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我们是一线教师,我们都热爱数学。本公众号旨在传播数学文化,科普数学知识。你可以走近数学名师,追寻牛娃成长之路,还有烧脑趣题,数学教学经典案例分享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被男朋友偷穿过的袜子,很难看不出来.... ·  3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这玩意,我在高铁上被问了一路!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数学大咖系列讲座,你怎能错过?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 公众号  · 数学  · 2017-06-21 13:26

正文

5月某天,首都师范大学数科院王永晖教授组织了一期“教师型家长研修营”,这次讲座并没有对外开放,参会的是系统内一些老师家长,我把几点感受罗列了下来和大家分享:

1、  永晖老师提到了“高斯求和”的故事,这个内容本不陌生,我也自己给孩子讲过,却没有老师的引导方式好。反观自己的教学,虽然已经很重视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的引导,听完讲座发现还是远远不够。用巧妙的提问引导孩子的思维是非常考验授课老师的数学功底的。 如果孩子已经在机构被灌输了高斯求和的方法而没有过自己的思考过程,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2、  “ 点亮大脑中的数学功能区 ”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一位参会的心理学教授说“现在的医学非常发达,做功能性核磁共振是可以看出来的”,我觉得好神奇。而且如果真的可测量的话,能不能以此作为数学教育的有效检测手段呢?当然这是小众的,实验性质的,但是至少自己可以检测一下是不是学了“奥数”脑子就好用了,智商就增加了?

3、  对于孩子的观察要细致入微,可能有些孩子“反应比较慢”,但永晖老师说“ 要观察孩子是不是想真正对概念理解了再进入到练习阶段,这样的孩子反而未来会发展的更稳更长远 ”。短期内靠刷题崭露头角的孩子不一定真的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而愿意深入思考的孩子,虽然体现在成绩上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却是真正值得好好培养的。 学数学不能有太多的功利心。

4、  “你永远不要在数学上找自信”,这句话对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适用。除了极少数在数学上有天赋的天才数学家之外,大多数人都会在学数学的道路上最终遇到瓶颈,达到智商的极限之后就确实学不会了。只不过每个人遇到这个极限的时间段不一样,有的人读到高中就学不会了,有的人读到博士才感觉学的吃力。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让这个期限来的更晚一些。

5、  小孩子学数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仅仅是为了小升初么?仅仅是为了在杯赛拿奖么?当然不是。往长远了说是 “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而不是比谁做题准确快速。 奥数是要学的,但要看怎么学。如果只刷题把孩子学傻了还不如不学。

6、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老师的作用就是“ 把孩子的数学天赋和通用的数学符号连接起来 ”。数学天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有原本天赋不够或者不明显的孩子,经过适当的培养方式,慢慢“点燃了孩子大脑中的数学功能区”的。

7、  培养孩子数学天赋的有效方式之一是“玩数学游戏”,永晖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几种他的小教室正在使用的数学游戏:握手数数游戏(适合幼小),拼塔游戏(适合小低),36张牌定向越野(适合小中),六边形数学拼图游戏(适合小高),还有一些app数学游戏可以帮助“ 锻炼工作记忆能力 ”,在不断的重复的游戏中“ 能够把数学的感觉闷出来 ”。比玩数学游戏更高级的方法是“ 玩孩子自己发明的游戏 ”,孩子自己设置游戏规则,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玩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规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进步。所以要鼓励孩子“用身体学数学”,玩起来效果最好。

如果你错过了5月王永晖教授的讲座,不怪你,因为你不知道这个机会。但是如果你再错过6月李建华教授的讲座就是你没把握住机会啦!这次可是公开的公益讲座哦!(限额120人,报满为止)


李建华,博士。曾任北京四中副校长,北师大数科院副书记。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参与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人教社高中数学教科书A版分册主编,主持承担北京市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元基金项目。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与人文》丛书编委,ICME受邀报告人,数学教育资深学者,九章格教育创始人。研究方向: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传播。

博客 :www.primeacademy.org

网站 :www.philomath.cn


讲座题目

游戏·策略·数学——一款源自中国的数学游戏


报告人:北京师范大学李建华教授

主持人:首都师范大学王永晖教授


时间:

2017年6月24日 周六上午9:30-11:30

活动流程:9:00 ~ 9:30 活动签到

9:30 ~10:30 主题分享

10:30~11:30 互动答疑

地点:

首都师范大学校本部理科楼205教室 (容量120人)

西三环花园桥往南100米)


报名小贴士

因教室容量有限,本次公益讲座需经过公众号报名,通过审核方可入内。

1、成为“数学爱好者俱乐部”会员(关注本公众号即可)

2、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完成实名制报名信息,提交资料审核。

3、添加小群主个人微信:maths112358_1,备注“报名讲座”,以微信确认为准。(谨慎空降)

占座

三部曲

快到碗里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