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红德智库
中国红德智库,简称红德智库,专注热点分析,洞察国际风云!选一位智库,引领思想前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红德智库

【文史讲坛】 双熊会第5集——逛吃逛吃看名著:有啥好吃的?

红德智库  · 公众号  ·  · 2017-10-11 17:2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时间:2017年10月8日19:30

平台:蜻蜓FM


五星:大家好,欢迎收听红德文史讲坛,我是红德智库研究员,热爱和平的老实人,五星出东方。

不动:大家好,我是红德智库管理员,萌萌哒的颜值担当,一动不动。

五星:哎,颜值担当啊,每逢佳节胖三斤,你做到了吗?

不动:那还用说?保质保量,岂止三斤……我看四斤也有了。

五星:哎呀呀呀,一白遮三丑,一胖毁所有,这还了得?嗯?颜值担当?

不动:嗯哼!即使长了四斤,我还是萌萌哒的颜值担当!就是这么自信!

五星:好好,真是蜜汁自信……服你了还不行?


不动:哎,星姐,别只顾说我,你呢?长假的成果,嗯,在哪?今儿又是个节气——可都寒露了嘿!贴秋膘的最好时候,你,不要辜负了这节令,是不?

五星:嗯嗯,我长了五斤好吧?保质保量,绝不辜负我们的大好……秋光!

不动:这还差不多……话说,传授下秘诀呗?你怎么能比我还多长一斤的?

五星:有啥秘诀哟,放假,可不就是逛吃逛吃……实际上,我逛的也不是很多,与其颠沛流离的跑出去看人……

不动:不如就在朋友圈旅游,是吧?

五星:哈哈哈哈,我还是干了点儿活儿的——比如,捋了捋咱们红德智库“最美家乡”那个征文来稿,虽然我不是评委也不是选手,不过对这个活动,我还是一直关注的哦……尤其是那些奖品!

不动:你看你,又不写,又不评,光惦记奖品,这,像个研究员嘛?

五星:哎,我就看看嘛……但是说起来你别笑啊,你知道我最心水几等奖嘛?

不动:不知道,你想要哪个?

五星:二等奖。


不动:哦,就是那套四大名著啊?你还缺这个?

五星:我有是有,但是不像这套这么完整——你明白么,就是,我4套书,大概来自七八个出版社,因为每套也不止一个版本,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个版本,是四大名著都是统一格式统一装帧,并且每部书的版本都很好,内容校订相当讲究,我还没收集到这么齐全的一套呢,并且啊,我那些书,都被我翻得旧了,弄套齐齐整整的,正好给我儿子看——免得他拿我的书去胡作,我还舍不得嘞。


不动:哦……原来如此呀……话说你怎么不投稿呢?

五星:哈哈,投稿,还要掐着点算着步,不多不少,刚刚中个二等奖?只怕跳伞踩点都没这么难……我这么懒的人,还是自己买一套好了,反正也不贵……两百块现在够做什么呀?但是四大名著,那是妥妥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太划算了有没有?

不动:说的也是……不过就那么四套书,是怎么可以横看竖看,看一辈子都不腻的?


五星:比如,小孩子识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看,只不过,肯定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啦——我自己的话,是小学五年级那年的暑假,一口气就啃完了《西游记》和《红楼梦》,西游记看了一堆打打打的故事,红楼梦呢,索性连人名也没记全,但是那却就好像是画布上打下了底色,可以容得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沉淀感悟,层层渲染。

不动:哦哈哈……哎,我对小时候的电视剧印象深刻——话说那也是一种“底色”吧?

五星:显然啊……其实小时候看电视,也是孩子的角度,有的想法也是很有意思的。

不动:比如说?

五星:比如说,我小时候一直觉得孙悟空大闹天宫,后来闯到太上老君的兜率宫,偷吃的那个仙丹……

不动:咋说?

五星:我一直觉得他偷吃的是巧克力豆,看得好馋……

不动:噗……那之后,有没有觉得吃巧克力豆都是带仙气儿的,分分钟就要上天的节奏?

五星:必须的呀!不过说真的,你说当年他们拍电视剧,六小龄童吃的,没准就是巧克力豆之类的糖果,难不成还真有仙丹呀。

不动:嗯嗯,这个可以有……


五星:还有呢,他们吃的那个人参果,其实是凉薯刻出来的。

不动:凉薯?是啥?

五星:那个东西,学名叫豆薯,种子有剧毒,不能吃,只能用来做杀虫剂,肉质块根倒是很棒,长得像咸菜疙瘩似的,富含淀粉、糖分和蛋白质,脆嫩多汁,外皮薄而坚韧,很容易就能剥除掉,无论是生吃、炒了吃,或者炖着吃,味道都不错。

凉薯不是中国本土作物,原产热带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被西班牙人传入菲律宾,再以后,就传到了世界各地。在中国呢,是西南、华南和台湾省栽培比较多。

不动:哦,南方的作物呀,怪不得我这个东北人没听说过呢。

五星:它还有个名称呢:地瓜。

不动:这是南方地瓜,哈哈。

五星:是啊,我们北方人说的地瓜,一般指的是红薯。


不动:所以这事儿要是说开,又一场南北大战的节奏嘛?什么是地瓜?地瓜究竟是什么?

五星:这个可以有,和什么豆浆粽子的甜咸之争一样,没准后果很严重……

不动:星姐,你是咸党还是甜党?

五星:我甜党呀!

不动:你完了,直播后别走,我是如假包换的咸党!

五星:咳咳……这个,我们要不要歪楼,在直播间里就打一架?


不动:呃……算了,那个,我们回头再战……我们先说这凉薯,听你的描述,那东西吃起来,是不是就像个脆萝卜似的?

五星:对,只不过没有萝卜的味道,第一感觉就是一味的脆而且多汁。

不动:那扮演猪八戒的那演员得多好的喉咙,怎么能囫囵一个吞下去的呀?

五星:二师兄吃的那个,是个糯米粉做的空壳子啦……就像有的糖果外面,包的那层糯米纸,就是厚了点,看起来是白色不透明的一个,但是入口即化,噎不着的啦。

不动:这么说起来,感觉好平常啊!打破幻想啊!


五星:其实就是西游记原书里写的,又有多好吃啊?来来回回,大半部书里,除了和尚就是妖精,妖精动不动就是吃人——当然咯,他们最想吃的那个,总是吃不着,每次“师父被妖怪抓走啦”,那些妖怪,总也不赶紧吃,非要洗刷干净举行个仪式慢慢来……

不动:哈哈……可不,然后这空儿就被猴哥救走了。


五星:哈哈,就是啊,就是那些好地方:花果山,是各种水果;蟠桃园,都是桃子;五庄观的人参果,那个描写,别说唐僧不敢吃了,一看过去,也不像是好吃的样子:


“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象孩儿一般。原来尾间上是个蒂,看他丁在枝头,手脚乱动,点头幌脑,风过处似乎有声。”

你看这个描述,和电视剧里表现的不一样,电视剧里那个人参果,是小脑袋上是个果蒂把儿,但是这原文写的,果蒂是在娃儿的小屁股上,那仰望上去,“手脚乱动,点头幌脑”,估计就像小娃娃在游自由泳似的,并且,书里总是强调:“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


所以,这人参果的个头,应该也像个出生三天的婴儿,不然,要是就巴掌大一点点,唐三藏也不会以为就是个真的婴儿,也不至于吓得不敢吃了。

好,脑补一下——抱着个出生三天大的婴儿啃……并且四肢五官都有,还会“手脚乱动,点头幌脑”……就算是馒头糕点,做成那样,你还下得去嘴吗?

不动:哎呀妈呀,饶了我吧……想想都瘆得慌,我这汗毛都竖起来了……

五星:所以嘛……想从西游记里找点好吃的,还真的是,不太容易……


不动:那,《红楼梦》是不是最好吃的?

五星:嗯……名气倒是很大,但是呢,刨来刨去,真特别好吃的,也不是很多。

不动:要不要这么刁嘴啊你?红楼梦里写的,可都是王公贵族也,他们吃的,你都看不上?

五星:你自己拿书来看看嘛。要是总结一下,你就发现,红楼菜式,多的是甜腻腻的、油腻腻的、重口味的……王府也罢、侯门也罢,就是噱头十足,听起来唬人。如果现在真想摆什么红楼宴,不加以各种改良,直接照书里写的端上来,准保卖不出去。

不动:哦?还有这种事?比如说?

五星:比如,有一处描写,泛泛看过不觉得什么,仔细揣摩才会发现:苦哇……就是秦可卿生病的时候,吃不下东西,渐渐的人就越来越瘦弱憔悴,别人看的也焦心,她老公贾蓉就说:“他这病也不用别的,只是吃得些饮食就不怕了”——那么,照理说,对这样一个食欲很差的人,应该是设法调理胃口,尽量给她促进食欲、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是吧?

不动:是的呢……

五星:然而呢,宁国府并没有什么好办法。结果就这么拖下去,拖得“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很惨了有木有。

这当口呢,她居然说:“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倒象克化的动似的”——我就纳了闷了:枣泥馅,山药糕,这是多甜腻的东西,根本就不好消化好么,平常好人,少吃点也就算了,干嘛给一个病恹恹都快不行了的人?

要不是有这么一句,我还真就以为秦可卿就是生病不行了,真那样,也没话说,再高明的医生,治得了病救不了命,是吧?但是这一交代,我就无语了,合着这帮达官贵人,就是排场大,真有多懂养生之道嘛?真不见得……


不动:呵呵……好像有点道理……那平常日子呢?贾府里其他人吃饭,也都这风格的吗?

五星:嗯,红楼梦那么大一部书,总不可能每个人吃什么都记下来,那还成什么书了……不过呢,看两个例子吧:一个是贾府至尊,老祖宗贾母,一个是怡红院里伏侍贾宝玉的小丫鬟芳官,俩人的地位差别很大,差不多是一顶层一底层,也差不多可以代表贾府上下各色人等,看她俩吃什么,那其他人也能估计个八九不离十了。

不动:嗯,所以呢?

五星:一言以蔽之:都是甜兮兮油腻腻的,你看啊,这第四十一回,贾母和刘姥姥等人逛大观园,期间丫鬟送上点心,是两个小捧盒,每个盒内两样,一共四样:

藕粉桂糖糕( 不动插话:果然是甜兮兮的 )、

松穰鹅油卷( 不动:嗯,“松穰”、“鹅油”,听着就很油腻 )、

还有:一寸来大的小饺儿,是螃蟹馅的( 不动:螃蟹包饺子……啥味儿啊,可惜了螃蟹 ),

还有一样,是“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 不动:这不奶油炸糕嘛?增肥妙方…… )。

五星:你注意到了吗?他们几乎不用植物油,要么鹅油,要么奶油,还有鸡油什么的——最著名的,就是那震惊了刘姥姥的茄鲞:“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都是腻死人不赔命的节奏。

不动:是呃,我也琢磨过那个茄子,你看这做法啊——要才下来的新茄子,削了皮儿,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把鸡胸肉、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子,拿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拌着吃——好嘛,一道菜做完,鸡丁比茄子还多,也是够可以的……

五星:这道菜老让我想起一笑话:鱼香肉丝没有鱼 老婆饼没老婆……他们这茄鲞,有没有茄子都无所谓,但是没了鸡肉鸡油就完蛋了。


不动:果然……哎,话说,那个小丫鬟芳官呢?

五星:那是在第六十二回,特别有意思,那一节是贾宝玉过生日,一大早的大家都要吃寿面,可芳官是南方人,吃不惯面食,早起没吃好呢,过后没到饭点就饿了,就去厨房要吃的——她本来是只要一碗汤半碗饭,结果,送来的也是四样:一碗虾丸鸡皮汤( 不动:这个听着还不错 )、一碗酒酿清蒸鸭子( 不动:我觉得这个得蘸着酱醋吃,还差不多,单吃的话,肯定腻死了 ),一碟腌的胭脂鹅脯( 不动:腌的啊?不知道是甜的还是咸的,咸口还凑合,甜口受不了 ),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 不动:怎么和方才贾母那里差不多,难道奶油炸糕是贾府标配嘛? ),以及一大碗“绿畦香稻粳米饭”。


不动:这听起来和贾母的点心差不多了,不说好吃不好吃吧,贾府可是侯门贵族哦?就没个身份区别?老太太和丫鬟,都吃一样的?

五星:也不是没原因的,这就是人情嘛,你看“芳官”这个名字就知道,她原先是贾府家养的一个小戏班子的演员,后来朝廷里一个老太妃去世,国丧嘛,禁止娱乐,所以这些家养的小戏班就都不能唱了,然后要发散这些女孩子的时候,有些已经是家中无人,无家可归;有的则说,原本就是被父母卖了的,这一回去还是少不了被卖,而且还不知道被卖哪去,不如就留在这里过活——总之,就这样,好几个女孩子就都给安排到大观园里当丫鬟了。

然后,那个管厨房的柳家媳妇,就是在小戏班子里照顾伺候过她们饮食起居的,本来就和她们很熟,也算的疼她们;再者,柳家有个女儿,也想进怡红院当丫鬟——丫鬟算是一个工作,有了工作就有收入呀,况且在贾宝玉手下,基本不会挨打受气,在那个环境里,算是好去处了。

但是要进怡红院就得有人介绍嘛,柳家的和贾宝玉肯定是见不着也说不上话,所以就有意求芳官牵线搭桥……

不动:也所以,给她送吃的,就格外上心呗?哎呀,人心呐……怎么都是套路呀……合着说,要是这柳家的求不着的人,吩咐她做个菜,她是不是就该冷眼相对了?


五星:别说,还真有……结果闹了一顿好的。

不动:谁啊?

五星:司棋嘛,就是二小姐贾迎春的首席大丫鬟,迎春是个“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道哎呦”,她木头,她的丫鬟也被人看不起,司棋点了个菜,柳家的推三阻四的不给做,结果司棋就生气了,领着一帮小丫鬟杀将过去,把厨房给砸了,原文是这样——

司棋便喝命小丫头子动手,“凡箱柜所有的菜蔬,只管丢出来喂狗,大家赚不成。”小丫头子们巴不得一声,七手八脚抢上去,一顿乱翻乱掷的——逮什么摔什么,亏得后来被众人给拉开了。

不动:哈!这一段真够劲爆的!话说这司棋,是想要啥好吃的不给做,给气成这样?

五星:小丫头的原话嘛:“司棋姐姐说了,要碗鸡蛋,炖的嫩嫩的”。

不动:我去……就为一碗蒸蛋羹?

五星:岂但她一个哦,还有呢——

比如晴雯,想吃芦蒿,特意嘱咐:“荤的不好,炒个面筋的,少搁油才好”;

宝玉派芳官到厨房传话,说的是:“晚饭的素菜要一样凉凉的酸酸的东西,只别搁上香油弄腻了”;

探春和宝钗还给了厨房五百钱,就为要个“油盐炒枸杞芽儿”;

刘姥姥给贾府送了些瓜菜,把贾母高兴的不得了:“我才听见凤哥儿说,你带了好些瓜菜来,叫他快收拾去了,我正想个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像你们田地里的好吃”……

不动:这都是识货的,不过也看得出来,这帮伙计哦,都实在是吃腻了贾府里那种甜腻味重的饭菜了。

五星:可不么,天天那么吃,换谁也腻死了——其实哦,通部红楼梦,就俩地方好吃,一个是三十八回的螃蟹宴,一个是四十九回的烤鹿肉,也都是大观园姊妹们自己弄的,那才又好吃,又好玩——跟着大厨房吃份饭,个个都腻死了。

不动:这个……我都要同情大观园里的伙计……啊不,姑娘们了哈哈哈哈。


五星:得瑟不是?不过说起来呀,你同情皇帝的时候还有呢。

不动:咋个同情?

五星:吃货的同情,当然是同情他们吃不到好吃的呀……末代皇帝溥仪,写的那本书,《我的前半生》,其中写到他做皇帝的时候,厨房不叫厨房,叫“御膳房”,吃饭不叫吃饭,叫“进膳”,开饭不叫开饭,叫“传膳”……

每天也没有固定时间,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传膳!”就由一溜儿的太监,你传话给我,我传话给他,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直传到御膳房,然后,“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已经走出了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齐整的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进到明殿里,由套上白袖头的小太监接过,在东暖阁摆好。平日菜肴两桌,冬天另设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小桌。”


不动:这也太快了吧?皇帝家有神仙么?这么多菜式,一声令下,三秒就好?

五星:哪有什么神仙?你看溥仪自己说的嘛:“这些菜肴经过种种手续摆上来之后,除了表示排场之外,并无任何用处。它之所以能够在一声传膳令下,迅速被摆在桌子上,是因为御膳房早在半天之前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煨在火上等候着的……我每餐实际上吃的是太后送的菜肴,太后死后由四位太妃接着送,因为太后或太妃们都有各自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级厨师,做的菜肴味美可口,每餐总有二十来样,这是放在我面前的菜,御膳房做的都远远地摆在一边,不过做个样子而已。”

不动:切,这是闹哪样啊,做饭就为摆样子?我一直以为“等咱有了钱,豆浆一次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是个段子,但是这皇帝的排场,和“喝一碗倒一碗”有啥区别啊?只是比那更浪费而已……

五星:还有呢,要是单纯浪费也罢了,更惨的是,溥仪就这样,还硬生生给饿出胃病了。

不动:不会吧?皇帝怎么会饿出胃病呢?

五星:还是溥仪自己说的啊:“我从小就有胃病,得病的原因也许正和‘母爱’有关。我六岁时有一次栗子吃多了,撑着了,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隆裕太后只许我吃糊米粥,尽管我天天嚷肚子饿,也没有人管”——你说,一个孩子吃撑了一回,少吃点也说得过去,但是最多几天也就养回来了,犯得着饿上一个多月嘛?那还不给饿出病来啊?

不动:隆裕太后,就是光绪皇帝的皇后吧?小溥仪被送进皇宫里,继承了光绪的皇位,也就算是她的儿子了。


五星:没错,就是她。

不动:唉,这不是亲儿子,就是不一样啊……

五星:其实也不能这么说,隆裕既没有动机,也没有必要虐待溥仪,她不过是照章办事,依据皇族一贯的规矩来罢了。


不动:啥?这挨饿治病还是皇族规矩哪?

五星:说起这个来,最可笑的是一帮遗老遗少,也不知道新中国踩了他们脚还是怎么的,大约是看到溥仪歌颂新中国、抨击了旧制度,就非说溥仪是被逼无奈,写了一堆假话,可问题是,假在什么地方嘞?那个清宫旧制,真的值得留恋嘛?比如这不管什么毛病都要来一顿的饥饿疗法,真的好吗?

要是谁非要喜欢,效仿,那不是很容易的事儿嘛,咱不拦着,是吧……而且,这还真不是溥仪杜撰,红楼梦里也是一样的呀。


作者还特特交代呢:“这贾宅中的风俗秘法,无论上下,只一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晴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都被饿过,并且呢,红楼梦虽然没写到把人饿出胃病那么直白,倒是写了贾宝玉被饿得有多惨。

——那时节,宝玉病了几天之后,又到吃饭时候,厨房派人把食盒送到怡红院,晴雯麝月揭开一看,还是只有四样小菜。晴雯就笑:“已经好了,还不给两样清淡菜吃。这稀饭咸菜闹到多早晚?”一面摆好,一面又看那盒中,却有一碗火腿鲜笋汤——艾玛,终于有点肉了,忙端了放在宝玉跟前。宝玉也早饿成狼羔子了,一见肉,那个两眼放光啊,直接就在桌上喝了一口……哎哟……“好烫!”

惹得袭人直笑:“菩萨,能几日不见荤,馋的这样起来。”(第五十八回)


不动:这,这,这,能把宝二爷饿成这样,也是醉了哈哈……

五星:要不说这人哪,要作起来,真的是没有底的:一边是大量的食物被浪费,“饭菜是大量的做而不吃,衣服则是大量的做而不穿”;一边是公子皇帝被饿得两眼发花,甚至被饿出胃病,真是何苦来哉。


不动:哎,对了,那种饭菜送过来就只为摆着的排场,是皇宫专利吗?

五星:贾府也有的,比如一到贾母吃饭,各房都得送东西过去,当然贾母一般是不吃的,不过呢,到书的后半部,虽然还没到大抄家,但贾府的日子已经不好过,贾母心里明白,就力促节省。在七十五回,就写道——

贾母见自己的几色菜已摆完,另有两大捧盒内捧了几色菜来,便知是各房另外孝敬的旧规矩。贾母因问:“都是些什么?上几次我就吩咐,如今可以把这些蠲了罢,你们还不听。如今比不得在先辐辏的时光了。”

鸳鸯(贾母的首席大丫鬟)忙道:“我说过几次,都不听,也只罢了。”

贾母略尝了两点,便命:“将那两样着人送回去,就说我吃了。以后不必天天送,我想吃自然来要。”媳妇们答应着,仍送过去,不在话下。


不动:贾母不愧是贾府大家长,还是很明白的。

五星:这一段还写到了他们吃米,都要精打细算:

贾母看到伺候添饭的人捧着一碗下人的米饭,尤氏(贾珍妻子)吃的仍是白粳米饭,就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饭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

鸳鸯就说:“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

王夫人也忙回道:“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

贾母笑道:“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众人都笑起来。

——说起来,这里的“笑”,多少是无奈、苦涩的罢,熊动动,你说呢?


不动:果然啊,这红楼梦整部书,都在说“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入不敷出,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哪里是长久之计,早该开源节流了嘛。

五星:可是红楼梦才不是一本留情面的书,总有就有让你“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雪水来”的冰冷透彻。


不动:怎讲?

五星:就这次吃完饭之后,尤氏回到宁国府——

见两边狮子下放着四五辆大车,便知系来赴赌之人所乘,遂向银蝶众人道:“你看,坐车的是这样,骑马的还不知有几个呢。马自然在圈里拴着,咱们看不见。也不知道他娘老子挣下多少钱与他们,这么开心儿。”


不动:这意思,是说有许多人在宁国府做客吗?他们去干嘛?赌博?

五星:书里交代得很清楚:

原来贾珍近因居丧,每不得游顽旷荡,又不得观优闻乐作遣。无聊之极,便生了个破闷之法。日间以习射为由,请了各世家弟兄及诸富贵亲友来较射。因说:“白白的只管乱射,终无裨益,不但不能长进,而且坏了式样,必须立个罚约,赌个利物,大家才有勉力之心。”因此在天香楼下箭道内立了鹄子,皆约定每日早饭后来射鹄子。

贾珍不肯出名,便命贾蓉作局家。这些来的皆系世袭公子,人人家道丰富,且都在少年,正是斗鸡走狗,问柳评花的一干游侠纨裤。因此大家议定,每日轮流作晚饭之主──每日来射,不便独扰贾蓉一人之意。于是天天宰猪割羊,屠鹅戮鸭,好似临潼斗宝一般,都要卖弄自己的好厨役好烹炮。不到半月工夫,贾赦贾政听见这般,不知就里,反说这才是正理,文既误矣,武事当亦该习,况在武荫之属。两处遂也命贾环、贾琮、宝玉、贾兰等四人于饭后过来,跟着贾珍习射一回,方许回去。

贾珍志不在此,再过一二日便渐次以歇臂养力为由,晚间或抹抹骨牌,赌个酒东而已,至后渐次至钱。如今三四月的光景,竟一日一日赌胜于射了,公然斗叶掷骰,放头开局,夜赌起来。家下人借此各有些进益,巴不得的如此,所以竟成了势了。外人皆不知一字。

——你说,刚刚是贾母和众女眷,为了节省,连米都要扣着吃,这边却是一堆人聚赌,花天酒地,不务正业,这贾府还有救吗?


不动:哎……呵呵了……也只能呵呵……

五星:这七十五回的回目,是这样的:“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什么叫“异兆发悲音”呢?这一段十分灵异,是这样的——

那天将有三更时分,贾珍酒已八分。大家正添衣饮茶,换盏更酌之际,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大家明明听见,都悚然疑畏起来。贾珍忙厉声叱咤,问:“谁在那里?”连问几声,没有人答应。尤氏道:“必是墙外边家里人也未可知。”贾珍道:“胡说。这墙四面皆无下人的房子,况且那边又紧靠着祠堂,焉得有人。”一语未了,只听得一阵风声,竟过墙去了。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更觉凉飒起来;月色惨淡,也不似先明朗。众人都觉毛发倒竖。贾珍酒已吓醒了一半,只比别人撑持得住些,心下也十分疑畏,便大没兴头起来。勉强又坐了一会子,就归房安歇去了。


不动:明摆着嘛,这就是一种象征写法,意思就是这些不肖子孙作得太过了,当年九死一生挣下家业的祖宗神灵,都看不过去了呗。

五星:是啊,多明白啊……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自作孽,不可活……红楼梦啊,说是梦,却时时刻刻闪现着梦醒的冷静与荒凉。

可是就有那等不会读书的文盲,一门心思涂脂抹粉,把这样一本刻骨荒凉、力透纸背的书,粉饰成什么“青春年少的美梦”——你当红楼大手笔,是个唧唧歪歪的青春期小清新吗?


更有甚者,把贾府吹捧成多有担当的社会领袖一样,鼓吹贾府肩负着什么“尊贵者的义务”——难道这纨绔聚赌,也是什么尊贵者的义务么?某些所谓的“红学家”,是多没见过世面,是多没见过排场,是多没骨头,才会一提到贾府大族,就口水哗啦,恨不得跪在地上三呼万岁的?


要说,这种全身骨头重不过三两的人,根本就不配叫学者,本质上呢,不过是趋炎附势、谄媚权贵罢了,一看到赫赫扬扬的贾府排场,自己先就双膝一软扑通跪倒,璜大奶奶的人物,也来讲红楼梦,可不是满眼只有“大家规范”、“大族规矩”、“大家风范”、“大人家规矩礼法”、“大家势派”、“大家气派”、“大家规模”、“大家风俗”、“世家风调”、“侯门风俗”……


不动:停,停……你从哪搬了这一堆词儿来呀?既不工整,也没意思,啰哩吧嗦,嘚嘚这么多,满耳朵都是大大大……哎哟这是要吓死宝宝呢吗?

五星:嘿嘿!反正我是引用的!

不动:呵呵……你这是又吐槽谁呢?

五星:呵呵……我这么热爱和平的老实人……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我和谁都无冤无仇,我就是说一个现象,吐槽那些没文化的人罢了……


不动:呵呵……你这热爱和平的老实人……

五星:就是的嘛,我这么热爱和平的老实人,写文、说话,都是只会记实不会想象,更不会撒谎,好吃就是好吃,不好吃就是不好吃,干嘛违心说谎话,替贾府掩饰,他们也不给我钱,凭什么啊……只要剥除那个什么“贵族”、“世家”的空壳伪装,就会发现,贾府的衣食住行,其实早都out了,放到现在,都是没眼看的。


不动:啊对! 时代在进步,读名著的眼光也在与时俱进,忘记名著是不对的,而扭曲名著本意,暗搓搓带节奏,无视名著的厚重,曲解为献媚卖笑的小调,即使开口唐诗闭口红楼梦,照样是个文盲 ——星姐,是不是这个理儿?

五星:正解!说到这里还有个特别可笑的误解,就是被舆论风潮给吹起来的: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精粹都在台湾,大陆只剩些渣滓浮沫,之类,之类。

其实,台湾有什么呀,他们看个红楼梦,都可怜得要死。


说到台湾就扯到民国,一堆民国粉,不是也是特别推崇“民国大师”嘛,可民国那么多大师,愣是弄不出一套校订清晰、批量发行的红楼梦,还是要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担起重任,到1964年,校订工作告一段落,发行了以程乙本为底本的《红楼梦》。


程甲本、程乙本,都是完整的120回,是曹雪芹原著和高鹗续书连在一起的,但是高鹗、程伟元干的事呢,最糟的还不是后40回狗尾续貂,而是把前80回也给涂抹篡改,所以红学界的工作,显然不能是出了那个程乙本就一蹴而就完成任务了,还要力图追寻曹雪芹原作。


这个工作,在1982年又取得了新的成果,仍然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红楼梦》上下册,这一版,以庚辰本为底本,也是目前市面上公认的最好版本——也是我们这次征文活动作为奖品的版本。

而台湾那帮人,只在1972年弄到了那个最早的人民文学版,并且之后就闭目塞听,再也没引进,只怕他们连知道都不知道庚辰本的存在——然而他们也就这么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自以为自己见到的就是最好的,而且大言不惭,还以为程乙本真的比庚辰本更好了。

一个被篡改的版本强于原作,这脸皮,这学识,让人怎么说呢?呵呵……


更可笑的是,这个程乙本,还大不剌剌的转回大陆来了,俨然一副“红学正统”的派头,字大行稀印了三大本,直接叫价就差不多200元——198。

艾玛,吓死宝宝了哈哈,还行不行了……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我就算个最功利的小账啊:同样是200块,我干嘛放着更好的版本不要,并且那是四大名著全套哦,却只买一套版本不怎么样的红楼梦?


涉及版权,他们自己都白纸黑字承认的:


“‘桂冠版’《红楼梦》以一九七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的启功注释本为底本”。


——我就纳了闷了,某些人凭啥吹牛不打底稿,一张嘴就“中华文明正统在台湾”……自己看看,看看,谁是正统啊?连个红楼梦,都要引进人民文学版……

正统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在大陆,好不好啊?就算我要看程乙本,我干嘛要花N倍的钱,买个兜兜转转绕回来的?就因为这本子跑去台湾兜了一圈,养出了一堆莫名其妙的台湾网红,所以就值钱了?好歹是文化界,干点有文化的事,不成吗?


不动:说的是呢,文化自信,自信从哪来,从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人来,要是我们自己什么都不读,什么都不懂,可不就被别人忽悠,怎么忽悠怎么是了呗……但是,如果,我们的状态是:“什么庚辰本,什么程乙本,我见过!”

那,他们就不好忽悠了。

五星:没错……哎,不知不觉,我们一路逛吃逛吃,一直吃到文化,也是有意思哦!不过说到四大名著,我们才聊了两本,而且都只聊了一点点,这时间就差不多了哦。

不动:还真是的,那更多的话题,各个角度聊名著,就放到以后再聊吧,现在我们进入互动问答环节……小伙伴们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想对我和星姐说的?来吧~


————提问答疑分界线————


【结束语部分】

五星:时间有限,问答环节就到此结束吧。

不动:好的,今天我们的直播就到此结束,欢迎网友持续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红德智库( 微信ID:hantang007 ),在“文史讲坛”帖子下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五星:欢迎留言,欢迎提问,欢迎讨论,欢迎怼架,欢迎一切形式的交流互动,俺是热爱和平的老实人,等你来~

最后,别忘了——

不动:红德文史讲坛,下周六 10月14号,19:30 ,锁定蜻蜓FM,我们不见不散~


——下期预告图:


人民文学版四大名著购买链接:


购买方式:

点击下面 购买链接或扫描二维码 ,填写 姓名、电话、收货地址 即可下单,这边会尽快发货,货到付款。

购买链接:

http://www.po64.cn/xs1dgoods47ya/kknqgoss5a0z?t=0&p=eThFbjM5Wkl1NDQ9

重要提醒:

由于新疆、西藏运费较贵,所以新疆、西藏的朋友如要购买,每套书需补收 30 元运费差,请新疆、西藏的朋友酌情下单,感谢您的理解!


小编提醒:

1、如果收到的物品您不满意,可联系寄件人处理;

2 7 天内可与寄件人协商退货, 15 天内仍为您保留换货的权利;

3 、全国包邮,货到付款,敬请放心购买。

优先合作顺丰快递或德邦快递,一定不让您久等!


直播放完了,谢谢收看,

下期见~


作者:红德双熊

来源:红德智库特约



后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和分享、转发的习惯,

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分享和转发,坚持需要信仰,专注更显执着,

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合作洽谈、投资赞助事宜,请联系

微信:lars8888

邮箱:[email protected]

红德智库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一周热文推荐

南老,您看到了吗?天眼它还发现了2颗新的脉冲星!

万余名“歪果仁”讨论:假如中印合并成一个国家

紧急!千万中国用户面临风险!其中有你吗?

美国之惑:为什么枪案频发,枪支销量不减反增?

印媒又双叒叕放话了:若爆发高原空战,印度凭一点必胜中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