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十年内战得以结束。国共两党一致决定,停止内战,搁置纷争,开展第二次合作,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到了1938年底,抗日战争进入了最残酷、最胶着的阶段。武汉会战后,国民党军队开始全面收缩。面对猖獗的日军,为了实现战略平衡、对敌制约,毛主席等中共领导人作出指令,尽快恢复洪湖、大别山这两个当年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开辟中原地区的敌后游击区。1939年1月19日李先念同志受党中央委派,率领豫鄂游击挺进支队、周志坚参谋长等干部战士从河南确山竹沟出发,途经鄂豫两省交界的四望山。
李先念同志胆大心细、运筹帷幄、能文能武。周志坚有勇有谋,又是本地人,熟悉当地情况。两人在智取国民党老军痞吴少华的配合上,首显默契。随后,李先念派周志坚带领一支侦察小分队,前往信阳地区,执行接洽当地党组织和收拢由党组织领导的游击武装力量,利用地形和战机,跟鬼子周旋,“三战三捷”,彻底粉碎了日本鬼子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1年初,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背信弃义的蒋介石不顾日本侵略者的肆虐,对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再次举起了屠刀。为了抗日大局,为了保持革命的有生力量,中共中央及时发布了重建新四军的命令。4月,转战在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战场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组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陈少敏任副政委。为尽快恢复四望山抗日根据地和重要后勤保障基地,李先念亲率新四军第五师主力3000余人,由大悟山出发向北挺进。国民党69军穷追不舍,李先念和新任命为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旅长的周志坚商议,就在四望山前沿一带打一场阻击战。
全歼国民党追兵后,李先念率部第二次进驻四望山,趁胜推进著名的“豫西南战役”。收复四望山和信随地区,发展到四邻各县,形成以信南为中心、纵横200余里连接一片的基本区或游击区。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议,由美方和国、共三方代表组成的“军调执行小组”监督执行。按协议规定,李先念率中原军区部队在罗山、礼山、经扶、息县、光山地区驻扎待命,军区总部地点设在了毗邻信阳的宣化店。然而,《停战协定》墨迹未干,一贯背信弃义的蒋介石又故伎重演,调集了20多个师30余万的兵力,加紧包围和向中原军区部队“蚕食进攻”。我中原部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经请示党中央,李先念决定把中原军区的主力部队,分为两个方向,六路同时突围!皮定均旅佯装主力部队,往东出击,吸引大部分的敌人,为主力争取宝贵的三天时间!这三天时间里,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机关的人员,突破敌人在平汉铁路线上的防守,撤离四望山,向西北突围。
中原突围
,中原军区部队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包围和堵截,胜利完
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保存了力量,就此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