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朱门大叔
阅读即进步,时间就是效率,欢迎关注微博@噗嗤大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评论  ·  “每人会用DeepSeek”,县委书记要求不 ... ·  15 小时前  
采采  ·  盘点搞笑沙雕新闻,你看过几个? ·  昨天  
CHINADAILY  ·  Sports丨Slot salutes ... ·  2 天前  
三亚广播电视台  ·  今天,三亚正式迎来…… ·  2 天前  
三亚广播电视台  ·  今天,三亚正式迎来…… ·  2 天前  
冷兔  ·  狗狗自己走都比你抱得更稳当!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朱门大叔

孙俪一条获赞54w的微博,暴露了幸福家庭的真相

朱门大叔  · 公众号  ·  · 2019-07-20 21:28

正文

文 | 木棉姐姐

来源 | 木棉说(ID:mumianshuo)


前几天,孙俪发了条微博曝光了儿子写的一封信,迅速就霸占了热搜第一。


在等等心中,妈妈永远是最美的。


看完这条微博的第一感受,和网友们一样:等等真是大暖男,孙俪也太幸福了吧!



原生家庭那么糟糕的孙俪,如今却拥有一个人人都羡慕的幸福家庭。


孩子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


看了等等写给孙俪的信,你会发现,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的家庭,想不幸福都难。

0 1

父母相爱,是幸福家庭的基石

孙俪和邓超这对活宝,是娱乐圈出了名的模范夫妻。

论秀恩爱,叔是大写的服!

他们虽然经常在微博上逗趣互黑,但每年的生日、节日、纪念日,一定是又正经又深情。



毫不掩饰对彼此热烈的爱。

从之前的二人世界到现在的一家四口,生活的琐碎从来没把这些甜蜜和浪漫打败。

孙俪生第一胎那会,邓超推掉了一年的工作专心陪孙俪待产;

邓超去外地拍戏,孙俪也经常打飞的去给他收拾行李,把他宠成一个孩子。


孙俪夸邓超是个好导演,好爸爸;

每每提起孙俪的业务能力,邓超也总是引以为傲。

他们互相宠爱,彼此欣赏。


一个父母相爱的家庭,家庭氛围时时都是一种和谐的状态,孩子是被爱和温柔喂养长大的。

“他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拥有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很容易就往正确的方向跑。

方向正确了,所以总是能过得幸福。

而一个父母不相爱的家庭,是一切不幸的源泉。

就像《都挺好》里的苏家,充斥着父母不相爱的痛苦和矛盾。

3个孩子,无论是被偏爱的还是被轻视的,都逃不了被原生家庭拖累的命运,成年后或多或少都存在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缺陷。


心理学家曾奇峰曾说:

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的定海神针。

父母相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更是一个幸福家庭的基石。

0 2

仪式感,是幸福家庭的顶配

邓超是个极为注重仪式感的人。

翻开他的微博,每年的纪念日、生日、情人节,总是准时发微博大秀恩爱。


然后再精心准备好礼物,好好捯饬一番一起庆祝。

孩子们的节日,作为爸爸的他更是尽心尽力。


为了扮圣诞老人给等等和妹妹惊喜,生病、过敏都要坚持。


父母的言传身教的结果,在孩子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写信、送情人节礼物、节日表白……学得一个不落。


特别是做了妈妈之后,木棉姐姐越来越能体会这种仪式感带来的惊喜。

记得去年生日,收到女儿画的一幅画,内容是某次我们全家去海边露营的场景。

在附上的卡片上,她说:

“妈妈,你不知道我那次过得多么开心!有你有爸爸有妹妹,谢谢妈妈给我这么棒的体验……”

“祝我最爱的妈妈生日快乐,我会永远爱你爱你!”

看到的那一刻,我觉得她长大了,有欣慰,更有感动。


美剧《绝望主妇》里有句台词:

无论身心多么疲惫,我们都必须保持浪漫的感觉,形式主义虽然不算好,但总比懒得走过场好的多。

仪式感,就像平凡生活里的调味剂,让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

它的存在让你明白,有人愿意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去给你惊喜,让你开心,有人在乎你,有人爱你。

让你在垂垂老去的时候,还能回忆起来的幸福时刻。

仪式感,是婚姻的保鲜剂,更是言传身教给孩子传承爱的能力,教会他勇敢表达爱。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

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0 3

一流的父母,当孩子的榜样

一双儿女对孙俪的崇拜是溢于言表的。

在等等的另一封信里,他更是直接表达对妈妈的崇拜。



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就曾说:

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深以为然。

西方著名心理学家亚瑟·盖顿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著名的耳鼻喉医生,母亲则是位教师。

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和弟弟都一心只想从医。

从哈佛大学医学系博士毕业后,主攻心脏外科,然后没等他培训完就感染了骨髓灰质炎病毒,半身瘫痪。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不得不放弃了心脏外科,转攻心血管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写成的《盖顿生理学》被称为西方生理学上的“圣经”。

图片来源: 知乎@Nulli Cedo


而他弟弟从哈佛医学院毕业后,也成为一名眼科教授。

他所育的10个孩子,无一例外,全部都成为了名甲一方的医生,其中有8个都是毕业于哈佛医学院。

后来,经过媒体报道后,这个家庭轰动美国。

更令人震惊的是,亚瑟·盖顿说自己从来没刻意去培养孩子们从医。

他们家和普通家庭没有什么区别,饭桌上从来不谈论医学,平常谈论最多的是木工、汽车构造、帆船设计这些再普通不过的话题。

其中的一个孩子说:

“我们无比尊敬父亲,尊敬他在逆境中的成功,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成为像父亲一样伟大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