有人抽走他屁股下面的椅子。


而且,尽管他后来出名了,成功了,却并没有对他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这真让我们这些信奉"有志者事竟成"的人心碎啊。


就像前一段时间,我采访北京的作家狗子,那个以写《一个啤酒主义者的自白》、《一个社会寄生虫的愤怒》为名的狗子时,我们经常聊的也是怎么生活下去,怎么过得好点儿的话题。聊到最后,狗子说"写作越来越变得像自得其乐,也挣不着什么钱,越来越像满足一个残存的习惯,在从事一个东西。你要说手艺,哪怕卖个包子、馅饼,每天挣点钱也行。你说这个养活自己都困难,更别提养家糊口。同行之前互相欣赏啊,包括批判也是,经常觉得特别无趣,想起京剧衰落了之后很多票友跟墙根底下自得其乐地……也行,能过一晚年。天天跟那唱戏,就当锻炼身体了。可我还没到晚年呢,不过也快了,这就特别不给劲。"这是实在人说的话,一点也不虚伪。我们必须要面对即使你写得好,也带不来什么更多的收入这残酷的事实,才能接着写下去。其实这就跟诗人一样,现在没有"全职"诗人,只有"专业"诗人,因为诗是无法养活诗人的。恐怕以后作家也是吧,变成了黄昏产业,以后很有可能写作无法养活作家,只能当爱好。作家是出于内心的呼唤不得不写,而不再指望写作给自己带来什么收入。


"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你就放过生活吧。不要跟生活过不去。"我想起一个朋友说过的话。也许生活没有欺骗我们,是我们自己迷失其中。


我有另外一个朋友,特别接地气,他也是来柏林的留学生,他跟我说,要把自己"抛出去"。他当时找工作特别逗,他说他穿上正装,从一条街从头走到尾,都没有勇气进一家店,最后他想不能这么窝囊吧?终于进了一家,用颤抖的语气说,请问你们有工作提供吗?虽然里面的人被他吓了一跳,但都给了他正面的回应,有一个客人还留了他的电话。他得到鼓励,每家店都进了一遍,一下子有了好几个面试机会。"就是要把自己抛出去。放下身段。主动出击。"这种勇气可能才是我和朋友"双鱼座"最缺乏的,我们太在乎所谓形象了,我们是被这种唯美害了。


如果生活欺骗了我,那我就去打工吧。


春树专栏文章:

有些人我们相遇,留下美好的记忆

在老家,没有一丝忧伤 | 春树专栏

我心中依然充满敏感、多情的少年心绪

我离开北京,来到东柏林,感到自由

门外的狗在叫,狗和你有什么关系?

红尘滚滚,我又回到北京

今天你吃药了吗——关于倾诉与同情




80后诗人,作家

凤凰读书专栏作者
春树
树心旁





—— 好书荐购 ——

凤凰读书为读者选出的好书

龙应台:“人生三书”

↓↓↓

想要购买这套书

请直接点击底部 阅读原文   或扫描上图二维码

进入凤凰读书官方微店购买


鳳 凰 讀 書
文字之美 精神之渊
主编:严彬(微信号:larfure)
责编:邱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