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2)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3)北极航道的开通给极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导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角度
|
具体表现
|
三次
产业
|
第一产业
|
促进沿线农产品外运,提高商品率,扩大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
第二产业
|
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促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和地区产业的优化升级
|
第三产业
|
①降低运输成本:缩短运输距离,节约运营时间和运输成本;②提升运输能力: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缓解原有运输方式的压力;③带动沿线旅游业、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
人口
|
促进了人口迁移
|
城市
|
①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②扩大城市经济腹地
(服务范围)
,利于与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③改善基础设施
|
3
.
社会效益:
①有利于加快经济落后地区的致富速度;②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③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2023·海南卷,9~10)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图。
据此完成1~2题。
1.从铁路布局推测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2.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对肯尼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促进人口向外流动
B.缩小南北地区差距
C.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D.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
A、D
解析 第1题,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铁路布局分散,大多是连接沿海港口和内陆矿产区、农业区,可推测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农矿产品输出,并非加强人员对外交流,A正确、C错误;农矿产品输出属于初级产品出口,产业链短,不利于加工产业发展,不能加速区域城市化,B错误;区域铁路布局分散,相互之间的连接很少,区域铁路网还没有形成,D错误。
解析
第2题,
根据材料可知,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直接带动了肯尼亚社会经济的发展,D正确。促进人口向外流动及缩小南北地区差距是铁路通车后带来的影响,A、B错误;交通运输建设必然会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并不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C错误。
3.[2023·全国乙卷,36(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库里蒂巴是巴西东南沿海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城市编制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得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库里蒂巴形成了5条由市中心向外辐射的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发展轴,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公交线与快速交通线相连。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发展轴间为绿地。快速交通线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目前,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位居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远高于其他城市。下图为库里蒂巴公交网络模式图。
(1)指出库里蒂巴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方式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作用。(6分)
(2)说明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6分)
答案
(1)减少交通拥堵和通勤时间,节约能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空气污染)。
(2)使人口分布、出行量与快速交通在空间上重合,减少交通周转量和交通拥堵节点;提高快速交通线沿线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为发展轴间的广大地区开辟各式绿地提供可能。
解析
第(1)题,需要调动所学知识——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思考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方式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作用。在大多数城市,随着城市人口和规模的扩展,交通拥堵、通勤时间长是最为突出的城市问题,而以快速交通为轴线、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方式(相比于以私家车为主导)则具有减少交通拥堵和通勤时间的作用。很多大城市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修建地铁,与地铁和私家车相比,以公交为主导且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则可以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节约能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实现低碳发展。当然,还可引申到很多方面,如有利于城市有序运转、人居环境优化(如市容整洁、绿地增多)、市中心人口和产业合理分流等。第(2)题,一方面要抓住人口分布与交通线分布的一致性(空间上重合)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减少交通周转量和交通拥堵节点;另一方面要抓住城市建设与交通线的关系——提高快速交通线沿线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为发展轴间的广大地区开辟各式绿地提供可能。
【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
输布局的影响】
1
.
交通运输需求的分析思路
(1)区域发展需求的影响
①
发展需求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
(低)
→
交通运输需求大
(小)
→
交通线标准高
(低)
、站点大
(小)
。
②
需求变化的影响:需求增大
→
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需求减小
→
区域交通运输衰落。可见,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了交通运输线、站点的规模。
(1)要综合考虑交通运输布局的多条原则
(2)要具体考虑交通运输布局的
“
低、高、大、小
”
原则
交通运输线布局要遵循
“
低、高、大、小
”
的原则,即成本要低,安全性要高,经济效益要大,环境破坏要小。
比较项目
|
比较内容
|
建设成本
|
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
|
路线长短
|
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
沿线村镇
|
沿线村镇数量、规模、人口等
|
施工难度
|
地形、桥涵、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
|
沿线灾害
|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
|
占用耕地
|
占用良田
|
生态影响
|
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
【高考曾这样考过】
(2023·新课标卷,4~6)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
据此完成 1~3题。
1.上图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2.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①
等级过低
②
路线过长
③
车流量过大
④
路口过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