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家-腾讯新闻
精选大家文章,畅享阅读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夜书屋  ·  大冰:多数人二三十岁就已经死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大家-腾讯新闻

叶克飞:好兵帅克式的抵抗,贯穿捷克百年

大家-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1-08 15:48

正文



文 | 叶克飞


我曾两度自驾捷克,辗转于这个小国的多座城市,印象中曾两次走进“好兵帅克”餐厅。


第一次是在捷克南部的克鲁姆洛夫小镇,在众多版本的“世界最美小镇”中,它也占据一席。从城堡山上望向伏尔塔瓦河对岸的小镇,绝对是360度无死角的美。“好兵帅克”餐厅也在高处,我在七弯八拐、起伏错落的巷弄之间转悠时,一个好兵帅克的卡通招牌突然便冒了出来。克鲁姆洛夫是我人生中到访捷克的第一站,正是见啥都新鲜的阶段,“好兵帅克”连锁餐厅大名鼎鼎,怎能不试试?


当然,选择“好兵帅克”并非基于味道,而是因为这个形象在文学史上的意义。记得那一餐点了鸭腿,饭后甜品是苹果派,都是极常见的菜肴,厨师并未犯错但也并不出彩。餐厅因为迁就地势坡度,内部也呈阶梯状,摆了不少老照片和老物件。


▲ 克鲁姆洛夫的好兵帅克餐厅,窗户上的帅克漫画


第二次是在捷克南部小城特奇。这座小城的广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我更喜欢的是入城之路。那是长达数十公里的山路,两侧景致如画,公路蜿蜒,时常与铁路交错,特奇就这样隐于山中。那天原本天气极佳,可是准备离去时,居然下起了雨。因为广场与停车场有点距离,便选择吃饭再走。广场入口处便是一家“好兵帅克”,此时我已是第二次拜访捷克,脑子里甚至已经有了一份布拉格老城地图,穿街过巷连地图都不再需要,对于捷克饮食也早已熟悉,本不打算走进它,只是时间太早,雨势又大,而它恰好在旁边。


这次走进“好兵帅克”,最留意的已非食物,而是那些老照片与摆设。一张对比照片吸引了我,左边是一张黑白照,相中人一张圆脸,穿着西装,右边则是好兵帅克,笑得憨厚,双下巴很是明显,一张胖脸居然和左边照片里的神似。这便是哈谢克与他的“好兵帅克”。


在捷克评选的“二十世纪五十大捷克小说”中,《好兵帅克》排名第一,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排名第二。捷克每间旅行纪念品商店里都会有好兵帅克的出现,最常见的是小型玩偶,或者背枪站岗,或者端着啤酒杯憨笑。


没错,好兵帅克和啤酒,几乎是一对难以分开的存在。这不仅仅呈现于小说中,当年哈谢克写作《好兵帅克》时,也是身处啤酒馆中。


哈谢克式的抵抗


1883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家境窘迫,居无定所,父亲早逝,他十五岁便辍学。年少时,他曾参加反德暴动,1906年加入无政府主义者运动,常遭警察监视,也曾入狱。其间,他曾写过不少短篇小说,均走批判现实主义的路子。


不羁性格加上嗜酒,导致其婚姻生活也一团糟,加上警方频繁上门,经济状况不佳,妻子忍无可忍,选择与哈谢克分居。哈谢克还一度被送进精神病院,出院后,他开始构思《好兵帅克》。1911年5月,他发表了《好兵帅克》的第一个短篇《帅克站起来反抗意大利》,随后又写了一系列与帅克有关的小说。1911年年底,他出版了《好兵帅克和别的奇怪故事》。


一战爆发后,哈谢克入伍,但在前线时间不长,便被俄军俘虏。有趣的是,在俄军战俘营的生活反倒是他一生中难得相对安定轻松的时光,因为他成了战俘营长官的秘书。


后来,俘虏被编为捷克兵团,哈谢克也在其中。可他却发现这兵团不是向奥匈帝国作战,而是攻打当时在很多人眼中代表先进的布尔什维克。于是哈谢克选择逃走并加入红军,1918年还加入布尔什维克党。


哈谢克加入红军后,完全改变了过去的生活习惯,甚至滴酒不沾。他曾任军官,也曾任某市外国共产党委员会书记之类的党内职务,还曾任国企的党委书记。他编过德文杂志《狂飙》、匈牙利文杂志《进攻》,还同苏联女工舒拉结婚,准备在乌拉尔定居。


可此时,一个捷克社会民主党派的代表团到访苏联,力邀哈谢克回捷克协助建党。哈谢克起初并不想答应,在矛盾中挣扎很久后才决定回国。但回到捷克后,他便因自身经历被指为“叛徒”和“间谍”,作品无处出版,又病魔缠身。


心灰意冷的他又开始嗜酒,肝病也愈发沉重。但也就是在这困窘之中,他让那个早在1911年便已出现的帅克形象丰满起来。他在朋友支持下,移居摩拉维亚地区,在小城利普尼采写作。《好兵帅克》的第一卷仍无出版社愿意出版,他只能在友人资助下自费印刷,并与朋友上街叫卖。这本书大获成功,但书款多被哈谢克用来买酒,使得其身体每况愈下。1923年1月,他黯然辞世,年仅40岁。


▲ 哈谢克


在遍布布拉格街头的纪念品商店里,常常可以见到一张哈谢克与卡夫卡一起喝啤酒的明信片。但这只是怀着美好愿望的“拉郎配”,因为生于同一时代的他们其实素未谋面,更未有过交流。而且,因为二人在性格上的巨大差异,如果真的相遇,恐怕也是话不投机吧?


克里玛在《布拉格精神》一书中,将布拉格形容为一个巨大的悖谬。他将两位同时代的作家作为悖谬的范例,即卡夫卡和哈谢克。他写道,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城市充满了如此多的悖谬,在相隔几个星期之内,诞生了两位有着巨大差异但同样杰出的作家。一位是犹太人但却用德语写作,是个素食主义者,绝对戒酒和自我专注的苦行僧,如此纠结于自己的责任、使命和自身缺陷,活着的时候他不敢出版自己的大多数作品。而另外一位则是一个醉鬼,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是个美食家,是嘲笑自己的职业和责任的外向性格的人,他在小酒馆里写作并为了一点啤酒在那种地方把自己的作品卖掉。


▲ 布拉格


弗兰茨·卡夫卡和雅罗斯拉夫·哈谢克,《好兵帅克》的作者。两人在相隔不到几条街的地方度过了他们短暂的一生,他们去世的时间也相距不到一年。他们从同一个时期汲取营养创造天才作品,但他们的作品似乎不仅在年代上拉开距离,地点也不一样。从那以后,布拉格人用“卡夫卡式的”这个词来形容生活的荒谬,而把自己能够藐视这种荒谬,以幽默来面对暴力及完全的消极抵抗称之为“哈谢克式的”。


哈谢克式的幽默在《好兵帅克》中体现无遗。这个捷克士兵参加了一战,经历了各种荒唐事件,就如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那般,折射出时代的种种丑恶。


《好兵帅克》的开头便已奠定了整部小说的基调和背景,非常漂亮——


原来他们把斐迪南给干掉啦!”女佣工对帅克先生说。很多年以来,军医审查委员会宣布他害了神经不健全的慢性病,他就退了伍,从那以后一直就靠贩狗过活——替奇丑无比的杂种狗伪造血统证明书。除了干这营生以外,他还患着风湿症。这时,他正用药搓着他的膝盖。


   “哪个斐迪南呀,摩勒太大?”帅克问道,一而继续按摩着他的膝部。


   “我认得两个斐迪南。一个帮药剂师普鲁撒干活儿,有一天他喝错了东西,把一瓶生发油喝下去了。还有呢,就是斐迪南·寇寇斯卡,他是满街捡粪的。这两个随便哪个死掉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对,是斐迪南大公爵,就是那个康诺庇斯特地方的,帅克先生,您晓得,又胖又虔诚的那个。


这个开头交代了帅克的背景,其实也就是作者本人的背景,还有一战那个大时代。提及斐迪南公爵这个“导火索”时,则极尽讽刺,并将这笔调贯穿全书。


看似憨厚滑稽的帅克,走到哪里都闹得天翻地覆,实则是一个大智若愚的消极抵抗者。而奥匈帝国的崩溃,就在这戏谑中不经意完成。


拿着啤酒杯的帅克


《好兵帅克》在国内的译本以两种最为知名,一是译林出版社的萧乾译本,但萧乾翻译的原书是英文版,等于是二手翻译,而且英文版本就只有捷克文原著的1/3左右。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译本则是全译本,但它其实也非《好兵帅克》的全部,因为哈谢克在短暂人生里,并未来得及将之写完。


在哈谢克的计划中,《好兵帅克》共有四卷,可惜1923年1月3日,他只写到第四卷第三章,就因心脏麻痹和肝病,在利普尼采去世。


他的身体状况当然和嗜酒有关。捷克人似乎有嗜饮的传统。2004年和2014年,捷克的人均啤酒消费量都是世界第一。其中,2004年的人均消费量是156.9升,远高于第二名爱尔兰人的131.1升,2014年的消费量则是143升,也远高于第二名德国人的110升。


即使到了今天,捷克啤酒仍然是世界上最优质的啤酒之一。位于布拉格以西,位列捷克第三大城市的啤酒重镇皮尔森,自13世纪便开始酿造啤酒。1842年更是酿造出了一种稻草黄色、有清凉透彻的视感、饱含麦芽口味和地道酒花苦味的啤酒,这种酿造方法便是著名的皮尔森酿造法,中国产啤酒多半都是以此法酿造,皮尔森啤酒甚至已经成为淡色啤酒的代名词。


另一个啤酒重镇是捷克南部的南波希米亚州首府布杰约维采,这里是百威啤酒的发源地。不过此百威非彼百威,话说当年布杰约维采的百威过于出名,效仿者众多,美国百威啤酒便是借用其名。如今在欧洲说起百威,许多人认的仍然是布杰约维采百威。


漫步在布拉格街头,小酒馆是不亚于咖啡馆的显著存在,其中还有不少自酿啤酒的啤酒馆。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金虎酒馆,这是赫拉巴尔最喜欢的地方,他不但在此写下了众多作品,连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会面都在这里进行。前总统哈维尔更是被誉为捷克啤酒的代言人,克林顿与赫拉巴尔在金虎酒馆里的会面就由他牵线,其他各国政要来访时,他也喜欢将对方带到酒馆里。他曾说过:“我认为在酒馆喝啤酒对捷克社会的风气有良好的影响。因为啤酒的酒精度比葡萄酒、沃特加或威士忌低,这样人们在酒馆谈论政治时不会太疯狂。”


在捷克,拿着啤酒杯与朋友聊天,不知不觉喝下十几杯(一杯半升)实属常事。据说旧时的中产阶级每到周六晚在家聚会玩牌,每人身边一个15到20升的啤酒桶,外加一只烤鹅,打上一个通宵的牌,啤酒和烤鹅都能消灭干净。


帅克也是个酒鬼,他总是醉醺醺的,然后以帮倒忙的方式给国家机器添乱。他其实机智狡猾,善于自我解嘲,很多人认为,他其实也是捷克的化身。这个屡遭侵略的小国,总以自己的方式面对威权乃至极权,百年来从无更改。


布拉格一酒吧中的好兵帅克画像


捷克人的幽默感当然值得称道,它甚至是上世纪人类对抗极权的种种斗争中最能让人会心一笑的部分。《好兵帅克》的幽默和讽刺也许只是个开头,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捷克人同样是这样做的。克里玛就曾写道:


过去时代的布拉格已经结束。没人能使那些被杀害的人重返生活,大多数被驱逐的人也很少有可能返回这个城市。然而布拉格仍然存活重又体验自由。它的精神也完好无损。1989年在打开通往自由道路上的革命中,这个城市生机勃勃地展现了它自己。革命通常标志着血流成河,或至少是玻璃碎裂和石头乱飞。而赢得‘天鹅绒’称号的‘十一月革命’不同于其他革命不仅在于其和平方式,也在于斗争中主要使用的武器。布拉格建筑物的墙、地铁车站、公共汽车和电车的窗玻璃、商店橱窗、路灯杆,甚至雕塑和纪念碑上,在一段期间均被巨大数量的标语标志所覆盖。尽管它们有一个目标——推翻极权制度——口气却是轻快的、讽刺的。布拉格居民给他们所鄙视的统治者最后一击不是一刀,而是一个笑话。但是在这个别致的、不动声色的斗争的核心,仍然居住着激越的感情。这是时至今日这个卓越的城市生活中可以说是最杰出的悖谬。


克里玛所说的这种悖谬,在《好兵帅克》里有淋漓尽致的体现。帅克的种种“迎合”恰恰能够暴露专制的荒谬,这种戏谑式的反抗不但令人发笑,也令人警醒。比如大家都在逃避兵役,风湿的帅克却坐着轮椅去参军,自夸是“一把完全健康的炮灰”,又比如表扬嫖妓的军官是为了士兵的安全而“先去检查一下”。对于在车站意外摔死的士兵,他也表示“至少大伙儿知道他埋哪,不必到处去战场上找他的坟墓了。”


当有人想证明帅克是特务,问他“若有照相机,你必定拍照,对吧”时,妙语连珠的帅克回答:“若猪有翅膀,它也会飞的。”这句话,似乎可以适用于专制制度下的所有莫须有。


【作者简介】 

叶克飞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


【精华推荐】

2016,一个平庸者眼中的逃离

一座能从灾难中恢复的城市与他的代言人

历史还了这位前总理一个公道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