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泽哥点评
泽哥,北京人,曾靠小学奥数保送初中,北大毕业后进入教育圈,所带自己最擅长的小学奥数课程。现在除了上课外,还会通过写文章和线上直播分享经验和观点。多年在北京的授课经历,接触过很多校内外老师。对北京小升初和校内外数学体系均有深入了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泽哥点评

小升初择校,家长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到底是什么?

泽哥点评  · 公众号  ·  · 2025-03-31 20: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泽哥,北京人 ,曾靠小学奥数保送初中,北大毕业后进入教育圈,所带自己最擅长的数学课程。现在除了上课外,还会通过写文章和线上直播分享经验和观点。多年在北京的授课经历,接触过很多校内外老师。对北京升学和校内外数学体系均有深入了解。
题记:最关键的是什么?

这周二(明天4月1日)晚上的直播,我打算搞场大的,叫“有问必答” 。以前每次直播的时候答疑都答不过来,这次专门就只答疑,答完为止。 从晚上21:00开始,直播到没问题结束 (或者到自己实在扛不住困了为止)。任何有关数学学习、北京小学及初中的问题都可以问,我都会谈谈我的看法。直播里等着大家。
最近重新看了一下有关中考方面的相关内容,学习了一下自己去年写的和中考相关的文章,然后突然意识到,在小升初择校的这个问题中,有个情况,自己之前一直以来都忽视了。 这个东西跟大家关心的各种小升初政策关系都不大 。因为这里的“择校”,不仅仅是DZ,摇号填志愿也算。

先来说说在和家长沟通中, 家长提到小升初择校,一般来说关心的三个问题
(1)我家孩子这个成绩能去哪所学校?
这个问题各区情况不同,但多听听直播,多听听机构讲座,多和自己的老师问问,无论是学校有一定择校空间,还是只能执行阳光的政策,其实都能得到答案。

(2)某所学校到底好还是不好?
这个问题虽然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但是关于大家最关心的一些问题,比如学校食堂好不好吃,管理严不严格,作业量大不大等问题其实是比较统一的,只是在老师是否负责,以及实验班和普通班区别方面会有少量差异。

(3)摇号志愿到底应该如何填报?
这个东西除非你一志愿四中二志愿八中附这种“胡填”,完全错误。哪怕你一派一志愿首师附二志愿首师二附,我一般也不会纠正,会去看看二派的情况。至于一志愿填首师附还是一志愿首师二附,这就更是家长自己的选择。也就是说,只要不出现明显的错误,摇号志愿的这件事,怎么填都不能算错,顶多就是愿赌服输嘛。

也就是说, 上面的这些比较常见的问题,放到现在,其实都是有比较明确的解决方案的 。或者说,至少在我自己的心中,是有解决方案的。

但什么东西在我心中没有解决方案,那就是 我认为家长在小升初择校中会面临到的最大问题,那就是中考政策的 不确定性

中考政策的不确定性,不是说都有哪些政策。

无论1+3,还是签约和0.5+3(本质就是规范化的签约),还是校额到校(以前还有名额分配),这些政策性的东西,大家也许都听说过。

我所说的中考政策的不确定性,最大的问题,在于 “时间节点”

无论是小升初择校也好,还是摇号的志愿填报也好,早的区,5月份就完事了,晚一点的区,6月份也完事了。7月3日,各区就都发最终的初中录取通知了。而中考的很多东西,都是7月的时候才会公布。

比如去年2024年,变化极大的1+3政策(从2023年的42所学校变为84所学校),是7月19日发布的( 什么是“1+3”?适合什么样的孩子?一次性讲清楚 )。而2024年的校额到校名额(今年由普通一般高中到所有普通高中一定变化也会很大),是会在7月初才发布的(2024年是7月5日: 从中考招生名额看初中学习

也就是说, 当家长在为孩子小升初选学校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今年中考各校的招生名额到底是个啥情况 ,今年初二的各初中校会不会有更多的机会,就更不用说您家孩子进初中之后接下来的两三年情况了。甚至有可能连三年后中考考哪些科目,中考满分多少分也都是问号。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去选学校,抛开摇号风险不谈,政策本身,其实就是风险。

比如两三年前,不少家长希望到普校去占校额到校的“便宜”,结果今年告知所有学校都有校额到校名额,那普校原本的校额到校名额会不会变少?当然目前还不知道,但如果变少,对于当年特意去选的那部分家长而言,就选“亏”了。

比如两三年前,不少家长去了19中或北京实验都觉得运气不好,但今年突然发现有了进人大附集团和十一集团的机会,甚至19中公布的早,连0.5+3都有机会。这就属于“天上掉馅饼”,但能不能吃的着再另说。

当然,我只是列举一些政策变化的事实,这个东西也没办法,毕竟政策就是在不停的变化中,不停调整,才能调整的更好。不可能明明看着这个有问题,但要等到三年后再调整,那黄花菜就凉了。

只不过对于家长来说,这个问题有没有解? 其实没有,因为我们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但我们又不能什么都不做,所以至少,大家在选学校的时候,一定要主打一个 “心态好”

“心态好”我觉得主要体现在要“认”。

(1)要“认”我所做的决定就是现在情况下的“最优解”
未来我确实不知道,但我知道以现在的这个区里的大政策和大背景,以现在各所学校的实际情况,以我对区里和学校未来的判断而言,我做出的已经是最正确的选择。当然这个的前提是家长确实已经都了解过了。

(2)要“认”如果后期别人有好的政策不要眼红
我有个已经讲了10年的段子。我家有个亲戚在西城,当年幼升小房产对口小学是个没名的小学,于是找人给孩子上了个重点小学。没过两年,当年没名的那小学能够直升四中,但需要连续六年学籍才可以。当然这孩子最后考上了个211,也算不错了。

(3)要“认”条条大路通罗马
虽然学校很重要,老师也很重要,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孩子自己的学习动力,这些东西更为关键。更何况不少政策其实都是针对头部孩子的,所以让自家孩子成为头部,或者成为中上更为关键。

举个例子吧:
就比如今年小升初择校(无论是靠成绩选还是靠运气选就统一都叫择校了),以海淀为例,我能不能就直接一派一志愿集团校内普校(首师一分或者101石油或者清华附志新或者人大附西山或者十一实验)博个最大概率直接上岸?

那从现在政策看,3个好处3个劣势

好处1:一派一志愿上岸概率较大(不一定是百分百),避免掉坑。
好处2:成绩好有希望新初一直接游学进本校或者就在分校等0.5+3机会。
好处3:成绩中等也能走本校1+3直接保高中。

劣势1:失去了进更好学校的可能性。
劣势2:万一分到普通班的话整体环境可能没有那么好。
劣势3:本校突然不再给支持,分校也只能自给自足。

那到底要不要这么选?其实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看看劣势自己能不能接受,好处自己能不能占上。至于未来是会变好还是变坏?这就不需要在考虑范围之内了。也许好也许坏。

那如何能够更多了解到目前各初中乃至高中的情况,多看泽哥文章,多听泽哥直播,也许就是一个好的方法(皮一下)。

最后再说下, 这周二(明天4月1日)晚上的直播,叫“有问必答” 。以前每次直播的时候答疑都答不过来,这次专门就只答疑,答完为止。从晚上21:00开始,直播到没问题结束(或者到自己实在扛不住困了为止)。任何有关数学学习、北京小学及初中的问题都可以问,我都会谈谈我的看法。直播里等着大家。
最后的最后还有一个,就是有关北京小升初的吐槽,我都发到小红书上了,想看吐槽的可以在小红书搜“泽哥”。

没进 “重要 信息分享群” 的私聊我进群,主要是小学信息。

击下方链接关注“泽哥点评”公 众号,点评和小学相关的升学、数学、教育那些事。每晚八点半更新~


点下面这个关注公众号

长按下面这个加泽哥为微信好友(由于微信限制,有些运气成分)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