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是参与政府治理的前提条件。在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中,由于受信息媒介技术和传播渠道所限,人们获取数据信息的渠道较少,而且速度缓慢,数据不透明,且往往掌握在少数管理者手中,社会公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也就无从参与管理。
大数据发展使得治理主体超越科层制的层层信息传递模式,为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政府治理结构逐步实现从过去的单一治理结构向多元共治优化,从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优化,从封闭官僚性治理结构向开放性治理结构优化,从静态管理向动态治理优化,以增强政府治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透明壁垒、数据垄断被打破,人们、社会组织等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大量数据信息,公共治理活动也被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增多了参与政府治理的机会。
大数据的发展使社会公众在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大数据与互联网、物联网、QQ、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拓宽了人们参与国家治理的渠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更深层次、更广领域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多元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政府治理离不开强大的智慧力量,在信息时代,智慧的来源需要基于大数据的攫取分析。通过“互联网+”,以数据说话、以数据决策,而不是主观臆断凭经验办事,也不会被利益集团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施加影响。
在我国的政府治理实践中,过去一部分领导干部习惯秉持“任性”作风,凭主观意志靠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随意性决策、冲动性决策、功利性决策、面子工程性决策频频发生,导致决策失误,这种实际上是因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缺位”和“错位”导致的重大决策部署问题,不但劳民伤财,而且会严重延误发展时机。
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产生为科学决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政府部门借助“互联网+”技术掌握大量的数据信息,通过实时的数据收集、分析挖掘,监测决策的实施,为决策过程提供精准的科学决策依据,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和决策工作效率。
传统的管理活动过程,由于受到数据获取渠道局限性和处理技术的制约,数据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处于一种相对静态的管理模式。而“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获取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政府治理活动也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
“互联网+”不但能够实时获取和处理海量数据,并能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做出准确的预测,公共管理者可以根据大数据的预测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以便在问题出现时做出快速响应。
“互联网+政务服务”带来的动态化信息有效弥补了传统科层制模式下对国家、政府、社会等治理对象的模糊认知,打破了传统的静态管理模式,推动着领导治理行为及治理活动由静态向动态的变革。“互联网+”通过全息的数据呈现,使政府从任性主义、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模糊粗犷管理方式,迈向数据驱动、实事求是、科学精准的治理方式。
在“互联网+”驱动下,大数据可视化被用于政府治理中,目的是促使政府的大部分巨量数据是可以透明的、共享的、法治的、共治的、共遵的。大数据发展和“互联网+”时代让数据挖掘更加深入和更加精细化,大数据的深度开发与应用,进一步促使信息公开,提高公共信息透明度,使信息民主促进社会民主政治增量式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升生产力和工作效能,有效降低治理成本。政府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挖掘和应用,通过对半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的数据处理提升政府能力,为政府公信力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新的理念、新的思路,逐步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在“互联网+”条件下,数据驱动的“智慧决策体系”、“精准治理体系”及“阳光权力平台”将逐渐成为现实,而且数据分析的质量正日益改善。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要实现人的素质和能力现代化。
人的素质和能力来源于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来源于实践数据总结。提高决策水平,必须树立数据思维观:依靠数据说话、依靠数据预测、依靠数据研判、依靠数据决策、依靠数据创新,依靠人的智慧对海量数据进行科学精准的分析而得出基本规律与核心数据。在政府治理中,数据和文本信息的实时分析监测和“情绪分析”,可以对疾病、动乱、种族冲突提供早期预警,为社会稳定安全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和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